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腻脂呈晓晕,含醉惜红衣。

郭之奇明代〕《庙墙外桃花盛开漫望有述四首 其三

腻脂呈晓晕,含醉惜红衣。独抱风光好,偏憎露粉肥。

枝间春煖透,烟外早寒微。物色从人转,遐心莫我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晓晕红衣

腻 ( 膩 ) nì
腻 [ nì ]
  1. 食物的油脂过多:油~。肥~。~人。
  2. 光滑,细致:细~。
  3. 烦,因过多而厌烦:~烦。~味。玩~了。
  4. 黏:~糊(“”读轻声)。
  5. 积污,污垢:尘~。
脂 zhī《國語辭典》

脂 [ zhī ]

  1. 动植物体内的油质。如:「脂肪」、「羊脂」、「松脂」。
  2. 胭脂的简称。指化妆品。如:「脂粉」、「香脂」。《韩非子·显学》:「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3. 比喻财物。如:「民脂民膏」。
  4.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脂司。
  1. 上油润滑。《诗经·小雅·何人斯》:「尔之亟行,遑脂尔车。」
呈 chéng《國語辭典》

呈 [ chéng ]

  1. 顯露。如:「呈現」、「面呈紅潤」。
  2. 奉上。如:「謹呈」、「呈獻」、「呈上」。
  1. 舊時凡下級對上級的呈請或報告均用呈。現行公文則是對總統有所呈請或報告時用之。
晓晕(曉暈)xiǎo yùn
(1).指月光。 唐 李商隐 《令狐舍人説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诗:“凉波衝碧瓦,晓晕落金茎。”
(2).仙女名。旧题 元 伊世珍 《琅嬛记》卷下:“仙女 晓晕 能酿游仙酒。饮之而卧,梦歷 蓬莱 、 赤水 ,遇 安期 、 王乔 、 王母 、 飞琼 之属。”  ——《漢語大詞典》
含 hán《國語辭典》

含 [ hán ]

  1. 东西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吞下。如:「含著药片。」汉·刘熙《释名·释饮食》:「含,合也,合口亭之也。」《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
  2. 里面藏著,存在著。如:「含水分」、「含养分」、「含苞待放」。《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3. 包容、容纳。如:「包含」。《易经·坤卦·文言曰》:「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 怀著。如:「含怒」、「含恨」、「含羞带怯」、「含情脉脉」。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5. 忍受、忍耐。如:「茹苦含辛」。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含垢忍耻,与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含 [ hàn ]

  1. 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广韵·去声·勘韵》:「琀,送死口中玉。亦作含。」《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汉·何休·解诂:「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战国策·赵策三》:「邹、鲁之臣,生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通「琀」。
  1. 一种古代礼俗。将珠玉塞在死者的嘴里,称为「含」。《左传·襄公十九年》:「二月甲寅,(荀偃)​卒,而视,不可含。」《礼记·檀弓下》:「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1.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1.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2.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惜 xī《國語辭典》

惜 [ xí ]

  1. 爱怜、珍视、舍不得。如:「惜福」、「吝惜」、「爱惜」、「死不足惜」、「怜香惜玉」。唐·白居易〈日长〉诗:「爱水多櫂舟,惜花不扫地。」
  2. 悲痛、哀伤。如:「痛惜」。《文选·陆机·叹逝赋》:「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聊斋志异·卷八·张贡士》:「犹述其曲文,惜不能全忆。」
红衣(紅衣)hóng yī
(1).红色衣裳。 唐 李远 《闻明上人逝寄友人》诗:“游人縹緲红衣乱,座客从容白日长。”
(2).喻指红色羽毛。 唐 杜牧 《齐安郡后池绝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宋 祖可 《菩萨蛮》词:“鸳鸯如解语,对浴红衣去。”
(3).荷花瓣的别称。 唐 许浑 《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诗:“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 唐 赵嘏 《长安晚秋》诗:“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宋 姜夔 《惜红衣·荷花》词:“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