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今始见君,神情散朗,清洁比梅花。

顾太清清代〕《一丛花 题云林《福连室吟草》

连枝玉树羡君家。天与好才华。知名彼此情先熟,恨万重、水障云遮。

今始见君,神情散朗,清洁比梅花。

新诗示我妙无加。词调更堪夸。丹青更有生花笔,写湖山、翠霭朱霞。

咳唾成珠,池塘结梦,春草遍天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神情散朗清洁梅花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神情散朗
晋书王凝之妻谢氏𫝊同郡张元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元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于二家或问之济尼荅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分类字锦》
清洁(清潔)qīng jié
(1).清白;洁净无尘。 汉 刘向 《说苑·尊贤》:“将谓 桓公 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沐消渊以淑密兮,体清洁而靡讥。”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四折:“你既主张了罢,也免的出丑扬疾,也见我祖宗家门清洁。” 明 刘基 《题王元章〈梅花图〉》诗:“道人红颜映髭雪,欲与梅花鬭清洁。” 巴金 《秋》四十:“肥大的蕉叶也被清洁的雨水洗净了。”
(2).清廉;廉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辩察於辞,清洁於货,习人情, 夷吾 不如 弦商 ,请立以为大理。” 陈奇猷 集释:“清洁於货,谓不贪污财货也。”《南史·刘杳传》:“出为 餘姚 令,在县清洁。” 宋 欧阳修 《条列文武官才能札子》:“ 嵐州 通判殿中丞 董沔 清洁,勤於吏事。”《英烈传》第十八回:“那 宋濂 清洁自高,居止不定。”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而清洁之流,不为世容。”
(3).清除。《汉书·王莽传下》:“及 青 徐 故不轨盗贼未尽解散后復屯聚者,皆清洁之。”《汉书·王莽传下》:“更遣復位后大司马护军 郭兴 、 庸部 牧 李曅 击蛮夷 若豆 等,太傅牺叔 士孙喜 清洁江湖之盗贼。”
(4).清楚;明白。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皇甫曾》:“昔 孟阳 之与 景阳 ,诗德远慙厥弟, 协 居上品, 载 处下流。今侍御之与补闕,文辞亦尔,体制清洁,华不胜文。”《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寿儿 被太守句句道着心事,不觉面上一回红,一回白,口内如吃子一般,半个字也説不清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看的老幼男妇……一齐拾起砖头土块来,口里喊着,望 钱氏 两个道童乱打将来,那时那里分得清洁。”
(5).犹清爽。 元 马致远 《湘妃怨·和卢疎斋西湖》曲:“ 蓬莱 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 西施 。”  ——《漢語大詞典》
比 bǐ《國語辭典》

比 [ bǐ ]

  1. 較量。《文選·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文選·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2. 媲美。《三國演義·第三六回》:「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
  3. 依照、仿照。如:「比著葫蘆畫瓢」。《戰國策·齊策四》:「食之,比門下之客。」
  4. 用手勢摹擬動作。《紅樓夢·第二九回》:「因為寶姐姐要看獃雁,我比給他看,不想失了手。」
  5. 打譬喻。《紅樓夢·第三四回》:「別說多了,只拿前兒琪官的事比給你們聽。」
  6. 表示勝負結果的對比。如:「競賽結果為五比一。」
  7. 同類的兩量相除,求出前量為後量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以A:B或A/B表示。
  1. 《詩經》六義之一。即譬喻。《詩經·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2. 事例。《禮記·王制》:「眾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漢·鄭玄·注:「已行故事曰比。」
  3. 比利時的簡稱。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比較程度、性狀的差別。如:「你有很多地方比我強。」

比 [ pí ]

  1. 參見「皋比 」條。

比 [ bì ]

  1. 親近。《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漢·鄭玄·注:「比,猶親也。」
  2. 緊靠、相並。如:「比肩而行」、「比鄰而居」、「櫛次鱗比」。
  3. 結黨營私。如:「朋比為奸」。《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 最近、近來。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
  2. 及、等到。宋·岳飛〈良馬對〉:「比行百里,始奮迅。」《聊齋志異·卷二·陸判》:「比醒,則殘燭昏黃,鬼客已去。」
  3. 連連、屢屢。《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又比殺三趙王。」《漢書·卷五·景帝紀 》:「間者歲比不登,民多乏食。」
  1.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易經·比卦·彖曰》:「比,吉也;比,輔也。」
  2. 古代地方組織名稱。五家為「比」。《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使之相保相受。」
梅花 méi huā
(1).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六》:“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唐 骆宾王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诗:“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 杨朔 《茶花赋》:“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2).雪花名色的一种。因形似梅花,故称。《水浒传》第九三回:“这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
(3).指梅花纸帐。 元 谢宗可 《纸帐》诗:“清悬四壁 剡溪 霜,高卧梅花月半牀。”参见“ 梅花纸帐 ”。
(4).《梅花落》的省称。 唐 李白 《观胡人吹笛》诗:“十月 吴 山晓,《梅花》落 敬亭 。” 宋徽宗 《眼儿媚》词:“家山何处,忍听 羌 笛,吹彻《梅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鐘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参见“ 梅花落 ”。
(5). 扬州 梅花岭 的省称。 清 赵翼 《叶保堂明经多购抄本异书偶有感触辄韵之》:“生嫌棣萼枝偏暖,死葬 梅花 土亦香。”自注:“葬 梅花岭 。”参见“ 梅花岭 ”。
(6).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之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擤擤鼻子,就是要梅花;眨眨眼睛,是要黑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