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九月江南似小春,偷春花鸟殢归人。

崔嫣然明代〕《别黄玄龙绝句(四首)

九月江南似小春,偷春花鸟殢归人。
妆楼直对长干道,愁见行车起暮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九月江南小春花鸟归人

九月 jiǔ yuè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第九个太阴月
九个月  ——《漢語大詞典》
江南 jiāng nán
(1).指 长江 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 汉 以前一般指今 湖北省 长江 以南部分和 湖南省 、 江西省 一带;后来多指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的南部和 浙江省 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 江 南之 梦 。”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 唐 张九龄 《感遇》诗:“ 江 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 江 南。” 周恩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 江 南一 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小春 xiǎo chūn
(1).指夏历十月。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卷三七引《初学记》:“冬月之阳,万物归之。以其温暖如春,故谓之小春,亦云小阳春。”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十月小春梅蕊绽,红炉画閤新装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指归期约定九月九,不觉的过了小春时候。”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三年幕下劳王事,十月 江南 应小春。” 郁达夫 《浙东景物纪略·烂柯纪梦》:“十月阳和,本来就是小春的天气,可是我们到 烂柯山 的那天,觉得比平时的十月,还更加和暖了几分。”参见“ 小阳春 ”。
(2).指夏历八月。 宋 赞宁 《笋谱》:“大抵竹八月俗谓之小春。热欲去,寒欲来,气至而凉,故曰小春。”
(3).小春作物。指小春时期播种的小麦、豌豆、油菜等农作物。或称“春花”。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一:“田野间,小春既未长出,是冬水田哩,便蓄着水。”  ——《漢語大詞典》
偷 tōu《國語辭典》

偷 [ tōu ]

  1. 竊取。如:「偷錢」、「偷東西」。
  2. 抽出、挪出(時間)​。如:「偷空」、「偷閒」。
  1. 竊取東西的人。如:「小偷」。
  1. 私下、暗地裡。如:「偷看」、「偷聽」。
  1. 苟且敷衍。如:「偷安」。
  2. 刻薄、不厚道。《論語·泰伯》:「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1.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2.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3. 生機。如:「妙手回春」。
  4.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5.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6.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7.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1.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花鸟(花鳥)huā niǎo
(1).花与鸟的合称。 唐 杜审言 《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明 袁宏道 《狂言·读卓吾〈南池〉诗》:“三春花鸟犹堪赏,千古文章只自知。”
(2).国画中花鸟画的简称。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画辨》:“ 崔白 多用古格,作花鸟必先作圈綫,劲利如铁丝,填以众采,逼真。” 元 汤垕 《画鉴·唐画》:“ 唐 人花鸟, 边鸞 最为驰誉。大抵精於设色,浓艳如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 倪仁吉 山水, 周禧 人物, 李因 、 胡浄鬘 草虫花鸟,皆入妙品。”  ——《漢語大詞典》
殢 tì《國語辭典》

𣨼 [ tì ]

  1. 滞留、逗留。《字汇·歹部》:「𣨼,滞也。」唐·罗隐〈西京崇德里居〉诗:「进乏梯媒退又难,强随豪贵𣨼长安。」
  2. 缠绵、纠缠。唐·李山甫〈柳〉诗一○首之九:「强扶柔态酒难醒,𣨼著春风别有情。」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九出》:「到日三竿不临朝,外人不知呵,都只说𣨼君王是我这庸姿劣貌。」
  3. 沉迷、沉溺。如:「𣨼酒」。唐·杜牧〈送别〉诗:「莫𣨼酒杯闲过日,碧云深处是佳期。」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这些时寻芳人散日平西,俺正是𣨼春情乐意忘归。」
归人(歸人)guī rén
(1).死人。《列子·天瑞》:“古者谓死人为归人。” 唐 李白 《拟古》诗之九:“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宋 陆游 《逆旅行》:“古者谓死为归人,此身未死均是客。”
(2).归来的人。 晋 陶潜 《和刘柴桑》:“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归人犹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 明 何景明 《怀沈子》诗:“落叶清江树,归人何处船?”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晓霜晴日,伴着归人,欣欣的喜意,秋早爽健的气概送我们归寓。”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