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落砌、脂痕半狼藉。
素影飘溪,暗琼浮笠,珊杖海月初挂。薄絮愁香,冰霞凝翠,瘦蝶怯寒欲化。
凤箫韵远,叹珠阁、零红将谢。探取鹤巢消息,倦游曲巷嘶马。
踏歌寻春来也。寄江潭、鱼书曾写。小凭疏窗如此,吟怀高雅。
寒静绿迷帘下。怜落砌、脂痕半狼藉。尔许高情,傍篱绕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 「怜 」的异体字。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动-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 伶俐。如:「俐落」。
-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动-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名-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 (一)之又音。
砌 qì/qiè《國語辭典》
砌 [ qì ]
名- 台阶。唐·白居易〈新乐府·杏为梁〉:「碧砌红轩色未干,去年身殁今移主。」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堆叠。如:「砌墙」、「堆砌」。明·李雯〈鹊踏枝·惨碧愁黄无气力〉词:「惨碧愁黄无气力,做尽秋声,砌满阑干侧。」清·姚鼐〈登泰山记〉:「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 连缀、拼凑。《水浒传·第六七回》:「披一付熊皮砌就嵌缝沿边乌油铠甲。」
砌 [ qiè ]
名- 旧时戏曲中滑稽笑谑的动作称为「砌」。《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酬酢词源诨砌,听谈论四座皆惊。」
- 嘲笑、讽刺。《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我说个笑话儿,怎么就是砌你?」
- 扮演。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五出》:「俺怕不占场儿砌一个『锦西湖上马娇』。」
脂 zhī《國語辭典》
脂 [ zhī ]
名- 动植物体内的油质。如:「脂肪」、「羊脂」、「松脂」。
- 胭脂的简称。指化妆品。如:「脂粉」、「香脂」。《韩非子·显学》:「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 比喻财物。如:「民脂民膏」。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脂司。
- 上油润滑。《诗经·小雅·何人斯》:「尔之亟行,遑脂尔车。」
痕 hén《國語辭典》
痕 [ hén ]
名- 伤疤。如:「伤痕」。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孙权手指其痕,一一问之,周泰具言战斗被伤之状。」
- 事物留下的印迹。如:「水痕」、「苔痕」、「墨痕」。唐·杜甫〈月夜〉诗:「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半 bàn《國語辭典》
半 [ bàn ]
形- 二分之一的。如:「半数」、「半边」、「半碗饭」、「年过半百」。
- 在……中间。如:「半夜」、「半路」、「半山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比喻极少。如:「一星半点」、「一分半钟」。
- 部分、不完全的。如:「半成品」、「半生不熟」、「半新不旧」、「一知半解」。
- 事物二分之一的部分。如:「剖半」、「一半」。《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狼藉 láng jí
亦作“ 狼籍 ”。
(1).纵横散乱貌。《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 唐 元稹 《夜坐》:“孩提万里何时见?狼籍家书卧满牀。” 清 翟灏 《通俗编·兽畜》:“﹝ 苏鶚 《演义》﹞狼藉草而卧,去则灭乱。故凡物之纵横散乱者,谓之狼藉。” 朱自清 《背影》:“到 徐州 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2).指多而散乱堆积。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屯田广远,仓蓄狼籍,一虏为盗,恐成大忧。”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故虽粟米狼藉,而终岁之用,犹苦其不给。”
(3).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后汉书·张酺传》:“﹝ 竇景 ﹞遣掾 夏猛 私谢 酺 曰:‘ 郑据 小人,为所侵冤。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取是曹子一人,足以惊百。’”《旧唐书·刘崇鲁传》:“前日 杜太尉 狼籍,为朝廷深耻。”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汉武 遣绣衣直指, 桓帝 遣八使,皆以守宰狼籍,盗贼公行,出於无术,行此下策。”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初集·珊珊》:“邑之仕宦眷属,闻之咸不平,声名益狼籍。”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声名狼藉了,还有人要我教书吗?”
(4).形容困厄、窘迫。 宋 司马光 《遗表》:“今溃败失亡,狼藉如此,而建议行师之人,晏然曾无愧畏,或更蒙宠任。”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徐道覆》:“呜呼,奇才策士鬱鬱不得志,而狼籍以死者比比矣。”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三集·西泠太瘦生偶记》:“狼籍烟花十七春,不堪回首堕红尘。”
(5).犹糟蹋。 唐 李商隐 《杂纂》:“狼籍米穀。”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六折:“谢贤王肯作媒,劳重恁牵傀儡,可惜狼藉了 王阳 气力。”《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范道 在寺多年,一世奉斋,并不敢有一毫贪慾,也不敢狼籍天物。”
(6).犹折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縲繫数十人而狼籍之耳。” 何垠 注:“狼籍之,言磨折之至於惫也。”《天雨花》第二五回:“可怜儿女犹髫少,离却娘亲怎得生?当然狼籍都断送,絶了亡夫后代根。” ——《漢語大詞典》
(1).纵横散乱貌。《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 唐 元稹 《夜坐》:“孩提万里何时见?狼籍家书卧满牀。” 清 翟灏 《通俗编·兽畜》:“﹝ 苏鶚 《演义》﹞狼藉草而卧,去则灭乱。故凡物之纵横散乱者,谓之狼藉。” 朱自清 《背影》:“到 徐州 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2).指多而散乱堆积。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屯田广远,仓蓄狼籍,一虏为盗,恐成大忧。”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故虽粟米狼藉,而终岁之用,犹苦其不给。”
(3).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后汉书·张酺传》:“﹝ 竇景 ﹞遣掾 夏猛 私谢 酺 曰:‘ 郑据 小人,为所侵冤。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取是曹子一人,足以惊百。’”《旧唐书·刘崇鲁传》:“前日 杜太尉 狼籍,为朝廷深耻。”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汉武 遣绣衣直指, 桓帝 遣八使,皆以守宰狼籍,盗贼公行,出於无术,行此下策。”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初集·珊珊》:“邑之仕宦眷属,闻之咸不平,声名益狼籍。”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声名狼藉了,还有人要我教书吗?”
(4).形容困厄、窘迫。 宋 司马光 《遗表》:“今溃败失亡,狼藉如此,而建议行师之人,晏然曾无愧畏,或更蒙宠任。”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徐道覆》:“呜呼,奇才策士鬱鬱不得志,而狼籍以死者比比矣。”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三集·西泠太瘦生偶记》:“狼籍烟花十七春,不堪回首堕红尘。”
(5).犹糟蹋。 唐 李商隐 《杂纂》:“狼籍米穀。”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六折:“谢贤王肯作媒,劳重恁牵傀儡,可惜狼藉了 王阳 气力。”《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范道 在寺多年,一世奉斋,并不敢有一毫贪慾,也不敢狼籍天物。”
(6).犹折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縲繫数十人而狼籍之耳。” 何垠 注:“狼籍之,言磨折之至於惫也。”《天雨花》第二五回:“可怜儿女犹髫少,离却娘亲怎得生?当然狼籍都断送,絶了亡夫后代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