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据案 jù àn
按住。例如:据案其身。——汉·王充《论衡·订鬼篇》 ——《漢語大詞典》
阅 ( 閱 閲 ) yuè
阅 [ yuè ]
- 看,察看:~览。~读。翻~。传(chuán )~。批~。订~。检~。~兵。
- 经历:~历。已~三月。
- 容,容许:“我躬不~”。
- 本钱:折~。
- 总聚,汇集:“川~水以成川”。
文牍(文牘)wén dú
(1).公文案牍。 宋 苏轼 《上初即位论治道》之二:“而尚书诸曹,文牘繁重,穷日之力,书纸尾不暇,此皆苛察之过也。” 元 乃贤 《赠张直言南归》诗:“文牘日冗繁,民力愈疲竭。” 清 唐甄 《潜书·权实》:“令不行者,文牘牓諭,充实衢宇,民若罔闻,吏委如遗。” 沙汀 《医生》:“面色白净,胡髭浓黑,外表活像一个办理文牍的师爷。”
(2).指在官府或其他团体草拟文稿的人。 郭沫若 《黑猫》:“我们一些在省城或府城里读书的人便做了文牍。” 骆宾基 《一九四四年的事件》:“ 袁大德 的老家是 河北省 的 保定府 ……从前在原籍那个县份的某个乡村小学里作文牍。” ——《漢語大詞典》
(2).指在官府或其他团体草拟文稿的人。 郭沫若 《黑猫》:“我们一些在省城或府城里读书的人便做了文牍。” 骆宾基 《一九四四年的事件》:“ 袁大德 的老家是 河北省 的 保定府 ……从前在原籍那个县份的某个乡村小学里作文牍。” ——《漢語大詞典》
琐细(瑣細)suǒ xì
(1).琐碎,细小。 唐 杜甫 《北征》诗:“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尔朱道士炼朱砂丹》:“﹝道士﹞客於 涪州 ,爱其所产丹砂,虽琐细而皆矢鏃状。”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倘若别的皇帝,一般琐细问题大可不问。”
(2).指琐碎、细小的事物。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夫所谓直笔者……非谓丝毫必録,琐细无遗者也。” 宋 陆游 《读〈老子〉次前韵》:“平生好大忽琐细,焚香读书户常闭。” 茅盾 《动摇》三:“﹝ 方太太 与 陆慕游 ﹞于是开始了家常的琐细的问答。” ——《漢語大詞典》
(2).指琐碎、细小的事物。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夫所谓直笔者……非谓丝毫必録,琐细无遗者也。” 宋 陆游 《读〈老子〉次前韵》:“平生好大忽琐细,焚香读书户常闭。” 茅盾 《动摇》三:“﹝ 方太太 与 陆慕游 ﹞于是开始了家常的琐细的问答。” ——《漢語大詞典》
剧 ( 劇 ) jù
剧 [ jù ]
- 厉害,猛烈,迅速:~变。~痛。~烈。~毒。加~。
- 文艺的一种形式,作家把一定的主题编出来,利用舞台由演员化装演出:戏~。~本。~情。~种。~院。~坛。京~。话~。
- 姓。
毛 máo《國語辭典》
毛 [ máo ]
名- 动植物表皮或果实表皮所生的丝状物。如:「羊毛」、「羽毛」、「桃子的果皮上有很小的细毛。」
- 特指人身上的须发。如:「眉毛」、「鬓毛」、「睫毛」、「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 植物的泛称,多指五谷、蔬菜。如:「不毛之地」。宋·辛弃疾〈鹧鸪天·石壁虚云积渐高〉词:「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
- 借指走兽、兽类。《礼记·乐记》:「羽者妪伏,毛者孕鬻。」
- 我国钱币中「角」的俗称。如一角称为「一毛」。
- 姓。如汉代有毛亨。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惊慌失措的样子。如:「把他吓毛了。」
- 生气、发怒、急躁的样子。如:「毛毛躁躁」、「别把我惹毛了!」《官场现形记·第一五回》:「若把老爷弄毛了,他一动气,要顶真办起来,你们吃得住吗?」
- 粗糙的、未加工的。如:「毛米」、「毛货」、「毛胚」。
- 约略、不纯的。如:「毛利」、「毛重」。
- 小。如:「毛孩子」、「毛丫头」、「毛毛雨」、「毛驴」。
輶 yóu《國語辭典》
輶 [ yóu ]
名- 轻车。《说文解字·车部》:「輶,轻车也。」唐·韩愈、孟郊、李翶〈远游联句〉:「驰深鼓利楫,趋险惊蜚輶。」
- 轻。《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汉书·卷一○○·叙传上》:「守孔约而不贰兮,乃輶德而无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