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惹万种思量,凭仄烟桡画舸。

陈维崧清代〕《夏日吴中寄内

记睡醒纱巾轻堕,又促床移,树阴中卧。
院悄人稀,举首闲数碧星颗。
月华浴簟,渐月映、中门锁。
唤绿茗盈盈,恰一缕、红生廊火。
几朵,是才开茉莉,小傍苧衫斜亸。
抽书赌背,总排定、夜分幽课。
弄不了茭粉菱丝,难写入、偷声入破。
惹万种思量,凭仄烟桡画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万种思量画舸

惹 rě《國語辭典》

惹 [ rě ]

  1. 招引。《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只因清明都来西湖上闲翫,惹出一场事来。」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一三出》:「坐云霞飘飖半天,惹人处行光一片。」
  2. 牵挂。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诗四首之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3. 染上、沾著。《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我就是『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4. 冒犯。《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阿姆我又不惹你。」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的。」
万种(万种)
唐 韩偓 中春忆赠 年年长是阻佳期,万种恩情只自知。  ——《骈字类编》
思量 sī liang
志趣和器量。《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评》:“ 黄权 弘雅思量, 李恢 公亮志业……咸以所长,显名发迹。”《晋书·魏舒传》:“司徒 剧阳子 舒 体道弘粹,思量佳远。”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怎么今日就这样骄其妻妾,思量高尚?”
(1).考虑;忖度。《晋书·王豹传》:“得前后白事,具意,輒别思量也。” 唐 杜荀鹤 《秋日寄吟友》诗:“閒坐细思量,惟吟不可忘。”《红楼梦》第二四回:“ 贾蓉 出了 荣国府 回家,一路思量,想出一个主意来。” 杨闻宇 《渠水儿悠悠》:“也不思量思量,这到底是为他呀还是害他呀!”
(2).商量。《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后得过,於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属,如何可杀?’”《西游记》第七回:“﹝诸侯﹞又不敢打拱,又不敢混杂,众人思量,伏在地上,又走不动。”
(3).想念;相思。《敦煌曲子词·风归云遍·征夫数载》:“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 宋徽宗 《燕山亭》词:“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4).犹心思。 明 陈大声 《粉蝶儿·赏桂花》套曲:“正近著秋吟緑牕,写幽情费尽了思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六:“我费了多少思量,说过了几次,结果呢,也只落得一片痴心。”
(5).方言。顾虑。 梁斌 《播火记》三一:“话刚吐出,又想到: 志和 走了,家里只剩她一个人,就又犯了思量。”  ——《漢語大詞典》
凭 ( 憑 ) píng《國語辭典》
  1. 「凭 」的异体字。
仄 zè《國語辭典》

仄 [ zè ]

  1. 倾斜。《管子·白心》:「日极则仄,月满则亏。」《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通「侧」。
  1. 狭小。如:「狭仄」、「仄路」。《汉书·卷四九·鼌错传》:「险道倾仄,且驰且射。」《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山谷仄隘,林薄蓊翳,边外之形也。」
  2. 心中不安。《红楼梦·第九九回》:「衷怀歉仄,自叹无缘。」
  1. 韵文称四声中上、去、入三声为「仄声」。简称为「仄」。
烟 ( 煙 ) yān《國語辭典》
  1. 「煙 」的異體字。
桡 ( 橈 ) ráo/náo
桡 [ ráo ]
  1. 〔~骨〕前臂靠大指一侧的骨头。
  2. 桨,楫。
桡 [ náo ]
  1. 古同“”,削弱。
  2. 古同“”,打扰。
画舸(畫舸)huà gě
画船。 南朝 梁元帝 《赴荆州泊三江口》诗:“莲舟夹羽氅,画舸覆緹油。” 唐 岑参 《早春陪崔中丞泛浣花溪宴》诗:“红亭移酒席,画舸逗江村。” 元 张野 《水龙吟·皇庆癸丑重九登南高峰寄柳汤佐同知》词:“ 浙 浦寒潮, 苏堤 画舸, 吴宫 烟树。” 明 何景明 《送叶生还闽中兼怀郑继之》诗:“ 江 南画舸春柳低,海上茅堂白云满。”参见“ 画船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