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夏州
战国策苏秦说楚威王曰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周书文帝纪表太祖为使特节武卫将军夏州刺史命又宇文夏州英姿不世雄谟冠时远迩归心士卒用 因而奉之则大事集矣 唐书地理志夏州朔方郡土贡毡角弓酥拒霜荠初宋史夏国传李彝兴夏州人也本姓拓跋氏唐贞观 有拓跋赤辞者归唐太宗赐姓李置静边等州以处之其后析居夏州者号平夏部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统银夏绥宥静五州地左地理通释徐广曰楚考烈王元年秦取夏州裴骃案 传注不说夏州所在车胤撰桓温集云夏口城数里有洲名夏州正义云大江中州也传明一统志夏州城在宁夏卫城东黄河岸侧
又左 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注州乡属示讨夏氏所获也 ——《骈字类编》
又左 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注州乡属示讨夏氏所获也 ——《骈字类编》
判 pàn《國語辭典》
判 [ pàn ]
动- 分、分开。唐·柳宗元〈封建论〉:「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
- 区别、分辨。《庄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 分明、辨明。如:「存亡未判」。宋·苏洵〈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 决断是非曲直。如:「审判」、「判刑」、「判案」。
- 古称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如唐代宰相判六军十二卫事,宋以宰相判枢密院。《宋史·卷三一二·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 审判诉讼的判决文书。《新唐书·卷一二六·李元纮传》:「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 断语。《红楼梦·第五回》:「后面便是一座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独坐看经。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 文体的一种。仿判狱的文词,可见其推理、辩驳的能力。科举取士,亦以试判。清·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判》:「今世理官断狱,例有参词,而设科取士,亦试以判,其体皆用四六,则其习由来久矣。」
- 分别的样子。如:「判然有别」。
军 ( 軍 ) jūn
军 [ jūn ]
-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
-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互 hù《國語辭典》
互 [ hù ]
副- 彼此、相互。如:「互敬互爱」、「互助合作」、「互通有无」、「互不退让」。
- 交错的。《文选·嵇康·琴赋》:「互岭巉岩,岝崿岖崟。」唐·杜甫〈宿花石戍〉诗:「四序本平分,气候何回互。」
堡 bǎo/bǔ/pù《國語辭典》
堡 [ bǎo ]
名- 用土石筑成的小城。《十六国春秋辑补·卷四○·前秦录·苻登传》:「据险筑堡以自固。」
- 工事坚固的阵地。如:「碉堡」、「桥头堡」、「滩头堡」。
- 北方人称村落为「堡」。如:「张家堡」。
堡 [ pù ]
- (一)之又音。
迫 pò/pǎi《國語辭典》
迫 [ pò ]
動- 接近。《說文解字·辵部》:「迫,近也。」《楚辭·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令,望崦嵫而勿迫。」《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涉旬月,迫冬季。」
- 強逼。如:「壓迫」、「被迫投降」。《左傳·哀公十五年》:「迫孔悝於廁,強盟之。」《莊子·刻意》:「感而後應,迫而後動。」
- 催促。晉·陶淵明〈雜詩〉:「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唐·杜甫〈戲題畫山水圖歌〉:「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 摧殘、殘害。《呂氏春秋·仲春紀·貴生》:「辱莫大於不義,故不義迫生也。」
- 狹窄。《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傳》:「當今西州地埶局迫,人兵離散,易以輔人,難以自建。」
- 困窘。宋·蘇軾〈杭州上執政書〉二首之一:「計窮理迫,須至控告。」
- 危急、緊急。如:「迫不及待」、「迫切需要」。《莊子·山木》:「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相棄。」
挟 ( 挾 ) xié/jiā
挟 [ xié ]
- 用胳膊夹着:~持。~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 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要(yāo )~。~制。~势(仗势)。
- 心里怀着(怨恨等):~恨。~怨。~嫌。
- ◎ 古同“夹”,从物体两边钳住。
藩王 fān wáng
藩国之王。《汉书·哀帝纪赞》:“ 孝哀 自为藩王及充太子之宫,文辞博敏,幼有令闻。”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一:“ 金 海陵 庶人,读书有文才,为藩王时尝书人扇云:‘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自序》:“藩王灭,天子死,而国祚随之。” ——《漢語大詞典》
磔 zhé《國語辭典》
磔 [ zhé ]
动- 分裂肢体。《荀子·宥坐》:「女以谏者为必用邪?吴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
- 宰割牲畜以祭鬼神。《礼记·月令》:「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 一种书法笔法。用笔时向右下斜,今称为「捺」。
开府(開府)kāi fǔ
(1).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后汉书·董卓传》:“ 傕 ( 李傕 )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三国 魏 阮籍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史君 开府未浹旬,欲戴纶巾挥白羽。”
(2).指有权开府的官员。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清新 庾开府 ,俊逸 鲍参军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无咎 ( 晁无咎 )云:‘疑 宋开府 鐡石心肠。’”
(3).特指 庾信 。 宋 欧阳修 《答判班孙待制见寄》诗:“惟恨 江淹 才已尽,难酬 开府 句清新。”
(4).府兵军职。 西魏 和 北周 时全国府兵分属于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兵额约二千人。参阅《北史·李弼等传论》、《新唐书·兵志》。 ——《漢語大詞典》
(2).指有权开府的官员。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清新 庾开府 ,俊逸 鲍参军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无咎 ( 晁无咎 )云:‘疑 宋开府 鐡石心肠。’”
(3).特指 庾信 。 宋 欧阳修 《答判班孙待制见寄》诗:“惟恨 江淹 才已尽,难酬 开府 句清新。”
(4).府兵军职。 西魏 和 北周 时全国府兵分属于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兵额约二千人。参阅《北史·李弼等传论》、《新唐书·兵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