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古称悲歌可当哭,莫怪笑谑同儿哇。

刘基明代〕《泾县柬宋二编修长歌

浙东行人过江左,正值蕤宾之管吹轻葭。阴气黯黕天地闭,仰面不见扶桑鸦。

谷风哀鸣灌木应,雨脚四垂如乱麻。崩湍涌溜汩奔会,平地碾齧作臼洼。

便疑桑田变沧海,流水荧眼无津涯。菅茅披猖黄竹拜,蛙黾狼籍助喧哗。

满路青泥杂陨箨,局缩畏触蛭与蛇。破瓦荒畦旧市井,荆榛秽奥巢麇䴥。

翠眉蝉鬓转蓬去,颓墙缺甃劫火煆。善淫祸福不可料,韶艳夭阏令人嗟。

丛祠佛殿总销歇,但见木偶眠泥苴。前度长洲绝短涧,舆从沾湿水没胯。

寒飔瘆瑟透衣袖,虽有毡盖那能遮。水边老鹳学人立,鹭鸶侍傍如小婐。

废田蔓草结旌旆,农夫尽化为虫沙。布谷不知时事异,劝耕终日声查查。

晚来雨歇到泾县,只有蒿荻无人家。县官趋迎入公廨,筋挛骨解肉半麻。

萧条破灶冷灰灺,饥童冻口张唅呀。滹沱麦饭那能致,新丰酒醪何处赊。

古称悲歌可当哭,莫怪笑谑同儿哇。夜深月出照庭树,鬼燐一似青莲华。

惊魂遁魄稍归舍,收入志虑无令邪。愁云苦雾子规叫,起坐更盼羲和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古称悲歌可当莫怪笑谑

古称(古称)
隋书律历志梁陈依古称齐以古称一斤八两为一斤周王称四两当古称四两半开皇以古称三斤为一斤大业中依复古称称一作秤  ——《分类字锦》
悲歌 bēi gē
(1).悲壮地歌唱。《淮南子·说林训》:“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 钟期 信为贤。” 宋 苏轼 《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 峻青 《海娘娘》:“这时候,人的心里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慷慨悲歌,拔剑起舞的热烈情感呢。”
(2).悲壮或哀痛的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行觴奏悲歌,永夜繫白日。”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厄 宋 围 陈 ,奏悲歌於 下蔡 。”《红楼梦》第二七回:“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艾青 《向太阳》诗:“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漢語大詞典》
可当(可当)
孟子文王何可当也李白诗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柳宗元诗桃笙葵扇安可当  ——《韵府拾遗 阳韵》
哭 kū《國語辭典》

哭 [ kū ]

  1. 因伤心或激动而流泪,甚至发出悲声。如:「嚎啕大哭」、「痛哭失声」。《论语·先进》:「颜渊死,子哭之恸。」唐·杜甫〈佳人〉诗:「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2. 吊唁。《淮南子·说林》:「桀辜谏者,汤使人哭之。」汉·高诱·注:「哭,犹吊也。」
  3. 伤心的向人诉说。如:「你的存款比我多,别老在我面前哭穷。」
莫怪
不要怪罪  ——《整理自网络》
笑谑(笑謔)xiào xuè
嬉笑戏谑。《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謔。”《太平广记》卷四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汾》:“女乃昇阶展敍,言谈笑謔, 汾 莫能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伍秋月》:“坐对笑謔,懽若平生。” 丁玲 《韦护》第三章:“ 浮生 不在家,上课去了, 雯 便和她笑谑了好一会。”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1.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 赞成。如:「赞同」、「同意」。
  1.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1.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1.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契约。如:「合同」。
  3.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1.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儿 ( 兒 ) ér《國語辭典》

儿 [ rén ]

  1. 同「人 」。《說文解字·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八·人》:「按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則不變其本文而為人;合於下者,若『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為儿。」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哇 wā/wa《國語辭典》

哇 [ wā ]

  1. 形容哭声。如:「那小孩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1. 呕吐。《孟子·滕文公下》:「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出而哇之。」
  1. 淫靡的乐声。唐·薛能〈寓题〉诗:「淫哇满眼关雎弱,犹贺清朝有此身。」

哇 [ wa ]

  1. 置于语尾,表惊叹的语气。如:「好哇!你竟然闷不吭声的躲在这里。」《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张老头儿听了说道:『好哇!正是这话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