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推排七返,配二三成六,再三成九。

王吉昌元代〕《月中仙 九转功成

道泄冲和,运开基杳冥,生发元首。推排七返,配二三成六,再三成九。九还真造化,分八卦、妻男自偶。默默真情契,凝然气神,如一镇相守。盈盈动静归元,证不空不有。头面仍旧。无为性普,应地天神化,视之能久。任从劫运变,太空体、绵绵不朽。次了无生灭,恢弘妙用真乐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推排七返二三再三成九

推排 tuī pái
(1).排斥;排挤。 汉 王充 《论衡·书虚》:“ 孔子 生时推排不容,故叹曰:‘凤鸟不至, 河 不出图,吾已矣夫!’生时无祐,死反有报乎?”《晋书·董京传》:“或见推排駡辱,曾无怒色。” 郁达夫 《无题》诗:“前贤不解藏人善,门户推排孰起初?”
(2).拥挤。《汉书·朱买臣传》:“拜为太守, 买臣 衣故衣,怀其印綬,步归郡邸……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
(3).搬动。《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后天下玉棺於堂前,吏人推排,终不动摇。”《宋书·少帝纪》:“及 懿后 崩背,重加天罚,亲与左右执紼歌呼,推排梓宫,抃掌笑謔,殿省备闻。”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 江 南 运河 而东至於 浙江 ,谓推排重物曰勃。”
(4).谓随着岁月推移。 南朝 齐 王僧虔 《戒子书》:“吾在世,虽乏德业,要復推排人閒数十许年,故是一旧物。”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迷人知返,去道不遥,幸速推排,急登正路。” 清 唐孙华 《辛巳除夕》诗:“自怜尘世推排久,擥镜休嫌白髮生。”
(5).相比。 唐 方干 《贼退后赠刘将军》诗:“非唯 吴起 与 穰苴 ,今古推排尽不如。” 清 姚椿 《题〈剑南集〉后五首柬书田》诗之四:“ 陆 杨 名字共推排,雅俗如何好共儕?”
(6).排列;排列推算。 宋 陆游 《春社有感》诗:“耆年凋落还堪叹,社饮推排冠一乡。”《朱子语类》卷六五:“若他也恁地逐一推排,便不是 伏羲 天然意思。” 清 袁枚 《新齐谐·算命先生》:“喜为人算命,写八字与之,其推排悉合世上五行之説,亦不甚验也。”
(7). 宋 、 金 、 元 时三年一度核实厘正赋役的法制。《宋史·食货志上六》:“至於推排,则因其貲产之进退为之升降,三岁而一行之。然当时之弊,或以小民粗有米粟,仅存室庐,凡耕耨刀斧之器,鸡豚犬彘之畜,纤微细琐皆得而籍之。吏视赂之多寡,为物力之低昂。”《宋史·奸臣传四·贾似道》:“后又行推排法, 江 南之地,尺寸皆有税,而民力弊矣。”《金史·张大节传》:“推排 东京路 户籍,人服其平。”《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验其物力,从公推排。”  ——《漢語大詞典》
七返
宋史艺文志马明生赤龙金虎中铅鍊七返还丹诀一卷亡
又参同契见八归下 金丹大要见六居下七又诸真元奥问曰何谓返七荅曰火生数二成数返 者自下而返上七乃少阳之数阴真君曰从寅至申为七返亦逆上也生又元学正宗七火数也炼丹之法其先以红投黑而 药既有药然后进火炼黑入红而成丹故曰七返还丹即非自寅至申之七时也
又元奥集成火即药药即气气即神神即丹头丹头即大还大还即七返七返即九还诗吕岩诗见九还下 苏轼钱道士席上令歌者道服 如今且作华阳服醉唱侬家七返丹舍又反同宋书礼志见七推下转法苑珠林纤师眷属 命生四天王天至于他化展 七返馀福此生果报齐䓁  ——《骈字类编》
配 pèi《國語辭典》

配 [ pèi ]

  1. 酒的色澤。《說文解字·酉部》:「配,酒色也。」
  2. 夫妻。參見「配偶 」條。
  3. 妻子。如:「元配」、「繼配」。《詩經·大雅·皇矣》:「天立厥配,受命既固。」《鏡花緣·第一○回》:「俟他年長,代為擇配,完其終身。」
  1. 媲美。《玉篇·酉部》:「配,匹也;媲也。」《楚辭·屈原·大招》:「德譽配天,萬民理只。」
  2. 合、結合。《易經·繫辭上》:「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3. 男女結婚。如:「她姊妹倆,尚未婚配。」《詩經·衛風·竹竿》「淇水浟浟,檜楫松舟」句下漢·毛亨·傳:「舟楫相配得水而行,男女相配得禮而備。」
  4. 女子嫁人。如:「許配」。《三國演義·第六回》:「丞相有女,欲配將軍之子。」《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他家世兄賠嫁來的一個丫頭,他就配了姓嚴的管家了。」
  5. 分發、安排。如:「支配」、「分配」、「配銷制度」。《舊唐書·卷九八·裴耀卿傳》:「耀卿躬自條理,科配得所。」
  6. 流放罪人到遠方。如:「發配」、「刺配」。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改做誤傷人命,脊杖了六十,迭配殺門島去了。」
  7. 依適當的標準或比例,加以調和或拼製。如:「配藥」、「配色」、「配眼鏡」。
  8. 補足缺失。如:「配貨」、「配零件」、「配塊玻璃」。
  9. 陪襯、襯托。如:「紅花雖美,還需綠葉配。」
  10. 使牲畜交合。如:「配種」、「交配」。
  1. 適合、夠得上。如:「只有他才配稱世界球王。」《紅樓夢·第四九回》:「這一件衣 裳也只配他穿。別人穿了,實在不配。」
二三 èr sān
(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六 liù/lù《國語辭典》

六 [ liù ]

  1. 介于五与七之间的自然数。大写作「陆」,阿拉伯数字作「6」。

六 [ lù ]

  1. 国名。周代时位于今大陆地区安徽省六安县北,一说在今大陆地区安徽舒城县东南六十里处。
  2. 姓。皋陶之后,以国为氏。
再三 zài sān
(1).第二次第三次;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易·蒙》:“初筮告,再三瀆,瀆则不告。” 孔颖达 疏:“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褻瀆,瀆则不告。”《史记·孔子世家》:“﹝ 齐 ﹞陈女乐文马於 鲁 城南 高门 外。 季桓子 微服往观再三,将受。” 唐 李白 《南阳送客》诗:“挥手再三别,临岐空断肠。”《老残游记》第二回:“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当晚设酒饯行。” 朱自清 《背影》:“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2).犹言非常,极其。 唐 刘知几 《史通·本纪》:“ 霸王 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繆。”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未曾过门的时节,我替那女子十分担忧,又与这村郎再三害怕,不知进门的时节,怎生吵闹,何计调停。”  ——《漢語大詞典》
成九
河图数解三得五而成八四得五而成九  ——《韵府拾遗 有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