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鞠躬尽劳瘁,天必济艰危。

林弼明代〕《文信国公天祥

信国英特才,身值叔季时。士类既推首,相业良在兹。

鞠躬尽劳瘁,天必济艰危。是时北风竞,腹膂离四肢。

青盖已洛阳,黄艳犹海湄。大厦梁栋倾,孰云一木支。

江闽战屡衄,星火勤王师。妻子岂暇顾,国家苦忧思。

一死不得遂,两缚焉足辞。皇天暗白日,大地崩四维。

益州运告终,回溪翅空垂。义节臣所仗,成功天实为。

文山高峨巍,文水清涟漪。忠魂识故路,古屋遗荒基。

哀哉吟啸集,千载有馀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鞠躬劳瘁艰危

鞠躬 jū gōng
(1).恭敬谨慎貌。《仪礼·聘礼》:“执圭,入门,鞠躬焉,如恐失之。”《汉书·冯参传赞》:“ 宜乡侯 参 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 颜师古 注:“鞠躬,谨敬貌。” 唐 韩愈 《謁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此祖宗养士之恩,共扶名教;亦臣子鞠躬之义,岂问存亡。”
(2).弯腰曲体。 南朝 梁 沈约 《上宋书表》:“臣远愧 南董 ,近谢 迁 固 。以閭阎之才,述一代盛典,属辞比事,望古惭良,鞠躬跼蹐,靦汗亡厝。”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风》诗:“昨日焚香謁圣母,青山鞠躬如负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山魈》:“急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 朱自清 《温州的足迹》二:“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3).弯腰行礼。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执鞭鞠躬,以重 陆公 之威。”《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説罢,便向姑娘执手鞠躬,行了个半礼。” 老舍 《茶馆》第二幕:“这是怎么啦? 民国 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4).“鞠躬尽瘁”的省语。 清 李载 《遥赠阎古古先辈》诗:“鞠躬詎肯输 诸葛 ,断指终期报 贺兰 。” 清 唐孙华 《诸葛武侯祠》诗:“委寄寻前诺,艰危誓鞠躬。”参见“ 鞠躬尽瘁 ”。  ——《漢語大詞典》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劳瘁(勞瘁)láo cuì
亦作“ 劳悴 ”。亦作“ 劳醉 ”。 辛苦劳累。《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乞言劳醉而面於敬爱。” 王聘珍 解诂:“醉当为瘁。”《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於是尽心抚育,劳悴过於所生。” 冰心 《再寄小读者》十:“他们再也不要忍受劳瘁的工作和惨酷的刑罚了。”  ——《漢語大詞典》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1.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3.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4.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5.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6.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7.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8.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9.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10.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1.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2.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3.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1.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必 bì《國語辭典》

必 [ bì ]

  1. 一定、肯定。如:「未必」、「务必」、「言必信,行必果。」《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 假设、如果。《论语·颜渊》:「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1. 坚定、果决。《荀子·彊国》:「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韩非子·内储说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1. 姓。宋代有必赞,明代有必沙。
济 ( 濟 ) jì/jǐ
济 [ jì ]
  1. 渡,过河:同舟共~。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
  3. 补益:无~于事。
济 [ jǐ ]
  1. 〔~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艰危(艱危)jiān wēi
艰难危急。 三国 魏 曹丕 《寡妇赋》:“惟生民兮艰危,於孤寡兮常悲。”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方艰危时,臣等当一切贬损。” 清 曾国藩 《复陈右铭太守书》:“第恐精力日頽,无补艰危,止速谤耳。”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