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钟镛(鐘鏞)zhōng yōng
钟和镛。泛指大钟。 清 曹庭枢 《张鸿勋惠读看云吟稿作长歌奉柬即送其南还》:“砰訇振作鐘鏞声,错落咳成珠玉唾。” ——《漢語大詞典》
铿鍧(鏗鍧)kēng hōng
(1).形容声音洪亮。《文选·班固〈东都赋〉》:“钟鼓鏗鍧,管弦燁煜。” 李周翰 注:“鏗鍧,声也。” 唐 白行简 《三梦记》:“羣女旋进,金石丝竹鏗鍧,震响中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入一门,黑暗漫无所睹,但闻传响鏗鍧,比明处更宏远。” 清 缪钟渭 《纪大东沟战事吊邓总兵世昌》诗:“两军鏖战洪涛中,雷霆鏗鍧天异色。”
(2).形容文词铿锵有力。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兄 勔 及 剧 ,磊落词韵,鏗鍧风骨,皆九变之雄律也。” 宋 刘克庄 《〈辛稼轩集〉序》:“公所作大声鏜鎝,小声鏗鍧,横絶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清 宋荦 《漫堂论诗》:“独 唐 人诸体咸备,鏗鍧轩昂,为风雅极致。”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文词铿锵有力。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兄 勔 及 剧 ,磊落词韵,鏗鍧风骨,皆九变之雄律也。” 宋 刘克庄 《〈辛稼轩集〉序》:“公所作大声鏜鎝,小声鏗鍧,横絶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清 宋荦 《漫堂论诗》:“独 唐 人诸体咸备,鏗鍧轩昂,为风雅极致。” ——《漢語大詞典》
萧 ( 蕭 ) xiāo
萧 [ xiāo ]
- 即“艾蒿”。
-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索。~飒。~森。~骚。~疏。~条。
- 〔~~〕a.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b.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 〔~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
-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鼓发(鼓發)gǔ fā
(1).击鼓出发。 唐 张说 《岳州观竞渡》诗:“鼓发 南湖溠 ,标争 西驛楼 。”
(2).鼓舞激发。《明史·高弘图传》:“请声逆贼之罪,鼓发忠义。” ——《漢語大詞典》
(2).鼓舞激发。《明史·高弘图传》:“请声逆贼之罪,鼓发忠义。” ——《漢語大詞典》
霓裳羽衣 ní cháng yǔ yī
(1).即《霓裳羽衣曲》。 唐 元稹 《法曲》诗:“ 明皇 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沉著。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 唐 郑嵎 《津阳门诗》“宸聪听览未终曲,却到人间迷是非”自注:“ 叶法善 引上入月宫,时秋已深,上苦凄冷,不能久留,归,於天半尚闻仙乐。及上归,且记忆其半。遂於笛中写之。会 西凉 都督 杨敬述 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之散序,用 敬述 所进曲作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法曲。”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竝见 姮娥 与众仙姬逍遥按乐,殆所谓《霓裳羽衣》、钧天雅奏者,非復人世间所有。”参见“ 霓裳羽衣曲 ”。
(2).仙道的衣服。《红楼梦》第八五回:“只见金童玉女,旗旛宝幢,引着一个霓裳羽衣的小旦,头上披着一条黑帕,唱了几句儿进去了……小旦扮的是 嫦娥 。”《花月痕》第四九回:“ 瑶华 道:‘ 姮娥 也算不得 共姜 ,他霓裳羽衣,怎样也接了 唐明皇 ?’”
(3).借指如仙美女。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掷果》:“綺罗丛里,望霓裳羽衣,看娇娥,皆修媚。” ——《漢語大詞典》
(2).仙道的衣服。《红楼梦》第八五回:“只见金童玉女,旗旛宝幢,引着一个霓裳羽衣的小旦,头上披着一条黑帕,唱了几句儿进去了……小旦扮的是 嫦娥 。”《花月痕》第四九回:“ 瑶华 道:‘ 姮娥 也算不得 共姜 ,他霓裳羽衣,怎样也接了 唐明皇 ?’”
(3).借指如仙美女。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掷果》:“綺罗丛里,望霓裳羽衣,看娇娥,皆修媚。” ——《漢語大詞典》
飘 ( 飄 ) piāo
飘 [ piāo ]
- ◎ 随风飞动:~扬。~摆。~散(sàn )。~洒。~逸(洒脱自然,与众不同)。~溢(飘荡洋溢)。~拂。~忽(a.风云等轻快地移动;b.摇摆,浮动)。~荡。~泊(同“漂泊”)。~渺(同“漂渺”)。~摇。~零(a.飘荡;b.漂泊,流落无依)。~~然。
灭没(滅没)miè mò
(1).《列子·说符》:“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后以“灭没”形容马跑得极快。《淮南子·兵略训》:“剽疾轻悍,勇敢轻敌,疾若灭没,此善用轻出奇者也。” 唐 李白 《天马歌》:“嘶青云,振緑髮,兰筋权奇走灭没。”
(2).死亡。《淮南子·本经训》“民之灭抑夭隐” 汉 高诱 注:“抑,没也。谓民有灭没夭折之痛。”
(3).湮没;隐没。 清 侯方域 《郑氏东园记》:“夫是园之在 沈氏 以前者,岁久灭没,无故老知其谁氏矣。”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六:“但我是把我自己的意见灭没了,一意地当了个苍蝇,附随在他们的尾巴上。” ——《漢語大詞典》
(2).死亡。《淮南子·本经训》“民之灭抑夭隐” 汉 高诱 注:“抑,没也。谓民有灭没夭折之痛。”
(3).湮没;隐没。 清 侯方域 《郑氏东园记》:“夫是园之在 沈氏 以前者,岁久灭没,无故老知其谁氏矣。”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六:“但我是把我自己的意见灭没了,一意地当了个苍蝇,附随在他们的尾巴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