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吴山 wú shān
(1).山名。在今 陕西 陇县 西南。参见“ 吴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称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东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颜亮 )閲 柳 ( 柳永 )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吴山 立马之思。”
(3). 吴 地的山。 三国 吴 故地的山。《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鹊起登 吴 山,凤翔陵 楚 甸。” 李善 注:“ 孙 氏初基 武昌 ,后都 建鄴 。” 清 陈维嵩 《卜算子·阻闸瓜步》词:“风急 楚 天秋,日落 吴 山暮。”
(4). 吴 地的山。 春秋 吴 故地的山。 唐 贾岛 《送朱可久归越中》诗:“ 吴 山侵 越 众,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观观潮》诗:“ 吴 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5). 吴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 吴 山 楚 泽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见“ 吴坂 ”。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称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东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颜亮 )閲 柳 ( 柳永 )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吴山 立马之思。”
(3). 吴 地的山。 三国 吴 故地的山。《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鹊起登 吴 山,凤翔陵 楚 甸。” 李善 注:“ 孙 氏初基 武昌 ,后都 建鄴 。” 清 陈维嵩 《卜算子·阻闸瓜步》词:“风急 楚 天秋,日落 吴 山暮。”
(4). 吴 地的山。 春秋 吴 故地的山。 唐 贾岛 《送朱可久归越中》诗:“ 吴 山侵 越 众,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观观潮》诗:“ 吴 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5). 吴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 吴 山 楚 泽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见“ 吴坂 ”。 ——《漢語大詞典》
楚驿(楚驛)chǔ yì
楚 地的驿站。 唐 姚合 《送刘詹事赴寿州》诗:“ 隋 堤傍杨柳, 楚 驛在波涛。” 明 高启 《送何明府之秦邮》诗:“马前风叶助离声, 楚 驛都荒不计程。” ——《漢語大詞典》
四 sì《國語辭典》
四 [ sì ]
名- 介于三和五之间的自然数。如:「三、四、五、六……」。大写作「肆」,阿拉伯数字作 「4」。
- 古代乐谱上用来表示音阶的符号。
- 姓。如宋代有四象。
- 第四的。如:「四更天」、「四年级」、「四品官」。
年中 nián zhōng
(1).即中年,壮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吾年中时,尝欲受其方。” 司马贞 索隐:“案年中,谓中年时也。中年,亦壮年也。古人语自尔。”
(2).谓一年之内。如:这件事我一定在年中办妥。 ——《漢語大詞典》
(2).谓一年之内。如:这件事我一定在年中办妥。 ——《漢語大詞典》
一见(一见)
先秦 宋玉 九辩 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汉 东方朔 七谏 其五 自悲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唐 王维 送权二 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
唐 李白 戏赠郑溧阳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唐 杜甫 骢马行 夙昔传闻思一见,牵来左右神皆竦。 ——《骈字类编》
汉 东方朔 七谏 其五 自悲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唐 王维 送权二 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
唐 李白 戏赠郑溧阳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唐 杜甫 骢马行 夙昔传闻思一见,牵来左右神皆竦。 ——《骈字类编》
清明 qīng míng
(1).物之轻清者。亦谓清澈明朗。《荀子·解蔽》:“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鬚眉而察理矣。” 唐 元稹 《西县驿》诗:“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李大钊 《时》:“‘晨’为日之始,新鲜的朝气,清明的曙光,都随‘晨’的时光以俱至。”
(2).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汉书·礼乐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不把 中国 弄得强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们怎能从这黑暗里解放出来呐?”
(3).神志清晰;清察明审。《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郑玄 注:“察於事也。”《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羣臣辐凑竝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华颂·鸭绿江》:“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
(4).声音清朗。《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 孔颖达 疏:“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於天也。”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但这声音已经不再那样清明尖锐了,它发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
(5).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浄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属值清明节,荣华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6).东南风。《国语·周语下》“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繫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参见“ 清明风 ”。
(7).金精;金神。《意林》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广雅·释天》:“金神谓之清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 冶泉祠 。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8).冷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 ——《漢語大詞典》
(2).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汉书·礼乐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不把 中国 弄得强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们怎能从这黑暗里解放出来呐?”
(3).神志清晰;清察明审。《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郑玄 注:“察於事也。”《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羣臣辐凑竝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华颂·鸭绿江》:“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
(4).声音清朗。《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 孔颖达 疏:“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於天也。”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但这声音已经不再那样清明尖锐了,它发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
(5).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浄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属值清明节,荣华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6).东南风。《国语·周语下》“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繫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参见“ 清明风 ”。
(7).金精;金神。《意林》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广雅·释天》:“金神谓之清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 冶泉祠 。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8).冷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 ——《漢語大詞典》
一改
史记屈原传见一悟下 ——《骈字类编》
容 róng《國語辭典》
容 [ róng ]
动- 含纳。如:「容身之所」。《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 收留。《左传·僖公七年》:「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 宽待、原谅。《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雠。」
- 修饰、妆饰。如:「女为悦己者容」。宋·辛弃疾〈江神子·梅梅柳柳斗纤秾〉词:「梅梅柳柳斗纤秾。乱山中,为谁容?」
- 可、允许。如:「容许」。《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窃感古人一饭之报,况言𪡏遇而容不尽乎?」
- 面貌。《诗经·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 承装量。汉·王充《论衡·骨相》:「察表候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容矣。」
- 姓。如明代有容悌与。
- 应当。《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宫省之内,容有阴谋。」
- 或许、也许。如:「容或有之」。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粹精》:「凡稻最佳九穰一秕,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