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陋巷 lòu xiàng
(1).简陋的巷子。《论语·雍也》:“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一说,狭小简陋的居室。 刘宝楠 正义:“ 颜子 陋巷,即《儒行》所云‘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解者以为街巷之巷,非也。” 清 唐孙华 《连雨》诗:“贫突断炊烟,陋巷少行跡。” 郁达夫 《雁荡山的秋月》:“此行若果,那么我们的志愿也毕,可以永远老死在蓬窗陋巷之中了。”
(2).借指贫寒。 晋 潘岳 《杨仲武诔》:“虽舅氏隆盛,而孤贫守约,心安陋巷,体服菲薄,余甚奇之。” 宋 欧阳修 《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陋巷之士,甘藜藿而修仁义,毁誉不干其守,飢寒不累其心。”
(3).借指贫寒之家。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书丹元子宁极斋》:“ 王郎 濯紈綺,意与陋巷亲。”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巷”。 ——《漢語大詞典》
(2).借指贫寒。 晋 潘岳 《杨仲武诔》:“虽舅氏隆盛,而孤贫守约,心安陋巷,体服菲薄,余甚奇之。” 宋 欧阳修 《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陋巷之士,甘藜藿而修仁义,毁誉不干其守,飢寒不累其心。”
(3).借指贫寒之家。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书丹元子宁极斋》:“ 王郎 濯紈綺,意与陋巷亲。”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巷”。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疏 shū《國語辭典》
疏 [ shū ]
動- 開通、使通暢。如:「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分散、散開。如:「疏散人群」。
- 清除、排解。《國語·楚語上》:「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 刻鏤、雕繪。《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工巧之瑰瑋,交綺豁以疏寮。」唐·張說〈蒲津橋贊〉:「又疏其舟閒,畫其鷁首。」
- 稀少、稀闊。如:「疏林」、「疏星」、「疏疏落落幾戶人家」。
- 不親近、不熟悉。如:「人地生疏」、「親疏遠近」。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 粗心、不注意、不細密。如:「人為疏忽」。《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其於計疏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七·象數一》:「落下閎曆法極疏,蓋當時以為密耳。」
- 空虛、不實在。如:「空疏」、「才疏學淺」。《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 粗糙、不精細。《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唐·韓愈〈山石〉詩:「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 窗。《史記·卷二三·禮書》:「疏房床笫几席,所以養體也。」
- 窗上的刻鏤花紋。《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
- 蔬果。《淮南子·主術》:「夏取果蓏,秋畜疏食。」通「蔬」。
疏 [ shù ]
名- 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唐·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
- 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如:「上疏」。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
- 書信。唐·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
- 分條陳述、記錄。《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
疏 [ sū ]
- (一)之又音。
烟火(煙火)yān huǒ
亦作“烟火”。
(1).火和烟。《庄子·徐无鬼》:“﹝豕蝨﹞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后汉书·吴汉传》:“饗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絶。”《北史·魏陇西公崙传》:“今日大风既劲,若今推草车方轨竝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三章:“祖国的亲人们天天站在无名山上看你们的阵地,烟火腾腾地什么也看不见。”
(2).指炊烟。亦泛指人烟。《史记·律书》:“天下殷富,粟至十餘钱,鸣鷄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宋 陆游 《詹仲信以山水二轴为寿固辞不可乃各作一绝句谢之·雪山》:“雪崦梅村一径斜,茆檐烟火两三家。”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衡山 之大堡,烟火一百八处,行盐之市井也。”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像这乱月日,我们穷人家就要断烟火了呵!”
(3).指熟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此诗出尘絶俗,信非食烟火人语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啖石》:“予家佣人 王嘉禄 者,少居 劳山 中,独坐数年,遂絶烟火,惟啖石为饭。”
(4).指引火的材料。《孙子·火攻》:“行人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曹操 注:“烟火,烧具也。” 杜牧 注:“艾蒿、荻苇、薪蒭、膏油之属,先须修事以备用。”
(5).烽火;战火。《汉书·匈奴传下》:“北边自 宣帝 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羊布野。” 金 元好问 《杂著》诗之八:“昨日 东周 今日 秦 , 咸阳 烟火 洛阳 尘。”
(6).火灾;火警。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禁城九厢坊巷》:“在城九厢界,各厢一员小使臣注授,任其烟火、盗贼,收解所属。”《宋史·职官志七》:“有逐路兵马都监、兵马监,押掌烟火公事,捉捕盗贼。”
(7).指供佛、敬神、祭祖的香火。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香印烟火息,法堂鐘磬餘。” 王统照 《银龙集·银龙的翻身》:“只有那快要变成殉道者的道士与聋子伙夫,死守着轻易连烟火不见的偶象。”
(8).指后嗣。《金石萃编·汉严道君曾孙孟广宗残碑》:“四时祭祀,烟火连延。” 艾芜 《手》:“若不是作母亲的哭着拖着,哀求不要断了 杨 家后代的烟火,他真会把儿子打死。”
(9).焰火;烟花。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神、绞索……逐疫礼也。”《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前面是我那旧主人 张员外 宅里,每年到元宵夜,歇浪綫舖,添许多烟火。”《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 东洋 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巴金 《家》十七:“烟火的确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像彩虹一样,点缀了这年长的一代人的生活。”
(10).指烟草制品。 萧红 《生死场》十七:“他感到满意,离开 青山 家,在小道不断的抽他的烟火。” 李广田 《银狐集·老渡船》:“他不一定是睡,他只是躺着,反正有人为他满茶、点烟火。” ——《漢語大詞典》
(1).火和烟。《庄子·徐无鬼》:“﹝豕蝨﹞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后汉书·吴汉传》:“饗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絶。”《北史·魏陇西公崙传》:“今日大风既劲,若今推草车方轨竝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三章:“祖国的亲人们天天站在无名山上看你们的阵地,烟火腾腾地什么也看不见。”
(2).指炊烟。亦泛指人烟。《史记·律书》:“天下殷富,粟至十餘钱,鸣鷄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宋 陆游 《詹仲信以山水二轴为寿固辞不可乃各作一绝句谢之·雪山》:“雪崦梅村一径斜,茆檐烟火两三家。”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衡山 之大堡,烟火一百八处,行盐之市井也。”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像这乱月日,我们穷人家就要断烟火了呵!”
(3).指熟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此诗出尘絶俗,信非食烟火人语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啖石》:“予家佣人 王嘉禄 者,少居 劳山 中,独坐数年,遂絶烟火,惟啖石为饭。”
(4).指引火的材料。《孙子·火攻》:“行人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曹操 注:“烟火,烧具也。” 杜牧 注:“艾蒿、荻苇、薪蒭、膏油之属,先须修事以备用。”
(5).烽火;战火。《汉书·匈奴传下》:“北边自 宣帝 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羊布野。” 金 元好问 《杂著》诗之八:“昨日 东周 今日 秦 , 咸阳 烟火 洛阳 尘。”
(6).火灾;火警。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禁城九厢坊巷》:“在城九厢界,各厢一员小使臣注授,任其烟火、盗贼,收解所属。”《宋史·职官志七》:“有逐路兵马都监、兵马监,押掌烟火公事,捉捕盗贼。”
(7).指供佛、敬神、祭祖的香火。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香印烟火息,法堂鐘磬餘。” 王统照 《银龙集·银龙的翻身》:“只有那快要变成殉道者的道士与聋子伙夫,死守着轻易连烟火不见的偶象。”
(8).指后嗣。《金石萃编·汉严道君曾孙孟广宗残碑》:“四时祭祀,烟火连延。” 艾芜 《手》:“若不是作母亲的哭着拖着,哀求不要断了 杨 家后代的烟火,他真会把儿子打死。”
(9).焰火;烟花。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神、绞索……逐疫礼也。”《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前面是我那旧主人 张员外 宅里,每年到元宵夜,歇浪綫舖,添许多烟火。”《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 东洋 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巴金 《家》十七:“烟火的确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像彩虹一样,点缀了这年长的一代人的生活。”
(10).指烟草制品。 萧红 《生死场》十七:“他感到满意,离开 青山 家,在小道不断的抽他的烟火。” 李广田 《银狐集·老渡船》:“他不一定是睡,他只是躺着,反正有人为他满茶、点烟火。” ——《漢語大詞典》
稀 xī《國語辭典》
稀 [ xī ]
形- 疏、不密。如:「地廣人稀」。《文選·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 少、不多。如:「稀罕」、「稀有動物」。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不濃、不稠。如:「稀薄」、「稀飯」、「和稀泥」。宋·蘇軾〈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之二:「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 隱約、不清楚。唐·韓愈〈山石〉詩:「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 很、甚。如:「稀爛」、「稀鬆平常」。《老殘遊記·第八回》:「我這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那稀髒的,人家外國人的輪船肯裝麼?」
永夜 yǒng yè
(1).长夜。《列子·杨朱》:“肆情於倾宫,纵欲於永夜。” 明 刘文炤 《大悲寺逢僧谢监》诗:“如今头白何人问,风雨柴门永夜哀。” 康有为 《过昌平城》诗:“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 关 东。”
(2).谓人死长埋地下,犹如处于长夜之中。 晋 王恂 《孝武帝哀策》:“违华宇之晣晣,即永夜之悠悠。”
(3).以喻漫长黑暗的社会环境。 蒋光慈 《哀中国·在黑夜里》:“我又想象我们现居的这一个世界,是一个黑暗沉沉,阴风惨厉的永夜。” ——《漢語大詞典》
(2).谓人死长埋地下,犹如处于长夜之中。 晋 王恂 《孝武帝哀策》:“违华宇之晣晣,即永夜之悠悠。”
(3).以喻漫长黑暗的社会环境。 蒋光慈 《哀中国·在黑夜里》:“我又想象我们现居的这一个世界,是一个黑暗沉沉,阴风惨厉的永夜。” ——《漢語大詞典》
沈沈
亦作“沉沉”。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 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 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
钟鼓(鍾皷)zhōng gǔ
见“ 钟鼓 ”。 ——《漢語大詞典》
微 wēi《國語辭典》
微 [ wéi ]
動- 隱匿。《說文解字·彳部》:「微,隱行也。」《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 無、沒。《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史記·卷八七·李斯傳》:「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 非、不是。《詩經·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然而以理義斲削,神農黃帝猶有可非,微獨舜湯。」
- 精妙幽深。《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
- 細小。如:「細微」、「具體而微」。
- 卑賤。如:「人微言輕」、「出身寒微」。《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聊齋志異·卷一○·臙脂》:「而又念其出身微,且日登公堂,為千人所窺指。」
- 衰落。如:「衰微」。《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彊。」
- 少。《禮記·祭義》:「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
- 昏暗不明。《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文選·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 暗中、祕密。如:「微行」。《漢書·卷四五·伍被傳》:「淮南王陰有邪謀,被數微諫。」唐·柳宗元〈童區寄傳〉:「童微伺其睡,以縳背刃,力上下得絕。」
- 伺探。《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使人微得趙綰等姦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漢書·卷九二·游俠傳·郭解傳》:「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
- 稍、略。如:「稍微」、「略微」。《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含喜微笑,竊視流眄。」
-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微虎。
微 [ wēi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