古诗词网

纷披百株密,烂漫一朝开。

司马光宋代〕《和君贶宴张氏梅台

京洛春何早,凭高种岭梅。
纷披百株密,烂漫一朝开。
青女工粘缀,霜娥巧剪裁。
昆山云满谷,蓬堵浪成堆。
势拥樽前合,香从席下来。
蜺旌羾天起,练甲洗兵回。
不使光风散,曾无夜色催。
人稠衣馥郁,地狭舞徘徊。
民服召公化,时推何逊才。
淹留文酒乐,璧月上瑶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纷披百株烂漫一朝

纷披(紛披)fēn pī
(1).和缓貌。《文选·王褒〈洞箫赋〉》:“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 吕向 注:“纷披、容与,和缓貌。”
(2).盛多貌。《宋书·谢灵运传论》:“六义所因,四始攸繫,升降謳謡,纷披风什。”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参》诗:“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宋 王安石 《与道原步至景德寺》诗:“前时偶见花如梦,红紫纷披竞浅深。”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桃花园》:“故或隻语生香,江花独灿;亦有数章迭綺, 蜀 锦纷披。”
(3).散乱。 北周 庾信 《枯树赋》:“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下驴入省门,左右惊纷披。”《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次日,小孺人起来,忽然头髮纷披,觉得异样,将手一摸,顶髻俱无,大叫起来。”  ——《漢語大詞典》
百株
杜牧诗见三顷下松宋濂竹枝词秦望山头 百株  ——《骈字类编》
密 mì《國語辭典》

密 [ mì ]

  1. 不稀疏的。如:「稠密」、「綿密」、「濃密」。
  2. 不宣露的。如:「隱密」、「密函」、「密令」。《易經·繫辭上》:「幾事不密則害成。」
  3. 暱近的、親近的。如:「親密」、「密友」。
  4. 細微周到。如:「細密」、「周密」、「嚴密」。
  1. 隱藏不公開的事。如:「保密」、「祕密」、「機密」。
  2. 姓。如漢代有密忠。
  1. 暗中。如:「密報」、「密告」、「密訪」。
烂漫(爛漫)làn màn
亦作“ 烂熳 ”。亦作“ 烂縵 ”。
(1).形容光彩四射。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丹彩之饰,徒何为乎,澔澔汗汗,流离烂漫。”
(2).色泽绚丽。 南朝 梁 沈约 《奉华阳王外兵》:“烂熳蜃云舒,嶔崟山海出。”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锦里 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因见月色如昼,殿庭下桃李盛开,烂熳如锦,来此赏翫。” 毛泽东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3).杂乱繁多貌。《文选·马融〈长笛赋〉》:“详观夫曲胤之繁会丛杂,何其富也。纷葩烂漫,诚可喜也;波散广衍,实可异也。” 吕向 注:“纷葩烂漫,声乱而多也。” 南朝 齐 谢朓 《秋夜讲解》:“琴瑟徒烂熳,姱容空满堂。” 宋 叶适 《祈雪文》:“ 淳 绍 之交,大雪烂漫,平地累尺,而人以过寒为患。” 清 孙枝蔚 《长歌复短歌》:“词赋烂熳终无益,焉能致主 唐 虞 初。”
(4).形容草木茂盛。 唐 陈子昂 《大周受命颂·庆云章》:“南风既薰,丛芳烂漫,郁郁纷纷。” 宋 叶适 《祭林叔和文》:“春笋秋花,烂熳牕几。” 宋 苏舜钦 《吴越大旱》诗:“寻常秔穄地,烂漫长荆棘。” 清 金人瑞 《长夏作》诗:“花叶陆续春,瓜荳烂熳秋。”
(5).精彩杰出。 清 戴名世 《〈四逸园集〉序》:“呜呼!当 明 之晚节,士大夫争为坛坫,以炫声名;一时菁华烂熳者,何可胜数!” 清 戴名世 《与刘言洁书》:“观其菁华烂熳之章,与夫考据排纂之际,出其有惟恐不尽焉,此其所以枵然无有者也!”
(6).陵替。 汉 扬雄 《大司农箴》:“帝王之盛,咸在农殖,季 周 烂漫,而东作不勑,膏腴不穫,庶物并荒。”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宣和殿 后,又剏立 保和殿 者。左右有 稽古 、 博古 、 尚古 等诸阁。咸以贮古玉印璽,诸鼎彝礼器、法书图画尽在。然世事则益烂熳,上志衰矣,非復前日之敦尚考验者。”
(7).浩荡。形容水势大。 南朝 宋 鲍照 《自砺山东望震泽》诗:“烂漫潭洞波,合沓崿嶂云。” 唐 韩愈 《别知赋》:“始参差以异序,卒烂漫而同流。” 朱熹 校:“‘烂漫’本或作‘烂熳’、或作‘澜漫’,云大水也。” 宋 王禹偁 《别丹水》诗:“曾经烂漫濯吾缨,忍别潺湲月下声。”泛指声势广阔、壮大。 陈毅 《十年》诗:“这里有革命的反帝的歌声烂漫,飘扬海外,散播农村。” 俞平伯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及至到了‘三潭印月’,灯歌又烂缦起来了,人反而倦了。”
(8).谓放浪,不拘形迹;豪放,不受拘束。 南朝 梁 江淹 《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身识本烂熳,光曜不可攀。” 唐 李白 《江南春怀》诗:“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清 钱谦益 《奉赠太傅崇明侯弢武杜公诗》之二:“挥毫烂熳头风檄,击缶苍茫耳热歌。”
(9).淫荡;淫佚。 汉 刘向 《列女传·夏桀末喜》:“ 桀 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於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傍。造烂漫之乐,日夜与 末喜 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魏书·乐志》:“三代之衰,邪音间起,则有烂漫靡靡之乐兴焉。”《朱子语类》卷一三三:“ 秦檜 自虏中归,见虏人溺於声色宴安……日夜烂熳。”
(10).散乱;分散。《庄子·在宥》:“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 成玄英 疏:“烂漫,散乱也。”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有菜名曰‘芸薇’,类有三种,紫色者最繁,味辛,其根烂熳。” 宋 王安石 《和中甫兄春日有感》:“娇梅过雨吹烂熳,幽鸟迎阳语啾唧。” 丁玲 《母亲》四:“白色的野玉簪,烂缦的洒在那些嫩绿的草间。”
(11).蔓延;弥漫。 南朝 齐 谢朓 《咏兔丝》:“烂熳已万条,连绵復一色。” 唐 姚合 《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遶行香烂熳,折赠意缠绵。” 唐 韩愈 《女挐圹铭》:“ 愈 之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 梁武 事之,卒有 侯景 之败。可一扫刮絶去,不宜使烂漫。” 清 朱彝尊 《送徐中允假还昆山》诗之五:“烂熳厨烟煮野蔬,菘根秋末韭春初。”
(12).消散。《楚辞·严忌〈哀时命〉》:“生天墬之若过兮,忽烂漫而无成。” 王逸 注:“烂漫,犹消散也。言己生於天地之间,忽若风雨之过,晻然而消散,恨无成功也。烂,一作澜。”
(13).谓情感真挚坦率。 唐 杜甫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主人情烂熳,持答翠琅玕。” 宋 苏舜钦 《和圣俞庭菊》:“得书所赋诗,烂漫感怀抱。” 清 顾炎武 《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有时提壶过比邻,笑谈烂漫皆天真。” 冰心 《六一姐》:“童稚烂漫流动的心,在无数的过眼云烟之中,不知怎的就捉得这一个影子,自然不忘的到了现在。”
(14).犹熟,酣。 唐 杜甫 《彭衙行》:“众雏烂熳睡,唤起霑盘餐。” 明 高启 《早发土桥》诗:“僕夫昨行苦,烂熳睡正熟。” 清 方文 《天界寺书怀》诗:“烂熳睡终夜,顿觉清心魂。”
(15).随意;任意。 南朝 梁 刘缓 《看美人摘蔷薇》诗:“釵边烂熳插,无处不相宜。” 高燮 《己酉秋结寒隐社作诗述意》:“商量欲闢东篱地,更觅黄花烂漫栽。”
(16).引申为尽情地;不受拘束地。 宋 司马光 《二月中旬过景灵宫门呈君倚》诗:“周章连日忙,烂漫数宵睡。” 宋 辛弃疾 《武陵春》词:“唤起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17).醉貌;痛饮貌。 唐 杜甫 《寄高适》诗:“定知相见日,烂熳倒芳樽。” 仇兆鳌 注:“烂熳,醉貌。” 宋 司马光 《将军行》:“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 清 方文 《二客行·赠万遐客瞿客》:“懽肠不觉醉烂熳,清音况復胜丝竹。” 陈三立 《夜饮秦淮酒楼》诗:“敢幸生还携客共,不辞烂漫听歌喧。”  ——《漢語大詞典》
一朝 yī zhāo
(1).一个早晨。《诗·小雅·彤弓》:“鐘鼓既设,一朝饗之。”《汉书·贾谊传》:“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汉 王充 《论衡·状留》:“不崇一朝,輒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謁之, 襄子 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魏书·艺术传·刘灵助》:“ 灵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是给婶婶买海味去了,那要得吗?”参见“ 一朝之忿 ”。  ——《漢語大詞典》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1.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2. 分割:对~。三十二~本。
  3. 通,使通:~导。~窍。
  4.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5. 扩大、发展:~扩。~拓。
  6. 发动或操纵:~动。~车。
  7. 起始:~始。~宗明义。
  8. 设置、建立:~创。~国。~设。
  9.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10. 支付:~销。~支。
  11. 沸腾,滚:~水。
  12. 举行:~运动会。
  1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