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萧萧瑟瑟,疏疏密密,整整斜斜。
尤侗〔清代〕《玉蝴蝶 其一 雪窗忆卿谋》
淅淅萧萧瑟瑟,疏疏密密,整整斜斜。算有三分墙角,数点窗纱。
响茅檐、风敲断竹,迷野渡、月上平沙。浪相誇。瑶林琼树,种玉人家。
嗟嗟。闭门高卧,羔儿无分,且吃团茶。翘首天涯,空吟冰柱忆刘叉。
盼书邮、浮沉征雁,寻驿使、冷落梅花。问君家。剡溪不远,可泛星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淅淅 xī xī
(1).象声词。风、雨声。 唐 李咸用 《闻泉》诗:“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四折:“可则是玉露泠泠,金风淅淅,中秋节序。” 清 金农 《绯桃花下喜雨》诗:“忽闻好雨淅淅鸣,虚廊洒瓦天将曙。” 王闿运 《秋醒词》序:“淅淅之风,送鸡声而俱远。”
(2).象声词。物体擦动声。 唐 白居易 《竹窗》诗:“遶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东城有猎者,夜半睡醒,闻窗纸淅淅作响。” 鲁彦周 《找红军--我失去了妈妈》:“谁知刚离开洞门几十步,就听见一阵淅淅声,我抬头一看,只见满山满谷都是白匪躬着腰端着枪,猫狼子似地向山上乱跑。”
(3).畏风貌。《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嗇嗇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乾呕者,桂枝汤主之。” 成无己 注:“淅淅者,洒淅也,恶风之貌也。” ——《漢語大詞典》
(2).象声词。物体擦动声。 唐 白居易 《竹窗》诗:“遶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东城有猎者,夜半睡醒,闻窗纸淅淅作响。” 鲁彦周 《找红军--我失去了妈妈》:“谁知刚离开洞门几十步,就听见一阵淅淅声,我抬头一看,只见满山满谷都是白匪躬着腰端着枪,猫狼子似地向山上乱跑。”
(3).畏风貌。《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嗇嗇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乾呕者,桂枝汤主之。” 成无己 注:“淅淅者,洒淅也,恶风之貌也。” ——《漢語大詞典》
萧萧(蕭蕭)xiāo xiāo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晋 陶潜 《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唐 刘长卿 《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 羌 笛声相和。”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 杨子畏 ,居于 泗水 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瑟瑟 sè sè
(1).碧色宝石。《周书·异域传下·波斯》:“﹝ 波斯国 ﹞又出白象、师子……马瑙、水晶、瑟瑟。”《新唐书·高仙芝传》:“ 仙芝 为人贪,破 石 ,获瑟瑟十餘斛。”《元史·仁宗纪一》:“帝曰:所寳惟贤,瑟瑟何用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国·乌思藏》:“其官章饰,最尚瑟瑟;瑟瑟者,緑珠也。”
(2).指碧绿色。 唐 白居易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 宋 陆游 《携一尊寻春湖上》诗:“花梢已点猩猩血,水面初生瑟瑟纹。”
(3).象声词。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宋书·乐志三》:“风瑟瑟,木搜搜,思念公子徒以忧。”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倒黏子花﹞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母子方徊徨间,忽见布帆南动,其声瑟瑟。” 鲁迅 《彷徨·祝福》:“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4).寒凉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气萧萧以瑟瑟,风颼颼而飀飀。” 唐 雍陶 《和河南白尹西池北新葺水斋招赏十二韵》:“坐中寒瑟瑟,牀下细冷冷。” 清 龚自珍 《虞美人》词:“春寒瑟瑟晚来添,玉釧微闻,应是换 吴 棉。”
(5).萧索貌;寂寥貌。 唐 刘希夷 《捣衣篇》诗:“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团。” 清 龚自珍 《后游》诗:“三日不能来,来觉情瑟瑟。” 周天石 《和南村原韵》:“瑟瑟荒郊悬落日,滔滔沧海决横流。”
(6).形容发抖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媒婆﹞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再生缘》第十五回:“她身体很疲乏,不免瑟瑟抖叫一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不敢把头伸出到被外,身子在被里老是瑟瑟地抖,身上头上全是汗珠。”
(7). 辽 代祈雨射柳的仪礼。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亲王、宰执以次行射柳仪。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不雨,则以水沃之。见《辽史·礼志一》。参见“ 射柳 ”。 ——《漢語大詞典》
(2).指碧绿色。 唐 白居易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 宋 陆游 《携一尊寻春湖上》诗:“花梢已点猩猩血,水面初生瑟瑟纹。”
(3).象声词。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宋书·乐志三》:“风瑟瑟,木搜搜,思念公子徒以忧。”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倒黏子花﹞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母子方徊徨间,忽见布帆南动,其声瑟瑟。” 鲁迅 《彷徨·祝福》:“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4).寒凉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气萧萧以瑟瑟,风颼颼而飀飀。” 唐 雍陶 《和河南白尹西池北新葺水斋招赏十二韵》:“坐中寒瑟瑟,牀下细冷冷。” 清 龚自珍 《虞美人》词:“春寒瑟瑟晚来添,玉釧微闻,应是换 吴 棉。”
(5).萧索貌;寂寥貌。 唐 刘希夷 《捣衣篇》诗:“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团。” 清 龚自珍 《后游》诗:“三日不能来,来觉情瑟瑟。” 周天石 《和南村原韵》:“瑟瑟荒郊悬落日,滔滔沧海决横流。”
(6).形容发抖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媒婆﹞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再生缘》第十五回:“她身体很疲乏,不免瑟瑟抖叫一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不敢把头伸出到被外,身子在被里老是瑟瑟地抖,身上头上全是汗珠。”
(7). 辽 代祈雨射柳的仪礼。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亲王、宰执以次行射柳仪。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不雨,则以水沃之。见《辽史·礼志一》。参见“ 射柳 ”。 ——《漢語大詞典》
疏疏 shū shū
亦作“疎疏”。
(1).犹楚楚。服装鲜明整齐貌。《韩诗外传》卷三:“ 子路 盛服以见 孔子 。 孔子 曰:‘ 由 疏疏者何也?’” 许维遹 集释:“‘疏疏’,读为‘楚楚’。《诗·曹风·蜉蝣》篇‘衣裳楚楚’; 毛 传:‘楚楚,鲜明貌。’”
(2).稀疏貌。 唐 贾岛 《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诗:“夕阳庭际眺,槐雨滴疏疏。” 宋 张道洽 《咏梅》:“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淡淡风。” 明 张煌言 《夏日过鼓浪屿饮程璵嘉将军署中》诗:“入林偏爱晚凉生,灌木疏疏坠月明。”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
(3).朦胧貌。 宋 李清照 《浣溪沙》词:“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疎疎。”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霎时间车尘儿隐隐,马足儿腾腾,旂影儿疎疎,依旧是清秋远树,旷野平芜。” 刘大白 《记得》诗:“淡淡的月痕,疏疏的花影。” ——《漢語大詞典》
(1).犹楚楚。服装鲜明整齐貌。《韩诗外传》卷三:“ 子路 盛服以见 孔子 。 孔子 曰:‘ 由 疏疏者何也?’” 许维遹 集释:“‘疏疏’,读为‘楚楚’。《诗·曹风·蜉蝣》篇‘衣裳楚楚’; 毛 传:‘楚楚,鲜明貌。’”
(2).稀疏貌。 唐 贾岛 《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诗:“夕阳庭际眺,槐雨滴疏疏。” 宋 张道洽 《咏梅》:“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淡淡风。” 明 张煌言 《夏日过鼓浪屿饮程璵嘉将军署中》诗:“入林偏爱晚凉生,灌木疏疏坠月明。”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
(3).朦胧貌。 宋 李清照 《浣溪沙》词:“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疎疎。”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霎时间车尘儿隐隐,马足儿腾腾,旂影儿疎疎,依旧是清秋远树,旷野平芜。” 刘大白 《记得》诗:“淡淡的月痕,疏疏的花影。” ——《漢語大詞典》
密密 mì mì
(1).勤勉努力。《韩非子·说林下》:“我笑 句践 也。为人之如是其易也,己独何为密密十年难乎?” 陈奇猷 集释引 刘师培 注:“案密、勉一声之转,密密犹《诗》‘密勿’。”参见“ 密勿 ”。
(2).亲密。 汉 扬雄 《太玄·密》:“密密不罅,嬪于天。测曰:密密不罅,竝天功也。” 司马光 集注:“密密不罅者,君臣百姓靡不亲密,无有间隙也。”
(3).紧密;细密。 唐 孟郊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秦併六国平话》卷下:“只见五方旗团团旋转,两刃刀密密环围。” 茅盾 《子夜》十八:“船穿完了那密密的垂柳,前面河身狭一些了。”
(4).犹秘密。《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女子曰:君试诵之,我愿闻也。 万寿 遂密密歷诵经一遍,女子稽首跪听。”《西游记》第三五回:“﹝ 行者 ﹞藏着葫芦,密密的溜出门外,现了本相。”《三侠五义》第一回:“一日, 郭槐 与 尤氏 密密商议,将 刘妃 要害 李妃 之事细细告诉。” 朱自清 《忆跋》:“于是 平伯君 觉着闷的慌,便老老实实的,像春日的轻风在绿树间微语一般,低低的、密密的将他的可忆而不可捉的‘儿时’诉给你。”
(5).迷茫貌。 唐 李贺 《公无出门》诗:“天迷迷,地密密。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漢語大詞典》
(2).亲密。 汉 扬雄 《太玄·密》:“密密不罅,嬪于天。测曰:密密不罅,竝天功也。” 司马光 集注:“密密不罅者,君臣百姓靡不亲密,无有间隙也。”
(3).紧密;细密。 唐 孟郊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秦併六国平话》卷下:“只见五方旗团团旋转,两刃刀密密环围。” 茅盾 《子夜》十八:“船穿完了那密密的垂柳,前面河身狭一些了。”
(4).犹秘密。《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女子曰:君试诵之,我愿闻也。 万寿 遂密密歷诵经一遍,女子稽首跪听。”《西游记》第三五回:“﹝ 行者 ﹞藏着葫芦,密密的溜出门外,现了本相。”《三侠五义》第一回:“一日, 郭槐 与 尤氏 密密商议,将 刘妃 要害 李妃 之事细细告诉。” 朱自清 《忆跋》:“于是 平伯君 觉着闷的慌,便老老实实的,像春日的轻风在绿树间微语一般,低低的、密密的将他的可忆而不可捉的‘儿时’诉给你。”
(5).迷茫貌。 唐 李贺 《公无出门》诗:“天迷迷,地密密。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漢語大詞典》
整整 zhěng zhěng
(1).整齐严谨貌。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弟 賡 左补闕,整整唯谨,目为令人。” 梁启超 《立宪派》二:“原案区分九年,排列整整,一若於次第秩序之间,几经审慎而后发者。”
(2).工整。 宋 黄庭坚 《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只今将弟妹,嬉戯挽羊车,忽书满窗纸,整整復斜斜。”《宣和书谱·宋绶》:“﹝ 宋綬 ﹞尝为小字正书,整整可观。”
(3).达到一个整数的,实足的。 宋 赵必愿 《浯溪题记》:“敬观先君吏部遗刻,整整一纪。”《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后来此人整整活到九十一岁,无疾而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整整一天半夜,她没有吃过一口东西。” ——《漢語大詞典》
(2).工整。 宋 黄庭坚 《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只今将弟妹,嬉戯挽羊车,忽书满窗纸,整整復斜斜。”《宣和书谱·宋绶》:“﹝ 宋綬 ﹞尝为小字正书,整整可观。”
(3).达到一个整数的,实足的。 宋 赵必愿 《浯溪题记》:“敬观先君吏部遗刻,整整一纪。”《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后来此人整整活到九十一岁,无疾而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整整一天半夜,她没有吃过一口东西。” ——《漢語大詞典》
斜 xié《國語辭典》
斜 [ xié ]
形- 不正、倾侧。如:「斜角」、「斜坡」、「斜线」。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动。《文选·贾谊·𫛳鸟赋》:「庚子日斜兮,𫛳集予舍。」唐·杜甫〈水槛遣兴〉诗二首之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地名用字。常用于地势倾斜的地方。如:「玉钩斜」、「内人斜」、「陈陶斜」。
斜 [ yé ]
名- 终南山的山谷,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北。《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李善注引《梁州记》曰:「万石城溯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
斜 [ xiá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