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各自有情人,鸾膏化为血。

吴克恭元代〕《草生可揽结

草生可揽结,衣敝香不灭。风吹古别离,换我青青发。

去年往燕赵,今年来吴越。各自有情人,鸾膏化为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各自有情

各自 gè zì
(1).各人自己。《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 孟尝君 亲己。”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一旦分别,岂不愴恨,势不得不尔,各自努力。” 唐 隐峦 《牧童》诗:“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到如今,各自托生,我依旧安业着家,他依旧离乡背井。” 丁玲 《阿毛姑娘》第一章二:“三姐, 阿招嫂 她们也各自搬着小椅在屋外作活。”
(2).指事物的各个自身。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四:“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唐 杜甫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诗:“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为了鉴别科学论点的正确或者错误,艺术作品的艺术水准如何,当然还需要一些各自的标准。”
(3).自己;独自。《红楼梦》第一一五回:“正説着,外头嚷进来説:‘这和尚撒野,各自跑进来了,众人拦他拦不住!’”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二》:“ 安娜 来解围了。她端着茶,并还把预备给孩子们吃的糖点送来奉献,我各自退进我的斗室里去了。”  ——《漢語大詞典》
有情 yǒu qíng
(1).有情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卫洗马 初欲渡 江 ,形神惨顇,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復谁能遣此!’”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 咸阳 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2).有交情;有情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君在中朝,与 和长舆 齐名,那与佞人 刁协 有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遇 袁悦 之间,遂致疑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严蕊 见此人满面慽容,问知为着丧耦之故,晓得是个有情之人,关在心里。”
(3).指男女间互相有爱恋之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 权翰林 自遇 桂娘 两下交口之后,时常相遇,便眉来眼去,彼此有情。”
(4).有情致。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董伯仁》:“动笔形似,画外有情。”
(5).佛教语。梵语sattva的意译。也译为众生。指人和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证得菩提归浄土,又起慈悲化有情。” 许地山 《愿》:“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普荫一切世间诸有情;愿你为如意净明珠,能普照一切世间诸有情。”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鸾 ( 鸞 ) luán
鸾 [ luán ]
  1. 传说凤凰一类的鸟:~凤。~飘凤泊(喻夫妻离散或才士失意)。~翔凤翥(形容书法笔势飞动)。~翔凤集(喻人才会聚)。
  2. 古同“銮”。
膏 gāo/gào《國語辭典》

膏 [ gāo ]

  1. 肥肉、油脂。如:「焚膏继晷」。《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诸子传·宗室传·掴保传》:「掴保洞腹见膏,恐昭祖知之,乃然薪取膏以为炙。」
  2. 浓稠的糊状物。如:「牙膏」、「药膏」、「枇杷膏」。
  3. 比喻恩泽。《孟子·离娄下》:「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
  4. 古代称心脏与横膈膜间的部位。如:「病入膏肓」。《左传·成公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晋·杜预·注:「心下为膏。」
  1. 美好的。如:「膏田沃野」。《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膏 [ gào ]

  1. 润滑、润泽。《诗经·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身以徜徉。」
  2. 蘸、沾。如:「膏笔」、「膏墨」。元·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题纸散下来了,俺子索磨的墨浓,膏的笔饱。」
化 huà/huā《國語辭典》

化 [ huà ]

  1. 改变。如:「千变万化」、「潜移默化」。《易经·恒卦·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淮南子·泛论》:「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2. 天地生成万物。如:「造化」、「化育」。
  3. 转移民俗使归淳厚。《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文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
  4. 死。如:「物化」、「羽化」。《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
  5. 物体消融、改变形性。如:「溶化」、「消化」。《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6. 烧毁。如:「火化」、「焚化」。《西游记·第一三回》:「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7. 求乞、乞讨。如:「化缘」、「募化」。《儒林外史·第一回》:「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钱的。」
  8. 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如:「美化」、「绿化」、「恶化」、「电气化」、「科学化」、「现代化」。
  1. 教化。《文选·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唐·柳宗元〈封建论〉:「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
  2. 化学的简称。如:「理化」、「化工」。

化 [ huā ]

  1. 参见「化子 」条。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血 xiě/xuè《國語辭典》

血 [ ​xiě ]

语音
  1. 高等动物体内脉管所含的红色血液。从心脏流出,循环全身,有分配养分、输送废物,以营全身新陈代谢的功能。
  2. 眼泪。《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唐·顾况〈伤子〉诗:「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用鲜血沾染。《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1. 有血缘关系的。如:「血统」、「血亲」。
  2. 刚强、热烈。如:「血性男儿」、「血气方刚」。《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像你这样血心为朋友,难道我们当差的心不是肉做的?」

血 [ ​xuè ]

读音
  1. (一)​之读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