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袅金猊,恰恰兰衾梦醒。
顾太清〔清代〕《殢人娇 题扇头簪花美人》
香袅金猊,恰恰兰衾梦醒。卖花声、催人临镜。牡丹开矣,正燕巢初定。
妆台畔、慢把玉容重整。
鬓影蝉轻,眉痕翠凝。天作就、爱花心性。一枝斜插,与乌云相并。
添妩媚、信手簪来偏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香袅(香袅)
宋 林逋 湖上晚归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骈字类编》
金猊 jīn ní
香炉的一种。炉盖作狻猊形,空腹。焚香时,烟从口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五二:“夜色楼臺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稜。” 宋 张元干 《花心动·七夕》词:“綺罗人散金猊冷,醉魂到,华胥深处。”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金猊,其形似狮,性好火烟,故立於香炉盖上。”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厅上置金猊,爇异香,地平如镜。” ——《漢語大詞典》
恰恰 qià qià
(1).用心貌。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十:“恰恰,用心也。” 唐 玄觉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2).融和貌。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欒櫨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宋 陈造 《春寒》诗:“小杏惜香春恰恰,新杨弄影午疎疎。”
(3).象声词。莺啼声。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之六:“留连戯蝶时时舞,自在娇鶯恰恰啼。”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春愁》曲:“景中情谁唤起,听西园恰恰鶯啼。” 清 沈湘云 《踏莎行·送春》词:“恰恰鶯啼,喃喃燕语,商量欲倩东君住。”
(4).正好。 唐 郑损 《星精石》诗:“孤巖恰恰容堂构,可爱 江 南释子园。” 宋 黄大受 《早作》诗:“乾尽小园花上露,日痕恰恰到窗前。”《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是我这人与世人性情不同,恰恰的是 曹操 一个反面。”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情况恰恰相反,有许多事情是叫人不满意的。” ——《漢語大詞典》
(2).融和貌。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欒櫨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宋 陈造 《春寒》诗:“小杏惜香春恰恰,新杨弄影午疎疎。”
(3).象声词。莺啼声。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之六:“留连戯蝶时时舞,自在娇鶯恰恰啼。”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春愁》曲:“景中情谁唤起,听西园恰恰鶯啼。” 清 沈湘云 《踏莎行·送春》词:“恰恰鶯啼,喃喃燕语,商量欲倩东君住。”
(4).正好。 唐 郑损 《星精石》诗:“孤巖恰恰容堂构,可爱 江 南释子园。” 宋 黄大受 《早作》诗:“乾尽小园花上露,日痕恰恰到窗前。”《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是我这人与世人性情不同,恰恰的是 曹操 一个反面。”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情况恰恰相反,有许多事情是叫人不满意的。” ——《漢語大詞典》
兰 ( 蘭 ) lán
兰 [ lán ]
-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 古书上指“木兰”。
-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
- 古同“斓”,斑斓。
- 姓。
衾 qīn《國語辭典》
衾 [ qīn ]
名- 大被子。《詩經·召南·小星》:「肅肅宵征,抱衾同裯。」唐·白居易〈長恨歌〉:「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 殮屍用的被子。《孝經·喪親章》:「為之棺椁衣衾而舉之。」《孟子·梁惠王下》:「謂棺槨衣衾之美也。」
衾 [ qín ]
- (一)之又音。
梦 ( 夢 ) mèng
梦 [ mèng ]
- 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
- 做梦:~见。
- 比喻幻想或愿望:~想。
醒 xǐng《國語辭典》
醒 [ xǐng ]
動- 酒醉或昏迷後恢復正常。如:「甦醒」、「清醒」。《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 睡眠狀態結束或尚未入睡。如:「你還醒著嗎?」。唐·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 覺悟、明白。如:「覺醒」、「醒悟」。
- 顯明、清楚。如:「醒目」、「醒眼」。
醒 [ xīng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