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楼台(樓臺)lóu tái
(1).高大建筑物的泛称。《左传·哀公八年》:“ 邾子 又无道, 吴子 使大宰 子餘 讨之,囚诸楼臺。”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诗:“復有楼臺衔暮景,不劳鐘鼓报新晴。”《西游记》第六九回:“那国王并 行者 相搀,穿过皇宫到了御花园后,更不见楼臺殿阁。” 冰心 《寄小读者》九:“更隐隐地看见了 慰冰湖 对岸秋叶落尽,楼台也露了出来。”
(2).方言。指凉台。 ——《漢語大詞典》
(2).方言。指凉台。 ——《漢語大詞典》
远近(遠近)yuǎn jìn
(1).远方和近处。《易·繫辞上》:“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后汉书·刘虞传》:“ 虞 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杨知县 随后起身,路上打着些蛮中鼓乐,远近人听得新知县到任,都来看。”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文炬传警告急的光景。”
(2).特指所居官位接近或远离帝王。《管子·任法》:“治世则不然,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后汉书·张酺传》:“好丑必上,不在远近。”
(3).指远方近处的人。《吕氏春秋·简选》:“遂其贤良,顺民所喜,远近归之,故王天下。”《北齐书·神武帝纪上》:“远近闻之,皆称 高仪同 将兵整肃,益归心焉。” 唐 元稹 《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及为大官,远近多归之。” 宋 曾巩 《〈强几圣文集〉序》:“ 几圣 为属稿草,必声比字属,曲当绳墨。然气质浑浑,不见刻画,远近多称诵之。”
(4).指路程的距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 晋 太元 中, 武陵 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唐 元稹 《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一向不曾问得:仙庄在何处?有多少远近?老汉可去得否?”《说唐》第十八回:“ 云召 闻报,便上城一看,果然退去有三里远近。” 沙汀 《丁跛公》:“这里离城只有七八里远近,除了快近市街时有一片沙坝,其馀是山沟路。”
(5).附近。《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 崔丞 相来到 定州 中山府 远近,接入进府,交割牌印了毕。”
(6).指才智程度的高低。 宋 司马光 《〈冯亚诗集〉序》:“文章之精者尽在於诗,观人文者,观其诗斯知其才之远近矣。” ——《漢語大詞典》
(2).特指所居官位接近或远离帝王。《管子·任法》:“治世则不然,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后汉书·张酺传》:“好丑必上,不在远近。”
(3).指远方近处的人。《吕氏春秋·简选》:“遂其贤良,顺民所喜,远近归之,故王天下。”《北齐书·神武帝纪上》:“远近闻之,皆称 高仪同 将兵整肃,益归心焉。” 唐 元稹 《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及为大官,远近多归之。” 宋 曾巩 《〈强几圣文集〉序》:“ 几圣 为属稿草,必声比字属,曲当绳墨。然气质浑浑,不见刻画,远近多称诵之。”
(4).指路程的距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 晋 太元 中, 武陵 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唐 元稹 《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一向不曾问得:仙庄在何处?有多少远近?老汉可去得否?”《说唐》第十八回:“ 云召 闻报,便上城一看,果然退去有三里远近。” 沙汀 《丁跛公》:“这里离城只有七八里远近,除了快近市街时有一片沙坝,其馀是山沟路。”
(5).附近。《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 崔丞 相来到 定州 中山府 远近,接入进府,交割牌印了毕。”
(6).指才智程度的高低。 宋 司马光 《〈冯亚诗集〉序》:“文章之精者尽在於诗,观人文者,观其诗斯知其才之远近矣。” ——《漢語大詞典》
乾坤 qián kūn
亦作“乾川2”。
(1).《易》的乾卦和坤卦。《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昏》、《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古周易订诂》卷一:“《周易》首《乾》《坤》。”
(2).称天地。《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 汉 班固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巛之美也。” 金 元好问 《自题中州集后》诗之三:“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谕鬼》:“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
(3).称日月。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杨伦 笺注引 董斯张 曰:“考《水经注》: 洞庭 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4).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杨万里 《得亲老家问》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吴承恩 《寄渔石唐公》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
(5).指局势,大局。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陈毅 《过贵阳》诗:“共庆长征人未老, 遵义 会议定乾坤。”
(6).指帝、后。《后汉书·皇甫规传》:“ 梁太后 临朝, 规 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下体兼乾坤,聦哲纯茂。’”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临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体兼乾坤。”
(7).玄虚;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黄绣球》第十回:“ 黄通理 道:‘你怎样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们弄些什么乾坤出来?’ 黄绣球 拍掌大笑説:‘这个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 ——《漢語大詞典》
(1).《易》的乾卦和坤卦。《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昏》、《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古周易订诂》卷一:“《周易》首《乾》《坤》。”
(2).称天地。《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 汉 班固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巛之美也。” 金 元好问 《自题中州集后》诗之三:“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谕鬼》:“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
(3).称日月。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杨伦 笺注引 董斯张 曰:“考《水经注》: 洞庭 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4).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杨万里 《得亲老家问》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吴承恩 《寄渔石唐公》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
(5).指局势,大局。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陈毅 《过贵阳》诗:“共庆长征人未老, 遵义 会议定乾坤。”
(6).指帝、后。《后汉书·皇甫规传》:“ 梁太后 临朝, 规 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下体兼乾坤,聦哲纯茂。’”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临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体兼乾坤。”
(7).玄虚;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黄绣球》第十回:“ 黄通理 道:‘你怎样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们弄些什么乾坤出来?’ 黄绣球 拍掌大笑説:‘这个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 ——《漢語大詞典》
表里(表裏)biǎo lǐ
(1).表面和内部,内外。《管子·心术下》:“表里遂通,泉之不涸,四支坚固。”《淮南子·缪称训》:“﹝道﹞包裹宇宙而无表里。” 宋 司马光 《初春登兴国寺塔》诗:“为君作意登高处,试望皇州表里春。”
(2).事物的内外情况,一切原委。《史记·孝武本纪论》:“究观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於鬼神者,具见其表里。”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子见南子〉》:“有以上十一篇公私文字,已经可无须说明,明白 山东 曲阜 第二师范学校演《子见南子》一案的表里。”
(3).衣服的面子与里子。《太平御览》卷五九七引 汉 桓谭 《新论》:“《左氏传》於《经》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金瓶梅词话》第三回:“又布施了老身一套送终衣料,紬绢表里俱全。”
(4).泛指衣料。《儒林外史》第一回:“朝廷果然遣一员官,捧着詔书,带领许多人将着綵缎表里,来到 秦老 门首。”
(5).比喻人体的肌肤和脏腑。 晋 嵇康 《养生论》:“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6).比喻地理上的邻接。《宋书·自序》:“且表里强 蛮 ,盘带疆埸。”《金史·地理志上》:“取 淮 之中流为界,而与 宋 为表里。”
(7).谓呼应;补充。《汉书·孔光传》:“﹝ 光 ﹞又重忤 傅太后 指,由是 傅氏 在位者与 朱博 为表里,共毁譖 光 。”《后汉书·卢植传》:“今《毛诗》、《左传》、《周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表里。” 李贤 注:“表里言义相须而成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昔人五岳之游,所以开扩其胸襟眼界,以增其识力,实与读书、学道、交友、歷事,相为表里。” ——《漢語大詞典》
(2).事物的内外情况,一切原委。《史记·孝武本纪论》:“究观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於鬼神者,具见其表里。”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子见南子〉》:“有以上十一篇公私文字,已经可无须说明,明白 山东 曲阜 第二师范学校演《子见南子》一案的表里。”
(3).衣服的面子与里子。《太平御览》卷五九七引 汉 桓谭 《新论》:“《左氏传》於《经》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金瓶梅词话》第三回:“又布施了老身一套送终衣料,紬绢表里俱全。”
(4).泛指衣料。《儒林外史》第一回:“朝廷果然遣一员官,捧着詔书,带领许多人将着綵缎表里,来到 秦老 门首。”
(5).比喻人体的肌肤和脏腑。 晋 嵇康 《养生论》:“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6).比喻地理上的邻接。《宋书·自序》:“且表里强 蛮 ,盘带疆埸。”《金史·地理志上》:“取 淮 之中流为界,而与 宋 为表里。”
(7).谓呼应;补充。《汉书·孔光传》:“﹝ 光 ﹞又重忤 傅太后 指,由是 傅氏 在位者与 朱博 为表里,共毁譖 光 。”《后汉书·卢植传》:“今《毛诗》、《左传》、《周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表里。” 李贤 注:“表里言义相须而成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昔人五岳之游,所以开扩其胸襟眼界,以增其识力,实与读书、学道、交友、歷事,相为表里。” ——《漢語大詞典》
江汉(江漢)jiāng hàn
(1). 长江 和 汉水 。《书·禹贡》:“ 江 汉 朝宗於海。”《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朱熹 集传:“ 江 汉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江 汉 之间,不惊鸡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盖。” 清 黄景仁 《黄鹤楼用崔韵》:“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 江 汉 不胜愁。”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反攻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漢語大詞典》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反攻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漢語大詞典》
西东(西東)xī dōng
(1).西方和东方。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兑》:“两心不同,或欲西东。明论终始,莫适所从。”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古塔认西东。”
(2).用为偏义复词,指西方。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只虑迷所归,池上日西东。”
(3).泛指四方,无定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怵,为利所诱怵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 唐 孟郊 《过分水岭》诗:“十步九举轡,迴环失西东。” 宋 范成大 《钓池口阻风》诗:“回风打船失西东,柁痴櫓弱无适从。”
(4).指酒杯。 宋 赵长卿 《朝中措》词:“此去定膺先宠,且须满醉西东。”
(5).犹东西。泛指什物。 宋 张元干 《诉衷情》词:“儿时初未识方红,学语问西东。” ——《漢語大詞典》
(2).用为偏义复词,指西方。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只虑迷所归,池上日西东。”
(3).泛指四方,无定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怵,为利所诱怵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 唐 孟郊 《过分水岭》诗:“十步九举轡,迴环失西东。” 宋 范成大 《钓池口阻风》诗:“回风打船失西东,柁痴櫓弱无适从。”
(4).指酒杯。 宋 赵长卿 《朝中措》词:“此去定膺先宠,且须满醉西东。”
(5).犹东西。泛指什物。 宋 张元干 《诉衷情》词:“儿时初未识方红,学语问西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