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清川带长林,雨后宜水木。

王恭明代〕《清江散人为林孔逸写前林过雨图

清川带长林,雨后宜水木。澹沲天影寒,孤光霁人目。

归云澹空青,虚窗响悬瀑。日夕山气佳,心閒道机熟。

烟际下遥钟,西岩数峰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清川带长雨后水木

清川
曹植王仲宣诔振冠南岳濯缨清川宝又唐书地理志龙州应灵郡清川县本乌盘天 元年更名  ——《骈字类编》
带长(带长)
易林簪短带长幽思最苦  ——《韵府拾遗 阳韵》
林 lín《國語辭典》

林 [ lín ]

  1. 树木或竹子丛生一处。如:「竹林」、「山林」、「松林」、「防风林」。
  2. 泛指同类的人或事物荟聚之所。如:「碑林」、「儒林」、「艺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3. 姓。如清代有林则徐。
  1. 众多。如:「工厂林立」。
雨后(雨後)yǔ hòu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漢語大詞典》
宜 yí《國語辭典》

宜 [ yí ]

  1. 相安、和顺。《礼记·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2. 适当。《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
  3. 共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1. 合适、相称。如:「动静皆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应该、应当。如:「不宜喧闹」、「不宜妄自菲薄」。
  2. 大概、似乎。《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1. 事宜。《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2. 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水木
唐 綦毋潜 题鹤林寺 少凭水木兴,暂令身心调。
唐 韦应物 善福精舍荅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 水木澄秋景,逍遥清赏馀。
唐 曹唐 刘晨阮肇游天台 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
唐 方干 越中言事二首 其二 云霞水木共苍苍,元化分功秀一方。
宋 林逋 湖上晚归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宋 欧阳修 和圣俞聚蚊 江南美山水,水木正秋明。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