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酹 lèi《國語辭典》
酹 [ lèi ]
動- 以酒灑地而祭。唐·李白〈山人勸酒〉詩:「舉觴酹巢由,洗耳何獨清。」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神 shén《國語辭典》
神 [ shén ]
名- 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与主宰者称为「神」。如:「山神」、「天神」、「海神」。
- 圣贤或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也称为「神」。《后汉书·卷四十四·张禹传》:「中土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涉。」
- 人的精气或注意力。如:「留神」、「伤神」、「聚精会神」。
- 姓。如汉代有神曜。
- 稀奇、玄妙、不平凡的。如:「神童」、「神机妙算」。
一心 yī xīn
(1).一条心。同心;齐心。《书·泰誓上》:“ 受 ( 商纣 名)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韩诗外传》卷六:“故近者竞亲而远者愿至,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后汉书·朱儁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既然彼此一心,要看破些枕席私情,认定了伦常至性,把他激成一个当代人物。”
(2).忠心;全心全意。《书·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孔颖达 疏:“长任一心以事君,不得怀二意。”《晏子春秋·问下二九》:“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后汉书·方术传·李郃》:“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宋 苏轼 《霍光论》:“而 霍光 又能忘身一心,以辅幼主。” 太平天囯 歌谣:“打仗不怕 清 将猛,一心为民保 天囯 。”
(3).专心;一心一意。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太子见道,袖剑入内,一心待斩 妲己 ,与母报仇。”《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见这屋里没什么可风雅的去处,少不得也得一心扑到书本儿上去。” 老舍 《正红旗下》九:“ 多甫 一心要吃枣子,手老想往包袱里伸。”
(4).一样的心意,无所偏爱。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芒慈母》:“有三子,前妻之子有五人……率导八子咸为 魏 大夫卿士,各成於礼义。君子谓慈母一心。”
(5).一个人的心意或整个心思。《庄子·天道》:“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崇,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孟子·告子上》:“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鵠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唐 陆龟蒙 《风人诗》:“十万全师出,遥知正忆君,一心如瑞麦,长做两岐分。”《宋史·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红楼梦》第一百回:“ 金桂 听了,一心的恼意。” ——《漢語大詞典》
(2).忠心;全心全意。《书·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孔颖达 疏:“长任一心以事君,不得怀二意。”《晏子春秋·问下二九》:“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后汉书·方术传·李郃》:“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宋 苏轼 《霍光论》:“而 霍光 又能忘身一心,以辅幼主。” 太平天囯 歌谣:“打仗不怕 清 将猛,一心为民保 天囯 。”
(3).专心;一心一意。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太子见道,袖剑入内,一心待斩 妲己 ,与母报仇。”《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见这屋里没什么可风雅的去处,少不得也得一心扑到书本儿上去。” 老舍 《正红旗下》九:“ 多甫 一心要吃枣子,手老想往包袱里伸。”
(4).一样的心意,无所偏爱。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芒慈母》:“有三子,前妻之子有五人……率导八子咸为 魏 大夫卿士,各成於礼义。君子谓慈母一心。”
(5).一个人的心意或整个心思。《庄子·天道》:“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崇,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孟子·告子上》:“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鵠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唐 陆龟蒙 《风人诗》:“十万全师出,遥知正忆君,一心如瑞麦,长做两岐分。”《宋史·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红楼梦》第一百回:“ 金桂 听了,一心的恼意。” ——《漢語大詞典》
谢 ( 謝 ) xiè
谢 [ xiè ]
-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
- 认错,道歉:~过。~罪。
- 推辞:~绝。闭门~客。
-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 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 姓。
惠 huì《國語辭典》
惠 [ huì ]
名- 恩、好处。如:「恩惠」、「略施小惠」。《左传·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梅颐尝有惠于陶公。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
- 姓。如战国时宋有惠施。
- 赐赠、赠送。三国魏·曹植〈喜雨〉诗:「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唐·郑谷〈宗人惠四药〉诗:「宗人忽惠西山药,四味清新香助茶。」
- 宠爱。《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唐·张潮〈江风行〉:「妾本富家女,与君为偶匹,惠好一何深,中门不曾出。」
- 柔顺、和顺。《诗经·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集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请求人时的敬辞。如:「惠存」、「惠顾」、「惠临」、「惠赐一票」。
蒙 mēng/méng/měng《國語辭典》
蒙 [ méng ]
动- 覆盖、遮著。如:「蒙上一张纸。」
- 欺骗、瞒骗。如:「蒙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
- 冒。《汉书·卷五一·贾山传》:「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汉书·卷四九·鼌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 受到、承受,表示感敬。如:「蒙您照料,十分感谢。」《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遭受、遭遇。如:「蒙难」。《易经·明夷卦·彖曰》:「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元史·卷六五·河渠志二》:「黄河决溢,千里蒙害。」
- 昏昧无知的心智。如:「启蒙」。《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一·举痛论》:「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 孩童。如:「童蒙」。
-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艮(☶)上。进退两难,不知所适之象。
- 蒙古的简称。如:「蒙藏」。
- 姓。如秦朝有蒙恬。
祈 qí《國語辭典》
祈 [ qí ]
动- 向神明求福。如:「祈祷」、「祈福」。《说文解字·示部》:「祈,求福也。」《诗经·周颂·噫嘻·序》:「〈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也。」汉·郑玄·注:「祈,犹祷也,求也。」《礼记·月令》:「以祠宗庙社稷之灵,以为民祈福。」
- 请、求。如:「祈求」、「祈请」。《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发彼有的,以祈尔爵。」汉·毛亨·传:「祈,求也。」《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惮耕稼采薪之劳,不肯官人事,而祈美衣侈食之乐。」
- 京城千里之地。《诗经·小雅·祈父·序》:「〈祈父〉,刺宣王也。」汉·郑玄·笺:「祈、圻、畿同。」通「圻」、「畿」。
- 姓。如晋代有祈嘉,元代有祈望芳。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万世(萬世)wàn shì
很多世代。形容时代久远。《书·太甲中》:“惟朕以懌,万世有辞。”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劝帝不受尊号,遂为万世法。”《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古圣明王,进君子,远小人,指天下於太平,垂鸿名於万世,繄史官是赖。”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 俄罗斯 的万世疑谜,如今不用猜了。” ——《漢語大詞典》
昌 chāng《國語辭典》
昌 [ chāng ]
形- 光明。如:「昌明」。《玉篇·日部》:「昌,明也。」《诗经·齐风·鸡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 恰当、美好。《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图累承彼洪族兮,又览累之昌辞。」唐·杨烱〈老人星赋〉:「献仙寿兮祝尧,奏昌言兮拜禹。」
- 存活。《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 姓。如明代有昌海。
文宗 wén zōng
(1).备受尊崇的文章宗伯。《后汉书·崔駰传赞》:“ 崔 为文宗,世禪雕龙。”《魏书·崔光传》:“ 孝伯 之才,浩浩如 黄河 东注,固今日之文宗也。”《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 王安石 为一代文宗。”《官场现形记》第二回:“ 赵温 念过墨卷,晓得这 汪鸣鑾 ,就是那做《能自彊斋文稿》的 柳门 先生,他本是一代文宗。”
(2). 明 清 时称提学、学政为文宗。亦用以尊称试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每文宗临试,輒首拔之,而苦不得售。”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超增补廪的文便移,只怕那守法的文宗也不便批。” ——《漢語大詞典》
(2). 明 清 时称提学、学政为文宗。亦用以尊称试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每文宗临试,輒首拔之,而苦不得售。”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超增补廪的文便移,只怕那守法的文宗也不便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