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河阴,歌钟怨零露。
刘基〔明代〕《杂诗四十首 其二十一》
在昔信陵君,谦劳实弘度。好士天下稀,宾客远倾慕。
救赵夺兵符,扫清邯郸雾。归来存大梁,秦甲詟东顾。
魏王木偶人,朽心自成蠹。谗言一以入,危石不可据。
日落西河阴,歌钟怨零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日落 rì luò
太阳西下。 南朝 宋 鲍照 《日落望江赠荀丞》诗:“日落岭云归,延颈望 江 阴。” 唐 王维 《送邢桂州》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到了 长新店 ,那天已是日落时分。” ——《漢語大詞典》
西河 xī hé
(1).河名。古称 黄河 南北流向的部分为 西河 。《书·禹贡》:“ 黑水 、 西河 惟 雍州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武侯 浮 西河 而下。”《史记·卫将军列传》:“度 西河 ,至 高闕 。”前二者指流经今 山西 、 陕西 间的一段,后者指今 宁夏 、 内蒙古 间自南而北的一段。
(2).古地区名。 春秋 时 卫 地。指 卫 之西境的 黄河 沿岸地区,即今 河南 浚县 、 滑县 及其迤南、迤北一带。《史记·孔子世家》:“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 之志。” 司马贞 索隐:“此 西河 在 卫 地,非 魏 之 西河 也。”
(3).古地区名。 战国 时 魏 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夏 居 西河 教授,为 魏文侯 师。”一说在今 山 陕 间 黄河 左右,又分为 陕西 大荔 、 韩城 和 山西 汾阳 等说,又说在今 河南 安阳 ,其时 黄河 流经 安阳 之东, 西河 意即 河 西。
(4).《礼记·檀弓上》:“﹝ 子夏 ﹞退而老於 西河 之上。”后即以“西河”为 孔子 弟子 子夏 的代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唐五经 ﹞聚徒五百辈,以束脩自给,优游卒岁,有 西河 、 济南 之风。” ——《漢語大詞典》
(2).古地区名。 春秋 时 卫 地。指 卫 之西境的 黄河 沿岸地区,即今 河南 浚县 、 滑县 及其迤南、迤北一带。《史记·孔子世家》:“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 之志。” 司马贞 索隐:“此 西河 在 卫 地,非 魏 之 西河 也。”
(3).古地区名。 战国 时 魏 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夏 居 西河 教授,为 魏文侯 师。”一说在今 山 陕 间 黄河 左右,又分为 陕西 大荔 、 韩城 和 山西 汾阳 等说,又说在今 河南 安阳 ,其时 黄河 流经 安阳 之东, 西河 意即 河 西。
(4).《礼记·檀弓上》:“﹝ 子夏 ﹞退而老於 西河 之上。”后即以“西河”为 孔子 弟子 子夏 的代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唐五经 ﹞聚徒五百辈,以束脩自给,优游卒岁,有 西河 、 济南 之风。” ——《漢語大詞典》
阴 ( 陰 ) yīn
阴 [ yīn ]
-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阳”相对:~阳。一~一阳谓之道。~差阳错。~盛阳衰。~虚生热。图形:⚋(U+268B)。
- 指“月亮”:太~(月亮)。~历。
- 带负电的:~电。~极。~离子。
- 云层较厚,遮住阳光:~沉。~雨。~郁(亦指忧郁,不开朗)。~霾。
- 不见阳光,亦指不见阳光的地方:~面。~干(gān)。~凉,~影。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碑~(碑的背面)。
- 不露出表面的,暗中的:~沟。~通(秘密往来)。~私。~功(➊暗中做的好事;➋迷信指被阴间记功的好事)。
- 背地捣鬼,险恶:~谋。~毒。
- 指冥间:~间。~司。~曹地府。
- 凹进的:~文图章。~识(即阴文)。
- 指时间:光~。惜寸~。
- 生殖器:~部。~道。~茎。~囊。
- 姓。
歌钟(歌鐘)gē zhōng
(1).伴唱的编钟。《左传·襄公十一年》:“ 郑 人赂 晋 侯……歌鐘二肆。” 杜预 注:“肆,列也。县鐘十六为一肆。二肆,三十二枚。” 孔颖达 疏:“言歌鐘者,歌必先金奏,故鐘以歌名之。《晋语》 孔晁 注云:‘歌鐘,鐘以节歌也。’” 晋 左思 《魏都赋》:“元勋配 管敬 之绩,歌鐘析邦君之肆。”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鐘。”
(2).歌乐声。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青楼夹两岸,万家喧歌鐘。” 前蜀 韦庄 《病中闻相府夜宴》诗:“满筵红蜡照香鈿,一夜歌鐘欲沸天。” ——《漢語大詞典》
(2).歌乐声。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青楼夹两岸,万家喧歌鐘。” 前蜀 韦庄 《病中闻相府夜宴》诗:“满筵红蜡照香鈿,一夜歌鐘欲沸天。” ——《漢語大詞典》
怨 yuàn《國語辭典》
怨 [ yuàn ]
动- 责备、怪罪、痛恨。如:「怨天尤人」、「任劳任怨」。《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 仇恨。如:「结怨」、「宿怨」、「以德报怨」、「恩怨分明」。《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 不满的、哀愁的。如:「怨言」、「怨妇」、「怨声载道」。唐·白居易〈杨柳枝二十二韵〉:「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怨 [ yuān ]
- (一)之又音。
零露 líng lù
降落的露水。《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郑玄 笺:“零,落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蒿里行》:“驰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 清 谭嗣同 《公宴》诗:“华月流綺疏,置酒临高臺。剑佩拂零露,冠盖纷以来。”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宋 张元干 《沁园春》词:“富贵浮云,身名零露,事事无心归便归。”一说,露珠。见 高亨 《诗经今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