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青年岂长驻,感念思夙昔。

刘琏唐代〕《春日道中

雨收春日融,众草丰且碧。和风拂轻衣,飞花扑行客。

晴空摇翠烟,莽苍见山色。青年岂长驻,感念思夙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青年感念夙昔

青年 qīng nián
(1).年纪轻;年轻的时候。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 唐 牟融 《寄张源》诗:“青年俱未达,白社独离羣。”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为甚青年便头白,一夜起来七八遭。” 清 郑燮 《再和卢雅雨》之二:“莫以青年笑老年,老怀豪宕倍从前。” 丁玲 《母亲》:“幺妈也像恢复到了青年,她不停的四处穿走。” 曹禺 《三访日本》:“我三次访问 日本 ,正是从青年到中年,又进入了老年。”
(2).指年轻人。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二四:“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五:“除开他们夫妇外,还有三个穿西装的青年。”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七:“ 三仙姑 爱的是青年们,青年们爱的是 小芹 。”
(3).犹青春。指年纪、年岁。《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婆子道:‘老媳妇犬马之年,七十有五。教授青年多少?’教授道:‘小子二十有二。’”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驻 ( 駐 ) zhù
驻 [ zhù ]
  1. 停留在一个地方:~足。~颜(让颜貌停留,不使衰老)。
  2. 部队或外勤工作人员住在执行职务的地方;部门、单位派出的机构在某地:~扎。~守。~防。~外使节。
感念 gǎn niàn
(1).思念。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修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感念 殽 尸露,咨嗟 赵 卒坑。”《剪灯新话·爱卿传》:“太夫人以郎君不归,感念成疾。”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我对她之情,深不及母亲,柔不及朋友,但也有另一种自然的感念。”
(2).感激怀念。 明 李贽 《与方伯雨柬》:“以先公之故,犹能记忆老朽於 龙湖 之上,感念。”《红楼梦》第九十回:“真真的二奶奶和姑娘们的行事叫人感念!” 魏巍 《我的老师》:“童年的记忆是多么珍奇!愿这些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我愿永远地感念他们。”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1.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1.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2.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3.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1.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2.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3.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1.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1. 之读音。
夙昔 sù xī
(1).前夜。《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李善 注引《广雅》:“昔,夜也。”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按,夙,一本作“ 宿 ”。
(2).泛指昔时,往日。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故言可述,行可则。此有司夙昔所愿覩也。” 唐 权德舆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诗:“远郊有灵峯,夙昔栖真仙。”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八:“离居日久,病身不能动,求如夙昔相聚讲习之乐,寧可得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夙昔笑言,亦多不记忆。”
(3).朝夕。《后汉书·张衡传》:“共夙昔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也。”按,《文选》引作“夙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