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实满(實滿)shí mǎn
充实。《墨子·辞过》:“府库实满,足以待不然。” ——《漢語大詞典》
风前(风前)
唐 王邕 湘灵鼓瑟 波外声初发,风前曲正长。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唐 刘禹锡 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 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唐 孟郊 横吹曲辞 其二 折杨柳 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
唐 王建 答寄芙蓉冠子 枕上眠常戴,风前醉恐柔。
唐 杜牧 郡斋独酌 风前略横阵,紫髯分两傍。淮西万虎士,怒目不敢当。
唐 曹唐 送羽人王锡归罗浮 风前整顿紫荷巾,常向罗浮保养神。
唐 杜荀鹤 别四明钟尚书 风前柳态闲时少,雨后花容淡处多。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唐 刘禹锡 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 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唐 孟郊 横吹曲辞 其二 折杨柳 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
唐 王建 答寄芙蓉冠子 枕上眠常戴,风前醉恐柔。
唐 杜牧 郡斋独酌 风前略横阵,紫髯分两傍。淮西万虎士,怒目不敢当。
唐 曹唐 送羽人王锡归罗浮 风前整顿紫荷巾,常向罗浮保养神。
唐 杜荀鹤 别四明钟尚书 风前柳态闲时少,雨后花容淡处多。 ——《骈字类编》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名-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助-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极 ( 極 ) jí
极 [ jí ]
-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
-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
-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
-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添 tiān《國語辭典》
添 [ tiān ]
动- 增加。如:「添饭」、「增添」、「添件衣服」。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红楼梦·第四○回》:「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筷来。」
雨后(雨後)yǔ hòu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漢語大詞典》
苔 tái/tāi《國語辭典》
苔 [ tái ]
名- 植物名。隐花植物,扁平微细,根、茎、叶区别不明显,绿色。常延贴于潮湿地面或石头上。
苔 [ tāi ]
- 参见「[[舌苔]]」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