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田间拾穗满,陌上荷鉏兼。

司马光宋代〕《和家兄喜晴用安这韵

象龙虽得请,跃{左虫右戾}亦面占。
既有膏苗益,宁无漂麦嫌。
馀霏方映户,反照忽通帘。
羁旅愁怀阕,农家喜色添。
田间拾穗满,陌上荷鉏兼。
豫想三种迥,秋场万庾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田间

田间(田間)tián jiān
亦作“ 田閒 ”。
(1).田地里。《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家与故 潁阴侯 孙屏野居 蓝田 南山 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閒饮。”《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輒载酒肴於田閒,候勤者而劳之。” 老舍 《骆驼祥子》三:“走到什么地方了?不想问了,虽然田间已有男女来作工。”
(2).泛指农村、乡间。 唐 戴叔伦 《送萧二》诗:“拟向田间老此身,寒郊怨别甚於春。” 宋 苏轼 《答钱济明书》:“闻 鲁直 、 无咎 辈皆起,而公独为猘子所啮,尚栖迟田间。”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宗伯大拜》:“ 沈归德 、 朱山阴 俱以故宗伯起田间入东阁。”《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只是百姓未尽温饱……所以特将先生起自田间,望先生悉心为朕筹画,不必有所隐讳。”  ——《漢語大詞典》
拾 shí/shè《國語辭典》

拾 [ shí ]

  1. 捡取、拿起。如:「拾穗」、「拾人牙慧」、「拾金不昧」。《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涂不拾遗。」
  2. 收集、收敛、整理。如:「把房间收拾干净。」
  1. 射鞲,古代射箭时所用的皮制护袖。《诗经·小雅·车攻》:「决拾既佽,弓矢既调。」汉·毛亨·传:「决,钩弦也。拾,遂也。」也称为「遂」。
  2. 十的大写。

拾 [ shī ]

  1. 参见「拾翻 」条。

拾 [ shè ]

  1. 参见「拾级 」条。
穗 suì《國語辭典》

穗 [ suì ]

  1. 植物茎端成串聚生的小花或果实。如:「稻穗」。《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唐·白居易〈新乐府·杜陵叟〉:「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2. 烛花、灯花。唐·韩偓〈懒卸头〉诗:「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宋·范成大〈晚步宣华旧苑〉诗:「归来更了程书债,目眚昏花烛穗垂。」
  3. 用丝线或布条等结扎而成的穗状装饰物。如:「帽穗」。
  4. 广州市的别称。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7. 姓。
陌 mò《國語辭典》

陌 [ mò ]

  1. 田间的道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如:「阡陌纵横」。《文选·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晋·陶渊明〈咏荆轲诗〉:「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2. 市中街道。《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𫐌柴毂,填接街陌。」唐·王昌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 突然。《刘知远诸宫调·第二》:「正是相别,陌闻人叫。」《三国志平话·卷中》:「众官未吃,陌闻一声响亮若雷。」同「蓦 」。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荷 hé《國語辭典》

荷 [ hé ]

  1. 植物名。睡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叶大而圆,夏天开红色或白色花。地下茎称为「藕」,果实称为「莲子」,二者皆可供食用。也称为「莲」、「芙蕖」。

荷 [ hè ]

  1. 用肩膀扛著。如:「荷锄」、「荷枪」。《汉书·卷五二·窦田灌韩传·灌夫》:「身荷戟,驰不测之吴军。」
  2. 承当、担负。如:「不胜负荷」。汉·张衡〈东京赋〉:「荷天下之重任,匪怠皇以宁静。」
  3. 蒙受。今多用书信中,表谢意。如:「感荷」、「为荷」。《左传·昭公三年》:「一为礼于晋,犹荷其禄,况以礼终始乎?」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奉先帝之遗训,荷本朝之厚恩。」
鉏 chú《國語辭典》

鉏 [ chú ]

  1. 翻土、除草的农具。《文选·贾谊·过秦论》:「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李善传》:「乃脱朝服,持鉏去草。」
  1. 用锄头整治田地。唐·戴叔伦〈屯田词〉:「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鉏不得。」
  2. 诛灭、铲除。《史记·卷一六·秦楚之际月表》:「销锋镝,鉏豪桀。」
兼 jiān《國語辭典》

兼 [ jiān ]

  1. 合并、吞并。《左传·昭公八年》:「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六:「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2. 同时担任或具有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身分、行为等。如:「兼差」、「兼职」、「父兼母职」。
  3. 加倍、超越、胜过。如:「兼程赶路」。《论语·先进》:「由也兼人。」唐·韩愈〈韩滂墓志铭〉:「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4. 重复、累积。《荀子·正名》:「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吕强传》:「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
  1. 同时、一起。如:「兼顾」、「二者兼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 尽、完全。《荀子·王制》:「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韩非子·难四》:「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