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夜深 yè shēn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漢語大詞典》
星月
唐 杜甫 草阁 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
唐 李益 水宿闻雁 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唐 朱庆馀 湖中闲夜遣兴 风波不起处,星月尽随身。
唐 戴叔伦 赠慧上人 云霞色酽禅房衲,星月光涵古殿灯。 ——《骈字类编》
唐 李益 水宿闻雁 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唐 朱庆馀 湖中闲夜遣兴 风波不起处,星月尽随身。
唐 戴叔伦 赠慧上人 云霞色酽禅房衲,星月光涵古殿灯。 ——《骈字类编》
伴 bàn《國語辭典》
伴 [ bàn ]
名- 同在一起而能互助的人。如:「伴侶」、「老伴」、「夥伴」。《三國志·卷四○·蜀書·李嚴傳》:「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
- 陪同、依隨。如:「伴我良宵」。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詩:「轉添愁伴客,更覺老隨人。」宋·周邦彥〈瑞龍吟·章臺路〉詞:「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閒步。」
- 和聲。如:「你歌我伴」。
- 陪著。如:「伴讀」、「伴遊」。
- 和著。如:「伴奏」、「伴唱」。
芙蓉 fú róng
(1).荷花的别名。《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洪兴祖 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唐 王维 《临湖亭》诗:“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清 唐孙华 《晚秋狮子林小集》诗之一:“三径林香穿竹树,一池波影漾芙蓉。”
(2).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千叶芙蓉詎相似,百枝灯花復羞燃。” 宋 宋祁 《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芙蓉》:“ 岭 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
(3).《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室对芙蓉,家徒四壁。”
(4).宝剑名。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侠概》:“一生游侠在 江 淮 ,未老芙蓉説剑才。”参见“ 芙蓉剑 ”。 ——《漢語大詞典》
(2).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千叶芙蓉詎相似,百枝灯花復羞燃。” 宋 宋祁 《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芙蓉》:“ 岭 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
(3).《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室对芙蓉,家徒四壁。”
(4).宝剑名。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侠概》:“一生游侠在 江 淮 ,未老芙蓉説剑才。”参见“ 芙蓉剑 ”。 ——《漢語大詞典》
如在 rú zài
《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谓祭祀神灵、祖先时,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后称祭祀诚敬为“如在”。《后汉书·顺帝纪》:“深恐在所慢违‘如在’之义,今遣侍中 王辅 等,持节分诣 岱山 、 东海 、 滎阳 、 河 、 洛 ,尽心祈焉。” ——《漢語大詞典》
广寒(廣寒)guǎng hán
(1).即 广寒宫 。 唐 陆龟蒙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诗:“三清今日聚灵官,玉刺齐抽謁 广寒 。” 宋 杨万里 《木犀初发呈张功父》诗:“尘世何曾识桂林,花仙夜入 广寒 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万丈 广寒 难得到, 嫦娥 今夜落谁家?”
(2).道家所谓北方仙宫。又为山名,亦称“ 广霞 ”。《黄庭内景经·口为》:“审能修之登 广寒 。” 梁丘子 注:“ 广寒 ,北方仙宫之名。又云,山名,亦曰 广霞 。《洞真经》云:冬至之日,月伏於 广寒 之宫,其时育养月魄於 广寒 之池,天人採青华之林条,以拂日月光也。” ——《漢語大詞典》
(2).道家所谓北方仙宫。又为山名,亦称“ 广霞 ”。《黄庭内景经·口为》:“审能修之登 广寒 。” 梁丘子 注:“ 广寒 ,北方仙宫之名。又云,山名,亦曰 广霞 。《洞真经》云:冬至之日,月伏於 广寒 之宫,其时育养月魄於 广寒 之池,天人採青华之林条,以拂日月光也。” ——《漢語大詞典》
宫里(宫里)
唐 王建 九仙公主旧庄 天使来栽宫里树,罗衣自买院前溪。
金 翟钦甫 清庵 广寒宫里琴三弄,白玉楼头笛一声。 ——《骈字类编》
金 翟钦甫 清庵 广寒宫里琴三弄,白玉楼头笛一声。 ——《骈字类编》
宿 sù/xiǔ/xiù《國語辭典》
宿 [ sù ]
名- 供休止的处所。如:「宿舍」。《周礼·地官·遗人》:「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 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
- 姓。如汉代有宿详。
- 住夜。《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 停留。《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
- 安、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业,其物乃至。」晋·杜预·注:「宿,犹安也。」
- 旧的、积久的。如:「宿怨」、「宿忧」。《汉书·卷七○·陈汤传》:「雪边吏之宿耻。」
- 隔夜的。如:「宿雨」、「宿醉」。《镜花缘·第四回》:「睡到黎明,宿酒已消。」
- 前世的。如:「宿缘」。
- 平日的。《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通「夙」。
- 素来、平时。《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灵帝宿闻其名,数引纳之。」
- 早先。《管子·地图》:「宿定所征伐之国。」唐·尹知章·注:「宿,犹先也。」
宿 [ xiǔ ]
名- 夜晚。如:「整宿」。《红楼梦·第四八回》:「商议已定,一宿无话。」
宿 [ xiù ]
名- 星座。如:「星宿」、「二十八宿」。汉·王充《论衡·祀义》:「天有列宿,地有宅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