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危峰 wēi fēng
高峻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傍危峰,立禪室,临浚流,列僧房。” 唐 白行简 《贡院楼北新栽小松》诗:“移根依厚地,委质别危峰。”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十二:“危峰如卓繖,百里望龙潭。” ——《漢語大詞典》
半出
南北朝 庾信 新月诗 郑环唯半出,秦钩本独悬。 ——《骈字类编》
赤道 chì dào
(1).古代主浑天说者认为,天体是个浑圆形的球体,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现代天文学称为天球赤道。《汉书·天文志》:“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后汉书·律历志下》“黄道去极” 刘昭 注引 汉 张衡 《浑仪》:“赤道横带浑天之腹,去极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书·洪范》“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 唐 孔颖达 疏:“正当天之中央、南北二极中等之处谓之赤道,去南北极各九十一度。” 明 何景明 《六月望月食》诗:“未月黄衢厄,妖遮赤道行。”
(2).指地球赤道,即环绕地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 清 徐继畬 《地球志略》:“地球从东西直剖之,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横绕地球之中,日驭之所正照也。” 清 黄遵宪 《以莲菊桃作歌》:“地球南北倘倒转,赤道逼人寒暑变。”
(3).犹言知道,谁知道。《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赤道干的什么茧儿,恰似守亲的一般。”《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我的马走得快,你步行,赤道挨磨到多咱晚,惹的爹説。” ——《漢語大詞典》
(2).指地球赤道,即环绕地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 清 徐继畬 《地球志略》:“地球从东西直剖之,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横绕地球之中,日驭之所正照也。” 清 黄遵宪 《以莲菊桃作歌》:“地球南北倘倒转,赤道逼人寒暑变。”
(3).犹言知道,谁知道。《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赤道干的什么茧儿,恰似守亲的一般。”《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我的马走得快,你步行,赤道挨磨到多咱晚,惹的爹説。”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落日 luò rì
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落日横江老白苹,同乡停问一相亲。” 峻青 《黎明的河边·主人》:“落日的红光,把他的脸孔,照成了古铜色。” ——《漢語大詞典》
猿狖 yuán yòu
亦作“猨狖”。 泛指猿猴。《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 汉 班固 《西都赋》:“猨狖失木,豺狼慑窜。” 唐 杜甫 《天狗赋》:“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书》:“崎嶇遂奔亡,空山侣猿狖。” ——《漢語大詞典》
鸣声(鳴聲)míng shēng
呼声;叫声。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或賔客盈坐,鸣声聒耳。”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养鸡》:“鸡栖宜据地为笼,笼内著栈,虽鸣声不朗,而安稳易肥。” 宋 范成大 《次韵唐致远雨后喜凉》:“竹窗日暮转萧瑟,春有促织鸣声悲。”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 ——《漢語大詞典》
哀 āi《國語辭典》
哀 [ āi ]
动- 怜悯。《诗经·小雅·鸿鴈》:「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 悲伤。《楚辞·屈原·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 爱惜。《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汉·高诱·注:「哀,爱也。」
- 悼念。如:「默哀」。
- 悲痛忧伤的情绪。如:「节哀顺变」。
- 死了母亲的。参见「哀子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