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官名 guān míng
(1).官职的名称。《汉书·贾谊传》:“ 谊 以为 汉 兴二十餘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后汉书·隗嚣传》:“政令日变,官名月易。” 李贤 注:“ 莽 州郡官名改无常制,乃至岁復变更,一郡至五易名而还復其故,吏人不能纪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称谓例》:“《礼记·祭义篇》:‘易抱龟南面。’ 郑 注曰:‘易,官名。’按:此亦以事目其人,非必官名也。”
(2).正名,学名。 宋 唐积 《歙州砚谱·匠手》:“ 周三 名 进昌 。 刘二 无官名。 朱三 名 明 。”《西游记》第十八回:“我以相貌为姓,故姓 猪 ,官名叫做 猪刚鬣 。”《儒林外史》第二回:“姓 周 ,官名叫做 周进 ,年纪六十多岁,前任老爷取过他个头名。却还不曾中过举。”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一章:“几回普选,咱叫她起官名,她都不起。” ——《漢語大詞典》
(2).正名,学名。 宋 唐积 《歙州砚谱·匠手》:“ 周三 名 进昌 。 刘二 无官名。 朱三 名 明 。”《西游记》第十八回:“我以相貌为姓,故姓 猪 ,官名叫做 猪刚鬣 。”《儒林外史》第二回:“姓 周 ,官名叫做 周进 ,年纪六十多岁,前任老爷取过他个头名。却还不曾中过举。”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一章:“几回普选,咱叫她起官名,她都不起。” ——《漢語大詞典》
高密 gāo mì
(1).高大。 三国 魏 应璩 《与尚书诸郎书》:“陋巷之居,无高密之宇;壁立之室,无旬朔之资。”
(2).借指富贵之家、高门望族。 宋 苏轼 《坤成节功德疏文》之一:“伏以功存社稷,庆钟高密之门;泽及本枝,天胙大任之德。”
(3).指 汉 代 郑玄 。 郑玄 是 山东 高密 人。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钱大昕》:“以 汉 儒拟之,在 高密 之下。”
(4).指 汉 代 邓禹 。 邓禹 以功封 高密侯 。 清 吴伟业 《投赠督府马公》诗之一:“上相 始兴 开北府,通侯 高密 镇 西京 。”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富贵之家、高门望族。 宋 苏轼 《坤成节功德疏文》之一:“伏以功存社稷,庆钟高密之门;泽及本枝,天胙大任之德。”
(3).指 汉 代 郑玄 。 郑玄 是 山东 高密 人。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钱大昕》:“以 汉 儒拟之,在 高密 之下。”
(4).指 汉 代 邓禹 。 邓禹 以功封 高密侯 。 清 吴伟业 《投赠督府马公》诗之一:“上相 始兴 开北府,通侯 高密 镇 西京 。” ——《漢語大詞典》
司农(司農)sī nóng
(1).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吕氏春秋·季冬》:“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给司农,司农者,田官也。”《汉书·东方朔传》:“ 后稷 为司农。” 颜师古 注:“主播种。”
(2).官名。 汉 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 汉 建安 改为大农,由 魏 至 明 ,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 清 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 清 光绪 年间, 常熟 人 翁同龢 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漢語大詞典》
(2).官名。 汉 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 汉 建安 改为大农,由 魏 至 明 ,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 清 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 清 光绪 年间, 常熟 人 翁同龢 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漢語大詞典》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
-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擅 shàn《國語辭典》
擅 [ shàn ]
动- 专断、独行、包揽。《韩非子·孤愤》:「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汉书·卷四·文帝纪》:「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
- 据有。《战国策·秦策三》:「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
- 精于、善于。如:「擅长」、「擅绘画」、「不擅言谈」。
- 一味以自己的意思行事。如:「擅离职守」。《商君书·定分》:「有擅发禁室印,及入禁室视禁法令,及禁剟一字以上,罪皆死不赦。」
苍梧(苍梧)
唐 罗隐 浮云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骈字类编》
左氏
汉书艺文志春秋左氏传三十卷食又五行志宣帝地节元年十二月癸亥晦日有 之在营室十五度五凤元年十二月乙酉朔日有食之在婺女十度四年四月辛丑朔日有食之在毕十九度是为正月朔慝未作左氏㠯为重异士又河间献王德传其学举六艺立毛诗左氏春秋博
又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大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捂其又翟方进传方进虽受谷梁然好左氏传天文星历 左氏则国师刘歆星历则长安令田终术师也及又刘歆传初左氏传多古学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 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备焉歆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谷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同歆数以难向向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扶其谷梁义及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哀帝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博士或不肯置对歆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 后汉书班彪传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暨于诸侯国自有史故孟子曰楚之梼杌晋之乘鲁之春秋其事一也定哀之间鲁君子左丘明论集其文作左氏传三十篇又撰异同号曰国语二十篇由是乘梼杌之事遂闇而左氏国语独章之又延笃传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诵 典深敬焉
又郑玄传时任城令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元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注说文曰肓膈也心下为膏喻左氏之疾不可为也 桓谭新论刘子政子骏伯玉三人尤珍重左氏教子孙坟孔安国尚书序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 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酿何休公羊传序讲诵师言至于百万犹有不解时加 嘲辞拔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甚可闵笑者不可胜记也是以古学贵文章者谓之俗儒至使贾逵缘隙奋笔以为公羊可夺左氏可兴疏贾逵者即汉章帝时卫士令也言缘隙奋笔者庄颜之徒说义不足故使贾逵得缘其隙漏奋笔而夺之遂作长义四十一条云公羊理短左氏理长意望夺去公羊而兴左氏矣其范宁谷梁传序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 失也短释唐明皇道德经序今兹绝笔是询于众公卿臣庶道 二门有能起予类于卜商针疾同于左氏渴于纳善朕所虚怀苟副斯言必加厚赏婉司马贞补史记序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异左氏之微 有南史之典实所以扬雄班固等咸称其有良史之才盖信乎其然也 贾邕送萧颖士赴东府诗序昔左氏失于烦谷梁失于短公羊失于俗而夫子为其折衷吴韩愈进学解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陆龟蒙和袭美 中言情见寄诗徒爱右军遗点画闲披左氏得膏肓乃又战国策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 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一百金之地赎一胥靡无乃不可乎君曰治无小乱无大教化喻于民三百之城足以为治民无廉耻虽有十左氏将何以用之当又汉书陈遵传初遵为河南太守而弟级为荆州牧 之官俱过长安富人故淮阳王外家左氏饮食作乐后司直陈崇闻之劾奏遵兄弟幸得蒙恩超等历位遵爵列侯备郡守级州牧奉使皆以举直察枉宣扬圣化为职不正身自慎始遵初除乘藩车入闾巷过寡妇左阿君置酒歌讴遵起舞跳梁顿仆坐上暮因留宿为侍婢扶卧遵知饮酒饫宴有节礼不入寡妇之门而湛酒溷肴乱男女之别轻辱爵位羞污印韨恶不可忍闻臣请皆免宜陈辅之诗话子美夜宴左氏庄检书烧烛短烛正不 观书检阅时暂可也退之短檠二尺便且光可谓灯窗人中语 ——《骈字类编》
又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大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捂其又翟方进传方进虽受谷梁然好左氏传天文星历 左氏则国师刘歆星历则长安令田终术师也及又刘歆传初左氏传多古学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 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备焉歆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谷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同歆数以难向向不能非间也然犹自扶其谷梁义及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哀帝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博士或不肯置对歆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 后汉书班彪传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暨于诸侯国自有史故孟子曰楚之梼杌晋之乘鲁之春秋其事一也定哀之间鲁君子左丘明论集其文作左氏传三十篇又撰异同号曰国语二十篇由是乘梼杌之事遂闇而左氏国语独章之又延笃传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诵 典深敬焉
又郑玄传时任城令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元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注说文曰肓膈也心下为膏喻左氏之疾不可为也 桓谭新论刘子政子骏伯玉三人尤珍重左氏教子孙坟孔安国尚书序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 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酿何休公羊传序讲诵师言至于百万犹有不解时加 嘲辞拔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甚可闵笑者不可胜记也是以古学贵文章者谓之俗儒至使贾逵缘隙奋笔以为公羊可夺左氏可兴疏贾逵者即汉章帝时卫士令也言缘隙奋笔者庄颜之徒说义不足故使贾逵得缘其隙漏奋笔而夺之遂作长义四十一条云公羊理短左氏理长意望夺去公羊而兴左氏矣其范宁谷梁传序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 失也短释唐明皇道德经序今兹绝笔是询于众公卿臣庶道 二门有能起予类于卜商针疾同于左氏渴于纳善朕所虚怀苟副斯言必加厚赏婉司马贞补史记序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异左氏之微 有南史之典实所以扬雄班固等咸称其有良史之才盖信乎其然也 贾邕送萧颖士赴东府诗序昔左氏失于烦谷梁失于短公羊失于俗而夫子为其折衷吴韩愈进学解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陆龟蒙和袭美 中言情见寄诗徒爱右军遗点画闲披左氏得膏肓乃又战国策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 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一百金之地赎一胥靡无乃不可乎君曰治无小乱无大教化喻于民三百之城足以为治民无廉耻虽有十左氏将何以用之当又汉书陈遵传初遵为河南太守而弟级为荆州牧 之官俱过长安富人故淮阳王外家左氏饮食作乐后司直陈崇闻之劾奏遵兄弟幸得蒙恩超等历位遵爵列侯备郡守级州牧奉使皆以举直察枉宣扬圣化为职不正身自慎始遵初除乘藩车入闾巷过寡妇左阿君置酒歌讴遵起舞跳梁顿仆坐上暮因留宿为侍婢扶卧遵知饮酒饫宴有节礼不入寡妇之门而湛酒溷肴乱男女之别轻辱爵位羞污印韨恶不可忍闻臣请皆免宜陈辅之诗话子美夜宴左氏庄检书烧烛短烛正不 观书检阅时暂可也退之短檠二尺便且光可谓灯窗人中语 ——《骈字类编》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