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敢于世上明开眼,肯向人间浪皱眉。

邵雍宋代〕《首尾吟 其一二九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喜老时。明著衣冠为士子,高谈仁义作男儿。

敢于世上明开眼,肯向人间浪皱眉。六十七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敢于世上明开人间皱眉

敢于 gǎn yú
谓有决心、有胆量去做某事。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谣言世家》:“当时实在并无敢于杀人的风气,也没有乐于杀人的人们。”  ——《漢語大詞典》
世上 shì shàng
人世间。《战国策·秦策一》:“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宋 陆游 《冬夜读史有感》诗:“世上閒愁千万斛,不教一点上眉端。” 清 李玉 《人兽关·冥警》:“世上纵糊涂,业镜难颠倒。” 茅盾 《一个女性》一:“她不大相信--竟可以说是不大理会得,世上当真有凶险的人,当真有悲惨的事。”  ——《漢語大詞典》
明开(明開)míng kāi
明白开列;说清楚。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今朝将你个都管亲差,这书上已明开,休的胡猜。”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我待要叩金阶款款的明开去,着甚来论黄数黑,也则是恶紫夺朱。”  ——《漢語大詞典》
眼 yǎn《國語辭典》

眼 [ yǎn ]

  1. 目,动物的视觉器官。如:「眼睛」、「浓眉大眼」。《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𪸩耳。」
  2. 孔穴。唐·杜甫〈石笋行〉:「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食尽波涛痕。」宋·杨万里〈小池〉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 关键、要点。如:「节骨眼」。《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他起初还想赖,后来被家兄点了两句眼,他无话说了。」
  4. 下围棋时,无棋子的空处称为「眼」。唐·元稹〈酬孝甫见赠〉诗一○首之七:「无事抛棋侵虎口,几时开眼复联行。」《红楼梦·第六二回》:「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
  5. 参见「[[板眼]]」条。
  6. 量词。计算眼睛看的次数的单位。如:「多看两眼」、「瞪了他一眼」。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1.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2.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1.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1. (一)​之又音。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人间(人間)rén jiān
亦作“ 人閒 ”。
(1).人类社会。《韩非子·解老》:“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羣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寧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 宋 苏轼 《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清 郑燮 《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縹緗我辈需。”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横空出世,莽 崑崙 ,閲尽人间春色。”
(2).尘世;世俗社会。《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丽质仙娥生月殿。謫向人间,未免凡情乱。”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稽善恶》:“廿三日送灶上天,奏人间一年之善恶。”《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九:“难道在天上也和在人间一样,爱情也是不自由的吗?”
(3).民间。《后汉书·王昌传》:“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史·齐高帝纪》:“ 明帝 ( 宋明帝 )嫌帝( 萧道成 )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为天子, 明帝 愈以为疑。”《新唐书·杜正伦传》:“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吴皇后临〈兰亭〉》:“宪 圣慈烈皇后 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 咸宁 郡王 韩世忠 得之,表献。”  ——《漢語大詞典》
浪 làng《國語辭典》

浪 [ làng ]

  1. 大的水波。如:「海浪」、「巨浪」。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 凡物因振动而起伏如浪的都称为「浪」。如:「声浪」、「麦浪」。唐·陆龟蒙〈樵人十咏〉一○首之五:「争推好林浪,共约归时节。」
  3. 姓。如晋代有浪逢。
  1. 放纵不拘、放荡不正。如:「浪荡」、「浪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此妇坚贞之性,数年以来,老僧颇识之,彼是不肯作浪语的。」《西湖佳话·雷峰怪迹》:「心猿意马驰千里,浪蝶狂蜂闹五更。」
  1. 虚妄、空。如:「浪得虚名」。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2. 轻率、随意。如:「浪费」。唐·张籍〈赠王秘书〉诗:「不曾浪出谒公侯,唯向花间水畔游。」

浪 [ láng ]

  1. 参见「浪浪」、「沧浪」等条。
皱眉(皺眉)zhòu méi
双眉攒聚不舒,表示忧虑或不悦的样子。 唐 韩愈 《辞唱歌》:“復遣慳恡者,赠金不皱眉。” 宋 苏轼 《赠写真何秀才》诗:“不见雪中骑驴 孟浩然 ,皱眉吟诗肩耸山。”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不须皱眉,不须泪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