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董相虚陈策,庄生实废吟。

胡应麟明代〕《侍御叶公资送楼船抵杭赋谢五百字

伏柱辞燕阙,褰帷向虎林。花骢千里道,竹马万家心。

白笔含霜动,朱旗曳雾临。埋轮神鬼避,折槛帝王钦。

捧日声华著,回天意气任。斜封先罢敕,直指载题箴。

鼓吹钱塘岸,楼船震泽浔。浮江消疠疫,煮海荡氛祲。

豸绣威祛蜮,鱼盐弊剔蟫。三吴豪右慑,两浙吏氓愔。

县柳标前植,溪兰拂旧纴。河阳霞粲烂,秋浦月萧森。

紫雾催王舄,丹霄丽宓琴。名贤遗惠爱,茂宰播芳馨。

卤簿江州却,桥梁瀫水寻。儿童群接袂,父老竞披襟。

合浦光摇电,函关气属云。澹台徵往昔,石户询当今。

仆射怜才切,司空拜善谌。衡茅蒐野逸,草莽荐崎嵚。

末契申卢骆,孤悰托向禽。公车时序换,客邸岁华侵。

绝域伤流寓,荒涂惜滞淫。一身馀杖屦,十口互衣衾。

骤得鸾翔汉,真怜鲋涸涔。银缸寒乍照,玉斝醉频斟。

董相虚陈策,庄生实废吟。乘槎骞并适,捧檄义同歆。

足刖宁愁卞,头风欲愈琳。谊高双白璧,赐溢万黄金。

敝箧离并塞,轻装发蓟岑。严城宵击柝,古戍暮传砧。

野店黄茅簇,山邮绿树沈。沿淮程冉冉,入越路骎骎。

蕙圃欣逢鴂,枫亭快食鲟。孤帆移霅上,敝宅认山阴。

猿狖迎空谷,鹪鹩集故林。陈情惭李密,养志惬曾参。

午憩甜仍黑,晨炊突渐黔。苏机聊下轴,窦锦趣停针。

草阁喈双燕,椿庭戏五禽。蓬蒿行处合,蘋藻荐来歆。

白凤腾书帙,苍龙掣剑镡。衔恩肠易结,饮惠舌难喑。

八表瞻星象,三韩待雨霖。羹墙峕自剧,翼卵定谁深。

洒墨紬丹匮,濡毫绽绿沈。惟应感知什,百代为知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虚陈庄生

董 dǒng《國語辭典》

董 [ dǒng ]

  1. 董事或董事長的簡稱。如:「校董」、「常董」、「李董」。
  2. 參見「古董 」條。
  3. 姓。如漢代有董仲舒。
  1. 監督。如:「董理」。《書經·大禹謨》:「戒之用休,董之用威。」《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肅肅荊王,董我三軍。」
  2. 匡正。《後漢書·卷六七·岑晊傳》:「雖在閭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唐·魏徵〈論時政疏〉:「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虚陈(虚陳)xū chén
虚设;空谈。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漢語大詞典》
策 cè《國語辭典》

策 [ cè ]

  1. 馬鞭。《左傳·文公十三年》:「乃行繞朝贈之以策。」《文選·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2. 枴扙。《淮南子·墬形》:「夸父棄其策,是為鄧林。」《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
  3. 蓍草稱為「策」。《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夫摓策定數,灼龜觀兆,變化無窮。」宋·王安石〈禮樂論〉:「是故天之高也,日月星辰陰陽之氣,可端策而數也。」
  4. 計謀。如:「獻策」、「束手無策」。《戰國策·秦策一》:「臣出必故之楚,以順王與儀之策,而明臣之楚與不也。」
  5. 古代以竹簡記事然後連編成策。《孟子·盡心下》:「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通「冊」。
  6. 文體名。內容以陳述政事的計畫為主。漢·武帝〈詔賢良〉:「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
  7. 永字八法之一,為斜書向上之一筆。
  8. 姓。如明代有策敏。
  1. 鞭打、驅使。如:「策馬前進」。《楚辭·宋玉·九辯》:「郤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乘白馬而不前,策青騾而轉礙。」
  2. 督促、勉勵。南朝齊·蕭子良〈與孔中丞稚珪書〉:「孜孜策勵,良在於斯。」《宋史·卷四三四·葉適傳》:「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勵期望者誰乎?」
  3. 扶、拄。《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宋·盧袓皋〈浣溪沙·午睡醒來〉詞:「午睡醒來策瘦筇,幾痕茸綠徑苔封。」
庄生(莊生)zhuāng shēng
即 庄周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庄生 有乘时鹊起之説。”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天地 庄生 马,江湖 范蠡 舟。”  ——《漢語大詞典》
实 ( 實 ) shí
实 [ shí ]
  1. 充满:~心。充~。虚~。
  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
  3.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
  4. 富足:殷~。富~。
废 ( 廢 ) fèi
废 [ fèi ]
  1. 停止,不再使用:~弛(应该施行而不施行)。~除。~黜(罢免,革除)。~帝(被废黜的皇帝)。~弃。~止。~置。因噎~食。
  2. 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话。~品。~墟(受到破坏之后变成荒芜的地方)。
  3. 没有用的东西:修旧利~。利用“三~”(“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4. 荒芜,衰败:田园荒~。几经兴~。
  5. 重伤或杀死某人:~了他。
吟 yín《國語辭典》

吟 [ yín ]

  1. 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
  2. 叹息。《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
  3. 咏、诵。如:「吟咏」。《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4. 啼叫、鸣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5. 口吃、话说不清楚。《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通「唫」。
  1. 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头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