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观台(觀臺)guān tái
瞭望天象之台。《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礼也。” 杜预 注:“观臺,臺上构屋可以远观者也。”《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视朔书气,观臺告祲。” 张铣 注:“观臺,观灾祥气之臺也。” 唐 薛存诚 《观南郊回仗》诗:“候刻移宸輦,遵时集观臺。”一说“观”读去声。观台,指天子诸侯宫门双阙之台。参阅《左传·僖公五年》 杨伯峻 注。 ——《漢語大詞典》
一面 yī miàn
(1).一个方面。有时指一方的重任。《史记·留侯世家》:“ 汉王 之将独 韩信 可属大事,当一面。”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经略所保奏独当一面者,惟 遇春 一人。” 毛泽东 《学习和时局》:“我们根据地的面积又扩大了,根据地的人口,包括一面负担和两面负担的,又已上升到八千余万。”
(2).指一个方向。 唐玄宗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诗:“一面施鸟罗,三驱教人战。”
(3).指物体的几个面之一。如:这缎子一面光一面毛。
(4).一方。《汉书·贾谊传》:“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
(5).犹言自行,自主。 宋 岳飞 《奏措置虔贼状》:“山寨贼首 罗诚 等二百餘人,见拘管在寨。未审令臣一面处置,惟復申解朝廷,伏望圣慈速赐指挥。”
(6).一次会面。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故 鲁肃 一面而身託, 士燮 蒙脸而致命。”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且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 明 李贽 《与耿叔台书》:“今咫只而不一见,非情也,约以是月同发,一面容颜乃别。” 清 洪升 《长生殿·尸解》:“只是再寻不到皇上眼前,重逢一面。”
(7).表数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亦用于成片的景物。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胡芦。” 郭沫若 《归去来·回到上海》:“窗下有一面大草园,也略略有些花木。” 巴金 《探索集·大镜子》:“我的书房里壁橱上嵌着一面大镜子。”
(8).表示两种以上的动作或活动同时进行。可单用或连用。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与 英布 夹攻 项王 , 项王 必然败走,一面通知 韩信 。着他绕出 夏阳 ,截他归路,擒 项王 必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一面京中自起身,一面打发 金 家人先回,报知择日到家。”《红楼梦》第五四回:“﹝ 凤姐 ﹞一面説,一面斟酒,一面笑。”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当然只能是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 ——《漢語大詞典》
(2).指一个方向。 唐玄宗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诗:“一面施鸟罗,三驱教人战。”
(3).指物体的几个面之一。如:这缎子一面光一面毛。
(4).一方。《汉书·贾谊传》:“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
(5).犹言自行,自主。 宋 岳飞 《奏措置虔贼状》:“山寨贼首 罗诚 等二百餘人,见拘管在寨。未审令臣一面处置,惟復申解朝廷,伏望圣慈速赐指挥。”
(6).一次会面。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故 鲁肃 一面而身託, 士燮 蒙脸而致命。”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且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 明 李贽 《与耿叔台书》:“今咫只而不一见,非情也,约以是月同发,一面容颜乃别。” 清 洪升 《长生殿·尸解》:“只是再寻不到皇上眼前,重逢一面。”
(7).表数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亦用于成片的景物。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胡芦。” 郭沫若 《归去来·回到上海》:“窗下有一面大草园,也略略有些花木。” 巴金 《探索集·大镜子》:“我的书房里壁橱上嵌着一面大镜子。”
(8).表示两种以上的动作或活动同时进行。可单用或连用。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与 英布 夹攻 项王 , 项王 必然败走,一面通知 韩信 。着他绕出 夏阳 ,截他归路,擒 项王 必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一面京中自起身,一面打发 金 家人先回,报知择日到家。”《红楼梦》第五四回:“﹝ 凤姐 ﹞一面説,一面斟酒,一面笑。”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当然只能是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 ——《漢語大詞典》
无人(無人)wú rén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漢語大詞典》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日出 rì chū
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 ——《整理自网络》
烟消(烟消)
唐 周繇 甘露寺北轩 水静沙痕出,烟消野火平。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城上 雪尽小桥出,烟消千嶂生。
金 王涧 杂诗七首 其二 瓦炉柏子细烟消,閒读禅经破寂寥。 ——《骈字类编》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城上 雪尽小桥出,烟消千嶂生。
金 王涧 杂诗七首 其二 瓦炉柏子细烟消,閒读禅经破寂寥。 ——《骈字类编》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名-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副-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