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笺纸界乌丝,尺幅龙光射。
七宝装成,风云月露供描写。浣花笺纸界乌丝,尺幅龙光射。
□□酒旗□□。□□□、□□□诧。剪烛重翻,焚香细读,寸襟顿谢。
伫看春风,杏花压帽容相亚。状头合付谪仙才,人镜芙蓉下。
方显文章声价。不负了、题桥司马。□□□□,新句添来,玉堂清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浣花 huàn huā
(1).即 浣花溪 。 宋 陆游 《岁晚诗》:“ 浣花 道上人谁识,华表千年老 令威 。” 清 戴名世 《李县圃唱和诗》序:“然 子美 故乐 蜀 , 锦江 之上, 浣花 之滨,时时有 子美 ,时时有 子美 之诗也。”参见“ 浣花溪 ”。
(2).即浣花笺。 宋 陆游 《闲居无客戏作长句》诗:“韞玉面凹观墨聚,浣花理腻觉豪飞。”自注:“浣花, 蜀 笺名。”参见“ 浣花牋 ”。
(3).见“ 浣花日 ”。 ——《漢語大詞典》
(2).即浣花笺。 宋 陆游 《闲居无客戏作长句》诗:“韞玉面凹观墨聚,浣花理腻觉豪飞。”自注:“浣花, 蜀 笺名。”参见“ 浣花牋 ”。
(3).见“ 浣花日 ”。 ——《漢語大詞典》
笺纸(箋紙,牋紙)jiān zhǐ
文书用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 上海 有这许多的诗人墨客,为甚么总没人提倡,同他们弄些好笺纸?”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这样的商人,我在南边没有看见过, 北京 却有的,是旧书店或笺纸店的掌柜。”
牋紙:1.用于写信、题写诗文的特制纸张。 唐 李商隐 《送崔珏往西川》诗:“ 浣花 牋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2).泛指优质精美的纸张。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谬误》:“予出使 淮南 时,见有重载入 汴 者,求得其籍,言两 浙 牋纸三暖船,他物称是。” 明 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文事》:“ 石季龙 写詔用五色纸,盖牋纸之制也。” ——《漢語大詞典》
牋紙:1.用于写信、题写诗文的特制纸张。 唐 李商隐 《送崔珏往西川》诗:“ 浣花 牋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2).泛指优质精美的纸张。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谬误》:“予出使 淮南 时,见有重载入 汴 者,求得其籍,言两 浙 牋纸三暖船,他物称是。” 明 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文事》:“ 石季龙 写詔用五色纸,盖牋纸之制也。” ——《漢語大詞典》
界 jiè《國語辭典》
界 [ jiè ]
名- 不同事物的分界。如:「地界」、「邊界」、「疆界」、「國界」、「以河為界」。《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為界。」
- 按職業、工作、性別或其他事物所劃分的特定範圍。如:「眼界」、「政界」、「教育界」、「婦女界」。
- 生物學分類系統中最大的等級。如:「動物界」、「植物界」。
- 區隔、劃分。《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赤城霞起以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
- 離間。《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范雎)界涇陽抵穰侯而代之,當也。」顏師古注引蘇林曰:「界,間其兄弟使疏。」
- 接鄰、毗連。如:「花蓮縣北界宜蘭縣。」《文選·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
乌丝(烏絲)wū sī
(1).黑丝。《南史·梁豫章王综传》:“ 综 后在 徐州 ……常阴服微行,著乌丝布帽。”
(2).即乌丝栏。 唐 罗隐 《谢江都郑长官启》:“保持所切,已高黄绢之名;传写可知,旋长乌丝之价。” 宋 梅尧臣 《韩玉汝遗澄心纸二轴》诗:“君家兄弟意,将此比乌丝。” 元 周德清 《蟾宫曲·送客之武昌》曲:“笑把霜毫,满写乌丝。” 清 吴伟业 《题鸳湖闺咏》:“ 石州 螺黛点新粧,小拂乌丝字几行。”参见“ 乌丝栏 ”。 ——《漢語大詞典》
(2).即乌丝栏。 唐 罗隐 《谢江都郑长官启》:“保持所切,已高黄绢之名;传写可知,旋长乌丝之价。” 宋 梅尧臣 《韩玉汝遗澄心纸二轴》诗:“君家兄弟意,将此比乌丝。” 元 周德清 《蟾宫曲·送客之武昌》曲:“笑把霜毫,满写乌丝。” 清 吴伟业 《题鸳湖闺咏》:“ 石州 螺黛点新粧,小拂乌丝字几行。”参见“ 乌丝栏 ”。 ——《漢語大詞典》
尺幅 chǐ fú
(1).指小幅的纸或绢。 清 钱杜 《松壶画忆》卷下:“《秋桑老屋图》仅尺幅, 衡翁 晚年快心之作也。”
(2).泛称文章、画卷。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公》《穀》二传,先儒以为弟子问答之言,非如《左氏》勒为成书,原自不成尺幅。” 清 方士庶 《天慵庵笔记》卷上:“尝记 大痴老人 借居 虞山 琴川大师 兰若,作成尺幅相赠,以当僦金,世所称《僦金图》也。”
(3).借指治理的范围。 清 钱谦益 《整饬徐淮道兵备岳骏声授中宪大夫制》:“尔治 徐 治 淮 ,东南要害,在尔尺幅,朕倚毗尔者良重。” ——《漢語大詞典》
(2).泛称文章、画卷。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公》《穀》二传,先儒以为弟子问答之言,非如《左氏》勒为成书,原自不成尺幅。” 清 方士庶 《天慵庵笔记》卷上:“尝记 大痴老人 借居 虞山 琴川大师 兰若,作成尺幅相赠,以当僦金,世所称《僦金图》也。”
(3).借指治理的范围。 清 钱谦益 《整饬徐淮道兵备岳骏声授中宪大夫制》:“尔治 徐 治 淮 ,东南要害,在尔尺幅,朕倚毗尔者良重。” ——《漢語大詞典》
龙光(龍光)lóng guāng
(1).龙身上的光。喻指不同寻常的光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峨峨 南岳 ,烈烈离明,寔敷儁乂,君子似生,惟此君子,作 汉 之英,德为龙光,声化鹤鸣。”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诗:“龙光倏闪照,虯角搊琤触。”
(2).指发生不同寻常的光辉。《梁书·陆倕传》:“还伊人而世载,并三骏而龙光。”
(3).天子气,瑞气。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一回:“ 裕 ( 刘裕 )微笑道:‘此刻龙光尚在否?’”
(4).非凡的风采,神采。《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 高彪 ﹞乃遗 融 ( 马融 )书曰:‘承服风问,从来有年,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门,冀一见龙光,以敍腹心之愿。’” 明 吴承恩 《贺金秋泉翁媪障词引》:“日近灵椿,接龙光於瑞桂;露指慈竹,籍凤采於崇兰。”
(5).特指皇帝的风采。 清 唐孙华 《伏闻上从学士》诗之三:“忆从便殿覲龙光,咫尺青蒲近御牀。”
(6).指才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惟 博陵 崔州平 , 潁川 徐庶 元直 ,与 亮 友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沉翳哉!”《隋书·文学传序》:“ 范阳 卢思道 、 安平 李德林 、 河东 薛道衡 ……或鹰扬 河 朔,或独步 汉 南,俱骋龙光,并驱云路。”
(7).喻指有才华者。《北史·文苑传序》:“于时 陈郡 袁翻 、 翻 弟 跃 、 河东 裴敬宪 、弟 庄伯 ……雕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
(8).宝剑的光芒。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萧萧永夜悲鸣也,怕龙光渐尔消灭。”亦借指宝剑。 明 何景明 《赠别孟望之》诗之四:“龙光久未试,姑以持赠君。”
(9).皇帝给予的恩宠,荣光。龙,通“ 宠 ”。语本《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毛 传:“龙,宠也。” 郑玄 笺:“‘为宠为光’,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谢为东宫奉经启》:“推择而举,尚多髦俊,龙光曲被,独在选中。”按,《艺文类聚》引作“宠光”。 唐 颜真卿 《中散大夫京兆尹鲜于公神道碑铭》:“ 嘉陵 淼淼, 云臺 矫矫,降生京兆,为龙光兮。” 明 唐顺之 《左编附序》:“隐士不事王侯而志可则,深处巖壑而龙光於朝,英主亦往往尊礼其人以风世。” ——《漢語大詞典》
(2).指发生不同寻常的光辉。《梁书·陆倕传》:“还伊人而世载,并三骏而龙光。”
(3).天子气,瑞气。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一回:“ 裕 ( 刘裕 )微笑道:‘此刻龙光尚在否?’”
(4).非凡的风采,神采。《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 高彪 ﹞乃遗 融 ( 马融 )书曰:‘承服风问,从来有年,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门,冀一见龙光,以敍腹心之愿。’” 明 吴承恩 《贺金秋泉翁媪障词引》:“日近灵椿,接龙光於瑞桂;露指慈竹,籍凤采於崇兰。”
(5).特指皇帝的风采。 清 唐孙华 《伏闻上从学士》诗之三:“忆从便殿覲龙光,咫尺青蒲近御牀。”
(6).指才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惟 博陵 崔州平 , 潁川 徐庶 元直 ,与 亮 友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沉翳哉!”《隋书·文学传序》:“ 范阳 卢思道 、 安平 李德林 、 河东 薛道衡 ……或鹰扬 河 朔,或独步 汉 南,俱骋龙光,并驱云路。”
(7).喻指有才华者。《北史·文苑传序》:“于时 陈郡 袁翻 、 翻 弟 跃 、 河东 裴敬宪 、弟 庄伯 ……雕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
(8).宝剑的光芒。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萧萧永夜悲鸣也,怕龙光渐尔消灭。”亦借指宝剑。 明 何景明 《赠别孟望之》诗之四:“龙光久未试,姑以持赠君。”
(9).皇帝给予的恩宠,荣光。龙,通“ 宠 ”。语本《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毛 传:“龙,宠也。” 郑玄 笺:“‘为宠为光’,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谢为东宫奉经启》:“推择而举,尚多髦俊,龙光曲被,独在选中。”按,《艺文类聚》引作“宠光”。 唐 颜真卿 《中散大夫京兆尹鲜于公神道碑铭》:“ 嘉陵 淼淼, 云臺 矫矫,降生京兆,为龙光兮。” 明 唐顺之 《左编附序》:“隐士不事王侯而志可则,深处巖壑而龙光於朝,英主亦往往尊礼其人以风世。” ——《漢語大詞典》
射 shè/yè/yì《國語辭典》
射 [ shè ]
動- 用推力或彈力等送出弓箭、炮彈或某種物體。如:「發射」、「注射」、「掃射」、「噴射」。
- 猜度、猜測。如:「金銀銅鐵射一地名。」
- 用言語文字暗示或中傷。如:「影射」。《資治通鑑·卷一四·漢紀六·文帝前六年》:「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 光線映照。如:「反射」、「折射」、「光芒四射」。
- 有關放箭技能的訓練。《周禮·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射 [ yì ]
- 參見「無射 」條。
射 [ shí ]
動- 放箭使中目標物。《論語·述而》:「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射 [ yè ]
- 參見「射干」、「僕射」等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