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脩竹林间天籁发,芭蕉叶上露华流。

薛瑄明代〕《沅州秋夜忽忆三年前秋夜之作二首 其二

黔中今是第三秋,又听虫声四壁幽。脩竹林间天籁发,芭蕉叶上露华流。

知非渐拟高人化,学道宁忘长者谋。好在灯花频送喜,沅江几日放归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脩竹天籁芭蕉露华

脩竹
高高的竹子。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脩竹檀欒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 金 曹之谦 《感寓》诗:“高林夹金井,脩竹连清池。”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皋园》:“脩竹一林,平山一簣,蒹葭杨柳,罨岸被涯。”  ——《漢語大詞典》
林 lín《國語辭典》

林 [ lín ]

  1. 树木或竹子丛生一处。如:「竹林」、「山林」、「松林」、「防风林」。
  2. 泛指同类的人或事物荟聚之所。如:「碑林」、「儒林」、「艺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3. 姓。如清代有林则徐。
  1. 众多。如:「工厂林立」。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天籁(天籟)tiān lài
(1).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籟而未闻地籟,女闻地籟而未闻天籟夫!”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林风天籟,与金奏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吴子昭雯》:“尤喜诗与歌,声出似天籟。” 瞿秋白 《荒漠里》:“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
(2).指诗文天然浑成得自然之趣。 唐 陆龟蒙 《奉和因赠至一百四十言》:“唱既野芳坼,酬还天籟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而近体之妙,须不着一字,自得风流;天籟不来,人力亦无如何。”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芭蕉 bā jiāo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宽大,花白色,果实跟香蕉相似,但不能食用。原产 日本 琉球群岛 和我国 台湾 。 秦岭 、 淮河 以南常栽培供观赏。 唐 韦应物 《闲居寄诸弟》诗:“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宋 李清照 《添字丑奴儿》词:“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清 孙枝蔚 《新居》诗:“最爱芭蕉緑,宜栽野老傍。”  ——《漢語大詞典》
    叶 ( 葉 ) yè/xié《國語辭典》
    1. 「協 」的異體字。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露华(露華)lù huá
    (1).露水。《赵飞燕外传》:“婕妤浴豆蔻汤,傅露华百英粉。”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 郑燮 《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之四:“草头初日露华明,已有游船歌板声。”
    (2).清冷的月光。 南朝 齐 王俭 《春夕》诗:“露华方照夜,云彩復经春。” 唐 杜牧 《寝夜》诗:“露华惊敝褐,灯影挂尘冠。” 明 苏祐 《塞下曲》:“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漢語大詞典》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1.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3.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4.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1.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3.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4.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5.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1.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2.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3.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4.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