柰当岁试期,诸生趋邕州。
除官去未闲,且复三月留。喜与吏役疏,日共诸生游。
城西有古洞,廨东有新楼。晴昼及月夕,觞咏无时休。
柰当岁试期,诸生趋邕州。纷去如落叶,始觉孤树秋。
独有童氏子,经通行且修。能来同我居,对床置衾裯。
夜半读《楚骚》,镫闇风飕飕。因与论今古,掩卷涕泗流。
颇忆韩子语,君其张生俦。共言无倦听,晨坐尽更筹。
边隅得此士,宁复嗟夷犹。诗成寄诸生,底用商声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柰 nài《國語辭典》
柰 [ nài ]
名- 植物名。蔷薇科苹果属,落叶小乔木。枝生绒毛,上扬如灌木。叶卵形,边缘有细锐锯齿,叶背有细柔毛。果实近于圆形,黄色或红色,可供食用。俗称为「苹果」。
- 通「奈」。参见「柰何 」条。
当岁(當歲)dāng suì
本年;同一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梧桐﹞生后……当岁即高一丈。” ——《漢語大詞典》
试期(試期)shì qī
考试的日期。《宋史·选举志二》:“二十四年,始定试期并用中秋日, 四川 则用季春,而仲秋类省。”《镜花缘》第六三回:“当即出示晓諭,一面选了试期。”《解放日报》1985.10.24:“试期临近, 刘叔雅 请 陈寅恪 代拟试题。” ——《漢語大詞典》
诸生(諸生)zhū shēng
(1).各种生物。《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吕氏春秋·仲冬》:“阴阳争,诸生荡。”
(2).众有知识学问之士;众儒生。《管子·君臣上》:“是以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也。” 尹知章 注:“谓授诸生之官而任之以职也。生,谓知学之士也。”《汉书·叔孙通传》:“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 鲁 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本自诸生,家承素业。”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3).众弟子。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 蕃 齿,相与言於助教博士。”《新唐书·高智周传》:“俄拜 寿州 刺史,其治尚文雅,行部,先见诸生,质经义及政得失,既乃録狱讼,考耕餉勤堕,以为常。” 宋 王安石 《取材》:“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臣主威仪,时政沿袭,然后施之职事,则以缘饰治道,有大议论则以经术断之是也。”
(4). 明 清 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杨鼎自述荣遇数事》:“翌日,祭酒率学官诸生上表谢恩。”《明史·文苑传二·罗玘》:“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葛苍公传》:“应童子试,援笔立就如宿构,为诸生,以忠义自许。”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 谢山 先生年十四,补诸生,例謁学宫。” ——《漢語大詞典》
(2).众有知识学问之士;众儒生。《管子·君臣上》:“是以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也。” 尹知章 注:“谓授诸生之官而任之以职也。生,谓知学之士也。”《汉书·叔孙通传》:“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 鲁 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本自诸生,家承素业。”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3).众弟子。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 蕃 齿,相与言於助教博士。”《新唐书·高智周传》:“俄拜 寿州 刺史,其治尚文雅,行部,先见诸生,质经义及政得失,既乃録狱讼,考耕餉勤堕,以为常。” 宋 王安石 《取材》:“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臣主威仪,时政沿袭,然后施之职事,则以缘饰治道,有大议论则以经术断之是也。”
(4). 明 清 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杨鼎自述荣遇数事》:“翌日,祭酒率学官诸生上表谢恩。”《明史·文苑传二·罗玘》:“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葛苍公传》:“应童子试,援笔立就如宿构,为诸生,以忠义自许。”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 谢山 先生年十四,补诸生,例謁学宫。” ——《漢語大詞典》
趋 ( 趨 ) qū/cù
趋 [ qū ]
- 快走:~走。~进。~前。~奉。~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 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向。~势。大势所~。
- 鹅或蛇伸头咬人。
- 追求,追逐:~时(追求时髦)。~利。~光性。
- ◎ 古同“促”,催促;急速。
邕 yōng《國語辭典》
邕 [ yōng ]
名- 周围被水环绕的都城。《说文解字·巛部》:「邕,邑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
- 堵塞。《集韵·上声·肿韵》:「壅,堨塞也。或作邕。」《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长平馆西岸崩,邕泾水不流。」同「壅 」。
- 和乐的。《汉书·卷五八·儿宽传》:「上元甲子,肃邕永享。」唐·颜师古·注:「邕,和也。」《晋书·卷八八·孝友传·桑虞传》:「虞五世同居,闺门邕穆。」
州 zhōu《國語辭典》
州 [ zhōu ]
名- 水面上的陆块。《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同「洲 」。
- 行政区域划分的名称。如:「苏州」、「加州」。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州绰。
- 稳固。《国语·齐语》:「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