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飞鞭驰道坦,聚盖艳阳光。

陈元光唐代〕《故国山川写景

浮光昂岳望,固始秀民乡。第宅参文武,姻㜕半帝王。

珠楼帘结绮,花苑水流香。礼节传家范,簪缨奕世芳。

飞鞭驰道坦,聚盖艳阳光。箫鼓迎欢会,桐麻遣唁丧。

勋臣扶景运,风树配天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驰道艳阳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鞭 biān《國語辭典》

鞭 [ biān ]

  1. 以鞭子抽打。如:「鞭打」、「鞭屍」。《說文解字·革部》:「鞭,毆也。」《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1. 一種皮製的長軟器具,用來驅使牲口或打人。如:「馬鞭」、「皮鞭」、「鞭長莫及」。也稱為「鞭子」。
  2. 一種古代的兵器。以鐵打造,有節,無刀刃。如:「鋼鞭」、「竹節鞭」、「三棱鞭」。
  3. 成串的爆竹。如:「鞭炮」。《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兩掛千頭百子旺鞭,放得震地價響。」
  4. 指長條形類似鞭子的物品。如:「教鞭」。
  5. 俗稱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如:「牛鞭」、「鹿鞭」。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今宵洞房花燭夜,試看狀元一條鞭。」
驰道(馳道)chí dào
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穀,驰道不除,祭事不县。” 孔颖达 疏:“驰道,正道。如今之御路也。是君驰走车马之处,故曰驰道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治驰道。”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驰道,天子道也。道若今之中道然。” 宋 梅尧臣 《和王景彝正月十四夜有感》:“驰道横头起山岳,露臺周匝簇车轮。” 清 宋之绳 《随跸杂记》诗:“絶壁成驰道,坚冰过属车。”  ——《漢語大詞典》
坦 tǎn《國語辭典》

坦 [ tǎn ]

  1. 露出。如:「坦胸露背」。唐·杜甫〈江亭〉诗:「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1. 宽平、平稳。如:「坦途」、「平坦」。
  2. 心地宽广,没有私心。《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 旧称女婿。如称贤婿为「贤坦」,尊称他人的女婿为「令坦」。
  2. 姓。如宋代有坦中庸。
聚 jù《國語辭典》

聚 [ jù ]

  1. 集合、會合。如:「物以類聚」。《易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吳句餘予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富於其舊。」
  2. 堆積、蓄積。如:「聚沙成塔」。《荀子·王制》:「我今將畜積并聚之於倉廩。」《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
  3. 徵收、搜括。《論語·先進》:「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1. 村落。《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唐·張守節·正義:「聚,謂村落也。」漢·王襃〈僮約〉:「往來市聚,慎護姦偷。」
  2. 人群。《左傳·成公十三年》:「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晉·杜預·注:「聚,眾也。」
  3. 積蓄。《左傳·哀公十七年》:「楚白公之亂,陳人恃其聚而侵楚。」
盖 ( 蓋 ) gài/gě/hé
盖 [ gài ]
  1. 有遮蔽作用的东西:~子。锅~。瓶~。膝~。天灵~。
  2. 伞:雨~。
  3.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遮~。掩~。~浇饭。
  4. 压倒,超过:~世无双。
  5.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
  6. 用印,打上:~章。~戳子。
  7. 造(房子):~楼。翻~。
  8. 文言虚词(①发语词,如“~闻”;②表大概如此,如“~近之矣”;③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未学也”)。
盖 [ gě ]
  1.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2. 姓。
盖 [ hé ]
  1. 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艳阳(豔陽)yàn yáng
亦作“艷阳”。
(1).艳丽明媚。多指春天。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宋 柳永 《长寿乐》词:“繁红嫩翠,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对三月艳阳之节,住六朝佳丽之场,虽是客况不堪,却也春情难按。”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女子好像还有别的一种公事,就是在春日艳阳的时候,公子们的春情发动了,那就不免要遭一番蹂躏了。”
(2).形容光艳美丽。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四七:“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宋 晏殊 《和枢密侍郎因看海棠忆禁苑此花最盛》:“幸分霖雨润,犹见艳阳姿。”  ——《漢語大詞典》
光 guāng《國語辭典》

光 [ guāng ]

  1. 能由视觉器官接收,使人察觉物体存在的电磁辐射。如:「日光」、「灯光」。
  2. 荣耀、名誉。如:「为国争光」。《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3. 景色。如:「风光」、「观光」、「春光明媚」。
  4. 时间。如:「光阴」、「时光」。唐·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5. 恩惠、好处。常用在客套话。如:「沾光」、「叨光」。《红楼梦·第二二回》:「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
  6. 姓。如晋代有光逸。
  1. 彰显、发扬。《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 裸露。如:「光著脚丫子」、「光著身子」。
  1. 明亮。如:「光天化日」。《文选·扬雄·羽猎赋》:「若光若灭者,布乎青林之下。」
  2. 平滑。如:「光滑」。唐·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1. 完、尽。如:「吃光」、「用光」、「花光」。
  2. 仅、只。如:「光说不做」。《红楼梦·第一○一回》:「也不光为我,就是太太听见 也喜欢。」
  3. 对人说的客套话。如:「欢迎光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