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未尝陟孟门,谁识行路险。

刘基明代〕《秋怀 其八

薄云散高风,天色青如染。盈庭露辉辉,当窗星燄燄。

寒来爱兰釭,暑往却筠簟。忧思浩无际,起坐数更点。

晦明相代谢,避盈乃无歉。未尝陟孟门,谁识行路险。

贾害岂无因,戒之在怀琰。冥豫何可长,用之以自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未尝孟门行路

未尝(未嘗)wèi cháng
(1).未曾,不曾。《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 偃 之室也。”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孺人想着外甥女儿,虽然傍着兄嫂居住,未尝许聘人家。”《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自从掛牌委署斯缺,未尝一夜安眠。”
(2).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没有。《国语·周语下》:“ 晋国 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唐 元稹 《崔弘礼郑州刺史》:“勑:朕读《诗》至於《羔裘》《緇衣》之章,未尝不三復沉吟。” 明 刘基 《季民湖山义塾记》:“今予幸藉先人餘业,以自免於冻馁,未尝不惴惴於吾身。”
(3).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并非,未必。《汉书·贾山传》:“又曰:‘济济多士, 文王 以寧。’天下未尝亡士也。” 明 李贽 《答周西岩》:“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尝不可使之知也。”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鲁迅 诚然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但未尝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成分。”  ——《漢語大詞典》
陟 zhì《國語辭典》

陟 [ zhì ]

  1. 登高、爬上。《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陟岵瞻望,惟日为岁。」
  2. 升迁、进用。《文选·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孟门(孟門)mèng mén
(1).古山名。在今 河南 辉县 西。 春秋 时为 晋国 要隘。《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齐侯 遂伐 晋 ,取 朝歌 ,为二队,入 孟门 ,登 太行 。” 杜预 注:“ 孟门 , 晋 隘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殷紂 之国,左 孟门 ,右 太行 。”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开帘览镜悲难语,对面相看 孟门 阻。”
(2).古山名。在 陕西 宜川 东北、 山西 吉县 西,绵亘 黄河 两岸,又称 龙门 上口。《山海经·北山经》:“ 孟门 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堊,多涅石。” 郭璞 注引《尸子》:“ 龙门 未闢, 吕梁 未凿, 河 出於 孟门 之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孟门 ,即 龙门 之上口也。实谓 黄河 之巨阨,兼 孟津 之名矣。”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行路 xíng lù
(1).道路。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威迟。” 宋 谢翱 《效孟郊体》诗:“閒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 郭沫若 《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我回顾我所走过了的半生行路,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驰。”
(2).路人。《后汉书·党锢传·范滂》:“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行路含情,犹其相愍。” 唐 长孙佐辅 《别友人》诗:“谁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 清 顾炎武 《旅中》诗:“釜遭行路夺,席与舍儿争。”  ——《漢語大詞典》
险 ( 險 ) xiǎn
险 [ xiǎn ]
  1. 可能遭受的灾难:危~。风~。冒~。探~。保~。铤而走~。
  2. 可能发生灾难的:~象。~情。~境。~峰。~恶。
  3. 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隘。~厄。~固。天~。
  4. 存心狠毒:~毒。阴~。
  5. 几乎,差一点:~胜。~些。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