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其间亦录杜陵老,笺阔轴大何尔为。

韩淲宋代〕《昌甫题西洛遗民诗卷并所书杜句

东里感兴西洛诗,其年忧国初南来。后人玩之可忘疲,甚矣世变非吾衰。

长言短句笔墨古,颠倒妙处谁能窥。雨凉梅熟樽酒地,旧人家藏欣见之。

其间亦录杜陵老,笺阔轴大何尔为。要知真识未易见,我乃徵逐于兹时。

潇湘莫结遗民悲,信诚空叹晏叟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其间杜陵老尔为

其间(其間)qí jiān
(1).其中;那中间。 唐 韩愈 《谢自然》诗:“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然古书之存於今者寡矣,其间亦有异闻焉,安可废之。” 鲁迅 《野草·过客》:“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
(2).指某一段时间。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一折:“那其间墻里无人看,墻外行人则要你厮顾盼。” 毛泽东 《两个中国之命运》:“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已经二十四年了,其间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这样三个英勇奋斗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1.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3.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4.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1.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1.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1.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录 ( 錄 録 ) lù
录 [ lù ]
  1. 记载,抄写:记~。载~。抄~。~供。
  2. 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语~。目~。回忆~。
  3. 采取,任用:~取。收~。~用。甄~(经审查鉴别而任用)。
杜陵老 dù líng lǎo
指 唐 杜甫 。 宋 黄庭坚 《过洞庭青草湖》诗:“我虽贫至骨,犹胜 杜陵老 。” 宋 戴复古 《论诗七绝》:“飘零忧国 杜陵老 ,感寓伤时 陈子昂 。”  ——《漢語大詞典》
笺 ( 箋 ) jiān
笺 [ jiān ]
  1. 注释:~注。
  2. 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便~。信~。
  3. 书信:~札。~牍。华~。
  4. 文体名,书札、奏记一类:~奏。奏~(多呈皇后、太子、诸王)。
阔 ( 闊 ) kuò
阔 [ kuò ]
  1. 宽广,或指时间的长久:广~。辽~。~别。~步。高谈~论。海~天空。
  2. 富有,豪奢:~气。~绰。
  3. 粗疏,不细密:~略。~达。疏~。
  4. 离别,分离:~情。久~。叙~。
轴 ( 軸 ) zhóu/zhòu
轴 [ zhóu ]
  1. 穿在轮子中间的圆柱形物件:~心。轮~。
  2. 像车轴的用来卷绕东西的圆柱形器物:画~。卷~。
  3. 量词,古代用于以轴装成的书卷,现用于缠在轴上的线以及装裱带轴子的字画等:“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两~丝线。
  4. 纺织机上持经线的工具:杼~。
  5. 枢要的地位:当~(➊当权,官居要职;➋居要职的官)。
  6. 数学上指一条直线,周围的点围绕它旋转,或是用它作为确定各点位置的标准:转动~。坐标~。
轴 [ zhòu ]
  1. [大~子]戏曲演出排在最末的一出,一般都是重头、精采的剧目:压~(倒数第二出戏)。
大 dà/dài/tài《國語辭典》

大 [ dà ]

  1.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 [ tài ]

  1.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 [ dài ]

  1. 參見「大夫 」條。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尔为
如此  ——《整理自网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