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只余亲友关天分,离合钟情不肯平。

魏了翁宋代〕《和除夕前一日南叔兄会杨仲博杨季穆诗

玄里探幽识罔冥,易中观象见文明。
心虚有友皆三益,宇静无时不四并。
物理玩来成独笑,年华见惯渐忘惊。
只余亲友关天分,离合钟情不肯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亲友关天离合钟情不肯

只 ( 衹 隻 ) zhī/zhǐ《國語辭典》

只 [ zhǐ ]

  1. 仅。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2. 尽。如:「只管去做」。
  1. 但、而。如:「你做得很好,只是少了一点儿变化。」、「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心 罢了。」
  1.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楚辞·屈原·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1. 姓。如明代有只好仁。

只 [ zhī ]

  1. 量词。计算物体件数的单位。如:「一只戒指」。同「只 」。
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1.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1.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2.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1.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亲友(親友)qīn yǒu
(1).亲戚朋友。《战国策·赵策一》:“ 孟尝君 曰:‘ 文 甚不取也。夫所借衣车者,非亲友则兄弟也。夫驰亲友之车,被兄弟之衣, 文 以为不可。’” 唐 窦叔向 《夏夜宿表兄话旧》诗:“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我两人葬父母,自然该正正经经的告了庙,备祭辞灵,遍请亲友会葬,岂可如此草率!” 秦牧 《艺海拾贝·小羊的刺激》:“古代 长安 ,东面的 灞桥 ,西面的 渭城 ,都是 长安 人送别亲友的时候,盘桓惜别,折柳相赠的地方。”
(2).亲密的朋友。《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是时,中尉 条侯 周亚夫 与 梁 相 山都侯 王恬开 见 释之 持议平,乃结为亲友。”
(3).亲热友爱。《汉书·翟方进传》:“ 常 知 方进 之宗让己,内不自得,其后居士大夫之间未尝不称述 方进 ,遂相亲友。”《三国志·魏志·夏侯尚传》:“ 夏侯尚 字 伯仁 , 渊 从子也。 文帝 与之亲友。”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汉士择所从》:“ 曹操 牧 兖州 , 陈留 太守 张邈 与之亲友。”  ——《漢語大詞典》
关天(關天)guān tiān
(1).与天命有关。 唐 李白 《中山孺子妾歌》:“一贵復一贱,关天岂由身。” 宋 苏轼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之一:“江湖流落岂关天,禁省相望亦偶然。” 宋 陆游 《闲中富贵》诗:“要信人生各有缘,闲中富贵亦关天。”
(2).关系重大。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 王姑娘 ,你见的是一位皇帝,一位单于,一步一语,你可得特别小心哪,出了差错,性命关天。”  ——《漢語大詞典》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1.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2.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3.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4.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1.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2.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1.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2.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3.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4. 量詞:➊ ​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5.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1.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2.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3. 成分。如:「糖分」、「養分」。
  4.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离合(離合)lí hé
(1).分合;聚散。《楚辞·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班陆离其上下。”《文选·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离合非有常,譬彼弦与括。” 李善 注引《吕氏春秋》:“夫万物成则毁,合则离,离则復合,合则復离。” 宋 张耒 《风流子》词:“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 清 薛福成 《张公五十寿序》:“往自 徐州 戎幕,始奉光仪,迄於今虽离合不常,常获一再造謁。”
(2).指分裂与统一。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谨按 山 东自上世以来,为腹心根本之地,其与中原离合,常係社稷安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正统辨》:“伏以一代离合之殊,固繫乎天数盛衰之变;万年正闰之统,实出於人心是非之公。”
(3).偏指离别。 唐 杜甫 《垂老别》诗:“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萧涤非 注:“有离合,实际是説有离散。”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全元散曲·水仙子·喻镜》:“不明白抛闪人寂寞,想前生注定我,恰团圆又早离合。”
(4).偏指会合。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时则暗月,沉闥,凄风满櫺,道路阻脩,梦魂离合。”
(5).符合与不符合,接近与不接近。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读经》:“《尚书大传》……其文或説《尚书》,或不説《尚书》,大抵如《易乾凿度》《春秋繁録》,与《尚书》本义在离合之间,而因经属旨。”偏指背离,不合。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王丞相 介甫 既当轴处中……号令骤出,但於人情适有所离合,於是故臣名士往往力陈其不可。”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序》:“乃引古今音之变,而究其所以不同,为《音论》二卷……综古音为十部,为《古音表》二卷。自是而六经之文乃可读。其他诸子之书,离合有之,而不甚远也。”
(6).谓摇动、晃荡。亦形容扑朔迷离貌。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神飜覆而愉悦,志离合而感伤。”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二:“ 梅雨潭 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7).指合纵连横。《韩非子·忠孝》:“王者独行谓之王,是以三王不务离合而正,五霸不待从横而察,治内以裁外而已矣。”
(8).指离合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於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明於图讖。” 黄叔琳 注引《文章缘起》:“ 孔融 作四言离合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论杂体则有……离合(字相析合成文, 孔融 ‘渔父屈节’之诗是也)。”  ——《漢語大詞典》
钟情(鍾情)zhōng qíng
(1).感情专注。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戎 丧儿 万子 , 山简 往省之, 王 悲不自胜。 简 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 王 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唐 孟棨 《〈本事诗〉序》:“著於羣书,虽盈厨溢阁,其间触事兴咏,尤所钟情。” 宋 陆游 《暮春》诗:“啼鶯妒梦频催晓,飞絮钟情独殿春。”
(2).特指爱情专注。 清 朱彝尊 《高阳台》词:“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隄草尽,红心动愁吟。” 梁斌 《红旗谱》二五:“ 严萍 听说 运涛 要长期住狱,那个钟情的姑娘还等着跟他结婚。”  ——《漢語大詞典》
不肯 bù kěn
不同意;不接受。《穀梁传·宣公四年》:“公及 齐侯 平 莒 及 郯 , 莒 人不肯。” 唐 韩愈 《汴州乱》诗之二:“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茅盾 《陀螺》:“他的太太有痨病,将来你不是正夫人!干吗你不肯?”  ——《漢語大詞典》
平 píng《國語辭典》

平 [ píng ]

  1. 不高不低、不凸出的。如:「平地」、「平房」、「平沙」。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宋·陆游〈初发夷陵〉诗:「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2. 协调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3. 均等的。如:「平均」、「平等」。
  4. 安宁的。如:「心平气和」、「风平浪静」。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 没有战争的。如:「和平」、「太平」。唐·韩愈〈争臣论〉:「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6. 寻常的。如:「平日」、「平时」、「平常」。
  7. 不分胜负的。如:「平手」。
  8. 缺少变化的。如:「声音低平」。
  1. 公正的、无偏倚的。如:「平分」、「平反」。
  2. 不高不低的。如:「平推」、「平铲」。
  1. 使安定、征服。如:「平乱」、「跨海平魔」。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 媾和、和好。《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
  3. 压抑。如:「怨气难平」。
  4. 犁平、辗平、推平。如:「去将地平一平。」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平声 」条。
  2. 大陆地区北平市的简称。如:「王兄今日赴平公干。」
  3. 姓。如汉代有平当。

平 [ pián ]

  1. 辨别。参见「平章百姓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