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包将复仇戈,付与扫悉帚。

洪咨夔宋代〕《赵忠简孙璧见过有诗用韵

薄命窘震凌,余生飒粪朽。
闲闲饱款竹,寂寂老锻柳。
溪空渔争隈,野熟饮被肘。
有邻晨致薤,无客夜剪韭。
忽来闯户屦,自拿问字酒。
初见子眉睫,徐语应心口。
顾予果谁与,恐子不我友。
维昔燕夹攻,坐使汴失守。
应奉固乱阶,新法实祸首。
疗危非庸医,救败须国手。
丰魏两翁夺,关洛孤愤久。
人谋密相济,天意断非偶。
攻守岂必同,胜负亦常有。
谁推奸人出,竟堕黠虏诱。
包将复仇戈,付与扫悉帚。
风云激矢脱,日月峻轮走。
残膻污北雪,遗憾挂南斗。
功名本同舟,学术乃各牖。
一时策得失,千古史妍丑。
忠简社稷臣,尚起九京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复仇付与

包 bāo《國語辭典》

包 [ bāo ]

  1. 裹紮、容納其中。如:「包裝」、「包容」、「無所不包」。《詩經·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2. 圍住。如:「士兵分兩路包過去了。」
  3. 藏。《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包紅顏而弗明。」顏師古注引晉灼曰:「包,藏也。」
  4. 保證、擔保。如:「包你滿意」、「包管沒事」。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只怕我伯嚭身上,包殺的他尿流屁滾。」
  5. 負責。如:「包打聽」、「一手包辦」。
  6. 承攬。如:「承包」、「發包工程」。
  7. 約定專用。如:「包車」、「包場子」。
  1. 裝東西的袋子。如:「皮包」、「書包」、「荷包」、「腰包」。
  2. 氈製的圓頂帳篷。如:「蒙古包」。
  3. 物體或身體上鼓起的疙瘩。如:「頭上撞腫了一個包。」
  4. 一種麵粉做成的食物。如:「麵包」、「包子」。
  5. 量詞。計算成包的物品的單位。如:「一包糖果」、「十包水泥」。
  6. 姓。如漢代有包咸,宋代有包拯。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1. 快要:~要。~至。~来。即~。
  2. 带领,扶助:~雏。扶~。~军。
  3. 拿,持:~心比心。
  4. 把:~门关好。
  5.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
  6.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7. 保养:~养。~息。
  8. 兽类生子:~驹。~小猪。
  9.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 又,且:~信~疑。
  11.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 刚,刚刚:~~。~才。
  13. 姓。
将 [ jiàng ]
  1.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复仇(復仇)fù chóu
报仇。 汉 袁康 《越绝书·叙外传记》:“臣不讨贼,子不復仇,非臣子也。” 唐 裴铏 《传奇·薛昭》:“囚有为母復仇杀人者,与金而逸之。” 清 黄宗羲 《与康明府书》:“且鱷鱼之害,不过 张氏 一童子耳, 文惠 尚为之復仇,况今残暴至於二十人外乎?”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他们每个人,都带着失去田地的痛苦、饥饿的煎熬和复仇的怒火。”  ——《漢語大詞典》
戈 gē《國語辭典》

戈 [ gē ]

  1. 武器名。为长柄横刃的平头戟。如:「枕戈待旦」、「干戈」。《书经·费誓》:「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晋·熊远〈因灾异上疏〉:「臣子之责,宜在枕戈,为王前驱。」
  2. 战争。《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唐·杜甫〈秦州杂诗〉二○首之一九:「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3. 译音用字。为蒙古、满洲话译音所常用。如:「戈壁」、「戈什」。
  4. 姓。如宋代有戈彦,明代有戈尚友。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付与 fù yǔ
拿出;交给:尽力完成时代~我们的使命。  ——《漢語大詞典》
扫 ( 掃 ) sǎo/sào
扫 [ sǎo ]
  1. 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地。
  2. 清除,消灭:~雷。~盲。~荡。一~而空。
  3. 全,尽,尽其所有:~数(shù)。
  4. 低落,丧失:~兴(xìng )。
  5. 描画:~描。~眉。
  6. 迅速横掠而过:~射。~视。
  7. 结束,了结:~尾。
  8. 祭奠:~墓。祭~。
扫 [ sào ]
  1. 〔~帚〕以竹枝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悉 xī《國語辭典》

悉 [ xī ]

  1. 全部。《書經·盤庚上》:「王命眾,悉至于庭。」《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兩句之中,輕重悉異。」
  1. 詳盡、詳細。漢·賈誼〈說積貯〉:「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聊齋志異·卷一一 ·樂仲》:「言女大歸日、再醮日及生子年月,歷歷甚悉。」
  1. 竭盡、用盡。《戰國策·韓策一》:「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新唐書·卷一九三·忠義傳下·龐堅傳》:「賊將阿史那承慶悉銳攻之,傳城百里,樹木皆刊。」
  2. 知道。如:「得悉」、「洞悉」、「熟悉」、「敬悉」。南朝梁·蕭統〈文選序〉:「隨時變改,難可詳悉。」唐·杜甫〈客夜〉詩:「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1. 姓。如上古時代有悉諸。
帚 zhǒu《國語辭典》

帚 [ zhǒu ]

  1. 打扫的用具。如:「扫帚」、「竹帚」、「敝帚自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