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灯红瘦不禁挑。

曹景芝清代〕《浪淘沙 听雨怀素芝

夜雨打疏寮。不住潇潇。一灯红瘦不禁挑。脉脉怀人愁独坐,坐又无聊。

听尽漏迢迢。心字香消。相思人远梦都遥。何日西窗同剪烛,絮语深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灯红瘦不禁

一灯(一灯)
唐 刘长卿 龙门八咏 远公龛 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
唐 戴叔伦 宿天竺寺晓发罗源 黄昏投古寺,深院一灯明。
唐 戎昱 题招提寺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
唐 杨衡 宿云溪观赋得秋灯引送客 云房寄宿秋夜客,一灯荧荧照虚壁。
唐 牟融 秋夜醉归有感而赋 惆怅后时孤剑冷,寂寥无寐一灯残。
唐 赵嘏 宿何书记先辈延福新居 松下有琴闲未收,一灯高为石丛留。
唐 许浑 怀政禅师院 寒暑移双树,光阴尽一灯。
唐 李中 寒江暮泊寄左偃 天涯孤梦去,篷底一灯残。
宋 黄庭坚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其八 四座欢欣观酒德,一灯明暗又诗成。
宋 陆游 雨夜 急雨如河泻瓦沟,空堂卧对一灯幽。
金 吕中孚 水声 记得夜来愁听处,一灯明灭照寒窗。
元 吴师道 野中暮归有怀 白水西风群雁急,青林暮雨一灯深。  ——《骈字类编》
红瘦(红瘦)
苕溪渔隐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调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骈字类编》
不禁 bù jīn
准许,不禁止。《管子·权修》:“欲民之正,则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无伤国不可得也。”《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閭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 髠 窃乐此。”
(1).经受不住。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二:“巡簷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宋 辛弃疾 《蝶恋花·送人行》词:“蜂蝶不禁花引调,西园人去春风少。” 明 吴承恩 《夏日》诗:“高堂美人不禁暑,冰簟湘帘梦秋雨。”
(2).抑制不住,不由自主。 明 刘基 《怨王孙》词:“不禁清泪,暗里洒向孤灯结成冰。”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谭九》:“但见古塚頽然,半倾於蒿莱枳棘之中而已,不禁毛髮森竖。” 艾芜 《笑话一则》:“前面那个人对那‘死蛇’,走近一点,仔细地看,不禁失笑道:‘哎呀,才是一条干树枝啊!’”  ——《漢語大詞典》
挑 tiāo/tiǎo《國語辭典》

挑 [ tiāo ]

  1. 拣选。如:「挑选」、「挑剔」、「挑毛病」。《红楼梦·第一○二回》:「挑了个风清日暖的日子,带了好几个家人,手内持著器械到园踹看动静。」
  2. 用肩担物。如:「挑柴」、「肩挑」、「挑水」。《水浒传·第二回》:「锁上前后门,挑了担儿,跟在马后。」

挑 [ tiǎo ]

  1. 引动、举起。如:「挑眉立目」。《红楼梦·第八一回》:「探春把竿子一挑,往地下一撩,却是活迸的。」
  2. 用长形或尖形器具拨动。如:「挑火」、「挑刺」、「挑灯夜读」。唐·白居易〈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3. 一种刺绣针法。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将线从下穿过。如:「挑花」。《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曰:『十四娘近在闺中作什么生?』女低应曰:『闲来只挑绣。』」
  4. 一种弹奏指法。手指反手回拨称为「挑」。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5. 搬弄、煽动。如:「挑拨」、「挑战」。《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垂饵虎口,横挑彊胡,仰亿万之师。」
  6. 引诱、逗弄。如:「挑逗」、「挑弄」。《聊斋志异·卷二·凤阳士人》:「士人注视丽者,屡以游词相挑。」通「𫍥」。
  1. 一种书写笔法。运笔向下,稍作停顿;向上提笔稍挫,扭锋顺势挑出而收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