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读异书,聱牙初不免。
昔畏井陉道,乱石如猛虎。今爱井陉山,遥峰如静女。
前岁与今岁,所历非有殊。今乃下心意,昔但忧驰驱。
譬如读异书,聱牙初不免。既深遂忘疲,文奥义自显。
紫翠非一状,烟峦逾千重。延绵不可极,转转相为容。
是岁秋雨足,宿麦有万亩。环山一剪齐,绿若春初韭。
既以增妩媚,弥用清心神。又如画功妙,设色多于皴。
翻恨迫长途,不得恣幽讨。何当万峰巅,一览群山小。
同行无朋侣,谁与赏此奇。顾笑语僮仆,顽石亦解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譬如 pì rú
(1).比如。《周礼·考工记·弓人》:“恒角而达,譬如终紲,非弓之利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人毁君,君亦毁人,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 明 姜埰 《和陶荣木》之四:“譬如駑马,愧彼良驥。黽勉及时,为善期至。” 何其芳 《画梦录·岩》:“还是向前走好了,人生就譬如走路。”
(2).与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元休心头怒恶!譬如这里闹鑊鐸,把似书房里睡取一觉。” 凌景埏 校注:“譬如,这里是与其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
(2).与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元休心头怒恶!譬如这里闹鑊鐸,把似书房里睡取一觉。” 凌景埏 校注:“譬如,这里是与其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
读 ( 讀 ) dú/dòu
读 [ dú ]
- 依照文字念:~数。~经。~书。宣~。朗~。范~。
- 看书,阅览:阅~。速~。默~。~者。
- 求学:走~。
- 字的念法:~音。~破。
- 旧指文章里一句中间念起来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句~。
异书(異書)yì shū
珍贵或罕见的书籍。《后汉书·王充传》“著《论衡》八十五篇” 李贤 注引 晋 袁山松 《后汉书》:“ 充 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 蔡邕 入 吴 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 王朗 为 会稽 太守,又得其书,及还 许 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秘书监 牛宏 表请分遣使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縑一疋,校写既定,本还其主,由是人间异书,往往间出。”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二:“欲从 抱朴 传家学,应怪 中郎 得异书。”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文人好逞狡獪,或欲夸示异书……故往往託古籍以衒人。” ——《漢語大詞典》
聱牙 áo yá
(1).形容文词艰涩难读。 唐 韩愈 《进学解》:“ 周 《誥》 殷 《盘》,佶屈聱牙。” 宋 刘克庄 《岁晚书事》诗之三:“幸然不识聱牙字,省得闲人载酒来。” 明 李东阳 《与钱汝谦书》:“但辞旨漫衍,势难精择,且中间时作聱牙语,则又失之险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此等词句,徒聱牙轖舌,而实无意义,未免英雄欺人耳。”
(2).亦作“ 聱齖 ”。乖忤,抵触。亦谓与人意见不同,不随世俗。 唐 元结 《自释书》:“彼 聱叟 不羞聱齖於隣里,吾又安能慙漫浪於人间?”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选人之改京官,常须十年以上,荐更险阻,计析毫釐,其间一事聱牙,常至终身沦弃。” 宋 范成大 《清湘县郊外杂花盛开有怀石湖》诗:“乡心与官身,凿枘方聱牙。” 元 陈庚 《送麻信之内乡山居》诗:“莫贪利禄招时忌,要学聱牙与世同。”
(3).参差不齐。 宋 苏辙 《和子瞻题风水洞》:“土囊欝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妇人三重齿》:“天明视之,已生齿三重,极聱牙可畏。”
(4).树木枝干杈丫貌。 宋 朱熹 《枯木次择之韵》:“百年蟠木老聱牙,偃蹇春风不肯花。” ——《漢語大詞典》
(2).亦作“ 聱齖 ”。乖忤,抵触。亦谓与人意见不同,不随世俗。 唐 元结 《自释书》:“彼 聱叟 不羞聱齖於隣里,吾又安能慙漫浪於人间?”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选人之改京官,常须十年以上,荐更险阻,计析毫釐,其间一事聱牙,常至终身沦弃。” 宋 范成大 《清湘县郊外杂花盛开有怀石湖》诗:“乡心与官身,凿枘方聱牙。” 元 陈庚 《送麻信之内乡山居》诗:“莫贪利禄招时忌,要学聱牙与世同。”
(3).参差不齐。 宋 苏辙 《和子瞻题风水洞》:“土囊欝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妇人三重齿》:“天明视之,已生齿三重,极聱牙可畏。”
(4).树木枝干杈丫貌。 宋 朱熹 《枯木次择之韵》:“百年蟠木老聱牙,偃蹇春风不肯花。”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名-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 姓。如宋代有初暐。
-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不免 bù miǎn
(1).不能免除;不免除。《国语·晋语八》:“ 阳子 行廉直於 晋国 ,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史记·仲尼子弟列传》:“ 子路 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2).免不了。 唐 张鷟 《游仙窟》:“虽作拒张,又不免输他口子。”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福建本〈周易〉》:“有教官出《易》题云:‘乾为金、坤亦为金,何也?’举子不能晓,不免上请。” 沈从文 《〈沈从文散文选〉题记》:“面对这两份草目,真不免有隔世之感。”
(3).无法幸免。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序:“忽有人携梃至,良久,三四人陆续来,吾意不免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正夫 知不免,先使其妻赴 黄河 ,已从之死。”
(4).不如。《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见物不取,失之千里。不免留住他们,再作区处。” ——《漢語大詞典》
(2).免不了。 唐 张鷟 《游仙窟》:“虽作拒张,又不免输他口子。”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福建本〈周易〉》:“有教官出《易》题云:‘乾为金、坤亦为金,何也?’举子不能晓,不免上请。” 沈从文 《〈沈从文散文选〉题记》:“面对这两份草目,真不免有隔世之感。”
(3).无法幸免。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序:“忽有人携梃至,良久,三四人陆续来,吾意不免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正夫 知不免,先使其妻赴 黄河 ,已从之死。”
(4).不如。《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见物不取,失之千里。不免留住他们,再作区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