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弦歌(絃歌)xián gē
(1).依琴瑟而咏歌。《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郑玄 注:“弦,谓琴瑟也。歌,依咏诗也。”《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 孔子 皆弦歌之。” 宋 苏轼 《和王胜云》之二:“斋酿如澠涨緑波,公诗句句可弦歌。”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诗》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弦歌也。古人读诗皆然。” 郭沫若 《洪波曲》第四章三:“差不多整天都有弦歌之声在浩荡地激扬着。我们的门禁并不森严,外来群众是可以随意出入的。”
(2).指礼乐教化。《论语·阳货》:“ 子 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 夫子 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 对曰:‘昔者 偃 也闻。’诸 夫子 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 曰:‘二三子, 偃 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史记·儒林列传》:“及 高皇帝 诛 项籍 ,举兵围 鲁 , 鲁 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絶,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 唐 刘禹锡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明 李东阳 《九桥书屋为京学陈教授作》诗:“犹有弦歌遗业在,误疑家塾是黌宫。” 清 刘大櫆 《问政书院记》:“弦歌以和其心,诵读以探其义。”
(3).《论语·阳货》记 孔子 学生 子游 任 武城 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晋书·隐逸传·陶潜》:“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 。” 唐 秦韬玉 《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诗:“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
絃歌:同“ 弦歌 ”。 1.古代传授《诗》学,圴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因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韩诗外传》卷一:“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絃歌。”《孔子家语·在厄》:“ 孔子 不得行。絶粮七日,外无所通,蔾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 愈慷慨讲诵,絃歌不衰。”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 洙 泗 上,絃歌地,亦羶腥。”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诗》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口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絃歌也。古人读《诗》者皆然。”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比屋闻絃歌,童叟朴以庄。”参见“ 弦歌 ”。
(2).依琴瑟而咏歌。《西京杂记》卷一:“ 高帝 戚夫人 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絃歌。” 南朝 宋 鲍照 《夜听妓》诗之二:“兰膏消耗夜转多,乱筵杂坐更絃歌。” 唐 无名氏 《冥音录》:“ 崔氏 性酷嗜音,虽贫苦求活,常以絃歌自娱。”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舟中妓女,亲生者少,皆买自贫家,或得诸他舟,教习絃歌。”参见“ 弦歌 ”。 ——《漢語大詞典》
(2).指礼乐教化。《论语·阳货》:“ 子 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 夫子 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 对曰:‘昔者 偃 也闻。’诸 夫子 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 曰:‘二三子, 偃 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史记·儒林列传》:“及 高皇帝 诛 项籍 ,举兵围 鲁 , 鲁 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絶,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 唐 刘禹锡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明 李东阳 《九桥书屋为京学陈教授作》诗:“犹有弦歌遗业在,误疑家塾是黌宫。” 清 刘大櫆 《问政书院记》:“弦歌以和其心,诵读以探其义。”
(3).《论语·阳货》记 孔子 学生 子游 任 武城 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晋书·隐逸传·陶潜》:“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 。” 唐 秦韬玉 《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诗:“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
絃歌:同“ 弦歌 ”。 1.古代传授《诗》学,圴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因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韩诗外传》卷一:“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絃歌。”《孔子家语·在厄》:“ 孔子 不得行。絶粮七日,外无所通,蔾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 愈慷慨讲诵,絃歌不衰。”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 洙 泗 上,絃歌地,亦羶腥。”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诗》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口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絃歌也。古人读《诗》者皆然。”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比屋闻絃歌,童叟朴以庄。”参见“ 弦歌 ”。
(2).依琴瑟而咏歌。《西京杂记》卷一:“ 高帝 戚夫人 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絃歌。” 南朝 宋 鲍照 《夜听妓》诗之二:“兰膏消耗夜转多,乱筵杂坐更絃歌。” 唐 无名氏 《冥音录》:“ 崔氏 性酷嗜音,虽贫苦求活,常以絃歌自娱。”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舟中妓女,亲生者少,皆买自贫家,或得诸他舟,教习絃歌。”参见“ 弦歌 ”。 ——《漢語大詞典》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 回答:答~。喊他不~。~承。
-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 姓。
-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 对待:~付。~变。~酬。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琴调(琴調)qín diào
调谐琴音。 唐 皮日休 《襄阳闲居与友生夜会》诗:“旧丝再上琴调晚,坏叶重烧酒暖迟。”
琴的音调。 唐 黄滔 《赠宿松杨明府》诗:“月狖声和琴调咽,烟村景接柳条春。” 宋 王禹偁 《黄冈竹楼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絶。” ——《漢語大詞典》
琴的音调。 唐 黄滔 《赠宿松杨明府》诗:“月狖声和琴调咽,烟村景接柳条春。” 宋 王禹偁 《黄冈竹楼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絶。” ——《漢語大詞典》
不须(不須)bù xū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