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胡儿(胡兒)hú ér
(1).指胡人。多用为蔑称。《汉书·金日磾传》:“﹝ 日磾 既亲近,﹞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唐 李颀 《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五代 江为 《塞下曲》:“胡儿移帐寒笳絶,雪路时闻探马归。” 宋 陆游 《闻武均报已复西京》诗:“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寧知一日回。”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碧眼双胡儿,惯骑 大宛 驹。” 太平天囯 用为对 清 朝统治者的蔑称。《太平天囯诗歌选·天兵天将猛似虎》:“ 天京 天兵威似猛虎, 汉口 胡儿败若寒鷄。”
(2). 清 末 民 初泛用为对外国人的蔑称。 黄钧 《新年感事》诗之一:“试看歌舞欢腾地,又见胡儿策马来。” 于右任 《战争的孤儿》诗之二:“东村屋煨尽,西郊人逃亡;吾父击胡儿,何时死战场?”
(3).指胡人的儿童。 唐 高适 《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 李益 《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4).果核。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三折:“你道不曾摘枣儿,口里胡儿那里来?” ——《漢語大詞典》
(2). 清 末 民 初泛用为对外国人的蔑称。 黄钧 《新年感事》诗之一:“试看歌舞欢腾地,又见胡儿策马来。” 于右任 《战争的孤儿》诗之二:“东村屋煨尽,西郊人逃亡;吾父击胡儿,何时死战场?”
(3).指胡人的儿童。 唐 高适 《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 李益 《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4).果核。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三折:“你道不曾摘枣儿,口里胡儿那里来?” ——《漢語大詞典》
吹角 chuī jiǎo
吹号角。 唐 王维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宋 苏轼 《吾谪海南》诗:“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江苍茫。” ——《漢語大詞典》
汉城(汉城)
周书高丽传其外有国内城及汉城亦别都也 ——《韵府拾遗 庚韵》
头 ( 頭 ) tóu/tou
头 [ tóu ]
-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 首领:~子。~目。
- 方面:他们是一~的。
-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月皎 yuè jiǎo
月色皎洁。语本《诗·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唐 沈佺期 《七夕》诗:“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 前蜀 韦庄 《抚盈歌》:“愁瞳兮月皎,笑颊兮花娇。”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琴辨》:“露下弹琴而声不乏,盖阳材也。若鐘鸣鸡唱,霜清月皎,以阳琴鼓之,声更清彻,阴材则不然。” ——《漢語大詞典》
霜寒 shuāng hán
寒光闪闪貌。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一折:“这剑呵,冰刃霜寒,玉华光灿。” ——《漢語大詞典》
大漠 dà mò
指我国西北部一带的广大沙漠地区。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遂陵 高闕 ,下 鸡鹿 ,经磧卤,絶大漠。”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宋 陆游 《夜泊水村》诗:“老子犹堪絶大漠,诸君何至泣 新亭 。” 艾青 《北方》诗:“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 ——《漢語大詞典》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名-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姓。如清代有秋瑾。
-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