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涉江 shè jiāng
《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篇中记叙了作者渡过江、湘南下的放逐路程,并表达了至死不回的坚贞信念和决不与楚国黑暗势力妥协的决心。 ——《漢語大詞典》
无方(無方)wú fāng
(1).没有方向、处所的限制。谓无所不至。《易·益》:“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孔颖达 疏:“其施化之益,无有方所。” 晋 陆云 《南征赋》:“悲国步之未夷,仰夙兴而昧旦。括无方而大誥,集率土而贞观。”
(2).无定法;无定式。《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 郑玄 注:“方,犹常也。”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天下之事,虽其变无穷,而吾所以待之者,其应无方。” 清 冒襄 《寒夜听白三弹琵琶歌》:“我弹琵琶本无方,上穷寥廓下苍茫。”
(3).没有方法;不得法。《穀梁传·昭公十九年》:“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立本有体,意或偏长;趋时无方,辞或繁杂。” 宋 曾巩 《劝学诏》:“若训授无方而取舍失实,亦将论其罚焉。”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教习无法,考察无具,奬劝无方,一旦有事,製造无人,则归咎於 华 人之不可用。”
(4).犹言不拘一格。《孟子·离娄下》:“ 汤 执中,立贤无方。” 朱熹 集注:“方,犹类也。立贤无方,惟贤则立之於位,不问其类也。”《金史·选举志一》:“前代立贤无方,如版筑之士,鼓刀之叟,垂光简策者不可胜计。”《清史稿·世祖纪二》:“癸卯,諭曰:‘朝廷立贤无方,比来罢谴虽多南人,皆以事论斥,非有所左右也。’”
(5).谓变化无穷。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策出无方,思入神契。”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无所不通之谓圣,妙而无方之谓神。”
(6).无与伦比。 汉 牟融 《理惑论》:“况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方,焉能捨而不学乎?”《晋书·苻坚载记上》:“观其才略,权智无方。” 唐 李德裕 《进幽州纪圣功碑文状》:“陛下神武雄断,智出无方。”
没有边际。《易·益》:“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程颐 传:“广大无穷极也。”《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 ——《漢語大詞典》
(2).无定法;无定式。《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 郑玄 注:“方,犹常也。”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天下之事,虽其变无穷,而吾所以待之者,其应无方。” 清 冒襄 《寒夜听白三弹琵琶歌》:“我弹琵琶本无方,上穷寥廓下苍茫。”
(3).没有方法;不得法。《穀梁传·昭公十九年》:“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立本有体,意或偏长;趋时无方,辞或繁杂。” 宋 曾巩 《劝学诏》:“若训授无方而取舍失实,亦将论其罚焉。”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教习无法,考察无具,奬劝无方,一旦有事,製造无人,则归咎於 华 人之不可用。”
(4).犹言不拘一格。《孟子·离娄下》:“ 汤 执中,立贤无方。” 朱熹 集注:“方,犹类也。立贤无方,惟贤则立之於位,不问其类也。”《金史·选举志一》:“前代立贤无方,如版筑之士,鼓刀之叟,垂光简策者不可胜计。”《清史稿·世祖纪二》:“癸卯,諭曰:‘朝廷立贤无方,比来罢谴虽多南人,皆以事论斥,非有所左右也。’”
(5).谓变化无穷。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策出无方,思入神契。”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无所不通之谓圣,妙而无方之谓神。”
(6).无与伦比。 汉 牟融 《理惑论》:“况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方,焉能捨而不学乎?”《晋书·苻坚载记上》:“观其才略,权智无方。” 唐 李德裕 《进幽州纪圣功碑文状》:“陛下神武雄断,智出无方。”
没有边际。《易·益》:“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程颐 传:“广大无穷极也。”《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 ——《漢語大詞典》
舟 zhōu《國語辭典》
舟 [ zhōu ]
名- 船。如:「輕舟」、「一葉扁舟」、「逆水行舟」。《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 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汲 jí《國語辭典》
汲 [ jí ]
动- 自井中取水。如:「汲水」、「汲引」。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元·卢挚〈蟾宫曲·奴耕婢织生涯〉曲:「有客来,汲清泉,自煮茶芽。」
- 姓。如汉代有汲黯。
井 jǐng《國語辭典》
井 [ jǐng ]
名- 為汲水而挖掘的深洞。如:「水井」、「枯井」。《孟子·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 像井的坑洞。如:「鹽井」、「油井」。
- 人口聚居的地方。如:「市井」。《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從之。」唐·陳子昂〈謝賜冬衣表〉:「三軍協慶,萬井相歡。」
- 家鄉。如:「鄉井」、「離鄉背井」。
- 周代田制以百畝為一井。參見「井田 」條。
-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坎(☵)上。表示君子修德,終始無變之象。
- 姓。如明代有井源。
- 整齊的樣子。如:「井井有條」。
悲 bēi《國語辭典》
悲 [ bēi ]
动- 哀伤。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思念、顾念。《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日归,我心西悲。」《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
- 哀痛。如:「忍悲」、「含悲」、「乐极生悲」。唐·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 佛学中拔除众生痛苦的行为、心境。如:「慈悲」。
- 哀伤的。《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 凄厉的。如:「悲曲」、「悲声」。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短绠(短綆)duǎn gěng
绠,汲水用具的绳索。短绠,常比喻才识浅陋。《荀子·荣辱》:“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杨倞 注:“綆,索也。”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七:“自怜循短綆,方欲问 长沮 。” 宋 陈造 《赠钱郎中》诗:“效奇乏良策,汲深慙短綆。” 清 唐孙华 《戊寅除夕》诗之一:“短綆有心探卷帙,长绳无策繫 羲娥 。”参见“ 短綆汲深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