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人物 rén wù
(1).人与物。《庄子·庚桑楚》:“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攖,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 成玄英 疏:“夫至人虚心顺世,与物同波。”《隋书·律历志上》:“自夫有天地焉,有人物焉。” 明 张纶 《林泉随笔》:“言天地人物之理,固不随一人而存没也。”
(2).指人与财物、财富。《后汉书·段颎传》:“今 先零 杂种,累以反覆,攻没县邑,剽略人物,发冢露尸,祸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诛。”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 宋 兴百三十年,四方无虞,人物岁滋。”
(3).特指人与其他动物。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若物类无此爱质,则人物之生不育,而万类灭絶久矣。故生生之道,爱类之理,乃一切人物之祖也。”
(4).指人。《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 李善 注:“《汉书》 晁错 对策曰:‘计安天下,莫不本於人情也。’”《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道:‘长官语音,不像 江 南人物。’ 王臣 道:‘实不相瞒,在下原是京师人氏。’” 沙汀 《航线》:“从房仓里和统仓里挤出各色各样随意装束着的人物,好象发生了火警。”
(5).他人。《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伦 免官归田里,不交通人物,躬与奴共发棘田种麦。”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口不及人之非,不説人之私……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南史·傅縡传》:“负才使气,陵侮人物,朝士多衔之。”
(6).指才能杰出或声望卓著、有地位的人。《后汉书·许劭传》:“ 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慙困翮垂。” 赵彦材 注:“舅氏之家多有人材,必应如上所言騫腾富贵之事也。” 宋 范成大 《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诗:“地灵境秀有人物, 新安 府丞今第一。”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一章:“其人未出现以前与既出现以后,而社会之面目为之一变,若是者庶可谓之人物也已。” 沈从文 《萧萧》:“祖父是当地一个人物。”
(7).指人的品格、才干。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贞元 中, 杨氏 、 穆氏 兄弟人物气概不相上下。” 唐 白居易 《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或以人物著,或以閽阀称。”
(8).指人的外貌。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卢 虽人物甚陋,观其文章有首尾,斯人也,以是卜之,他日必为大用乎?”《水浒传》第五七回:“众人看 徐寧 时,果然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细膀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却见是一个中年婆娘,人物也倒生得乾浄。”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肃宗 谓 李揆 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絶。” 田汉 《获虎之夜》:“ 陈 家起先嫌我们猎户出身,后来看得你人物还不错,才应允了。”
(9).指人的志趣情性。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高秀实 茂华 ,人物高远,有出尘之资。”
(10).特指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短短的一天时间,她简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11).指辨别评述人的流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其在君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 玄 ( 桥玄 )字 公祖 ,严明有才略,长於人物。”
(12).指以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 宋 苏轼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诗:“丹青久衰工不蓺,人物尤难到今世。”
(13).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中的人物形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见其所画人物,视之初不辨头目手足,以镜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作官须明公罪私罪》:“门前有一大池,冬日涸水,取鱼于池底,起得四五寸土偶万计,人马戈甲,雕鏤精絶,儼然如生……然水中之土何以能结成人物,岂亦化工为之耶?”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面》:“只想把这个阶段的土改工作的过程写出来……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 ——《漢語大詞典》
(2).指人与财物、财富。《后汉书·段颎传》:“今 先零 杂种,累以反覆,攻没县邑,剽略人物,发冢露尸,祸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诛。”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 宋 兴百三十年,四方无虞,人物岁滋。”
(3).特指人与其他动物。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若物类无此爱质,则人物之生不育,而万类灭絶久矣。故生生之道,爱类之理,乃一切人物之祖也。”
(4).指人。《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 李善 注:“《汉书》 晁错 对策曰:‘计安天下,莫不本於人情也。’”《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道:‘长官语音,不像 江 南人物。’ 王臣 道:‘实不相瞒,在下原是京师人氏。’” 沙汀 《航线》:“从房仓里和统仓里挤出各色各样随意装束着的人物,好象发生了火警。”
(5).他人。《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伦 免官归田里,不交通人物,躬与奴共发棘田种麦。”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口不及人之非,不説人之私……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南史·傅縡传》:“负才使气,陵侮人物,朝士多衔之。”
(6).指才能杰出或声望卓著、有地位的人。《后汉书·许劭传》:“ 劭 与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慙困翮垂。” 赵彦材 注:“舅氏之家多有人材,必应如上所言騫腾富贵之事也。” 宋 范成大 《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诗:“地灵境秀有人物, 新安 府丞今第一。”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一章:“其人未出现以前与既出现以后,而社会之面目为之一变,若是者庶可谓之人物也已。” 沈从文 《萧萧》:“祖父是当地一个人物。”
(7).指人的品格、才干。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贞元 中, 杨氏 、 穆氏 兄弟人物气概不相上下。” 唐 白居易 《唐故通议大夫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或以人物著,或以閽阀称。”
(8).指人的外貌。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卢 虽人物甚陋,观其文章有首尾,斯人也,以是卜之,他日必为大用乎?”《水浒传》第五七回:“众人看 徐寧 时,果然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细膀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却见是一个中年婆娘,人物也倒生得乾浄。”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肃宗 谓 李揆 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絶。” 田汉 《获虎之夜》:“ 陈 家起先嫌我们猎户出身,后来看得你人物还不错,才应允了。”
(9).指人的志趣情性。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高秀实 茂华 ,人物高远,有出尘之资。”
(10).特指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短短的一天时间,她简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11).指辨别评述人的流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其在君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 玄 ( 桥玄 )字 公祖 ,严明有才略,长於人物。”
(12).指以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 宋 苏轼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诗:“丹青久衰工不蓺,人物尤难到今世。”
(13).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中的人物形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见其所画人物,视之初不辨头目手足,以镜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作官须明公罪私罪》:“门前有一大池,冬日涸水,取鱼于池底,起得四五寸土偶万计,人马戈甲,雕鏤精絶,儼然如生……然水中之土何以能结成人物,岂亦化工为之耶?”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面》:“只想把这个阶段的土改工作的过程写出来……人物不要太概念化就行了。”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迁谢(遷謝)qiān xiè
(1).犹言衰退败落。《南齐书·武帝纪》:“ 宋 德将季,风轨陵迟,列宰庶邦,弥失其序,迁谢遄速,公私凋弊。”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 元 惟则 《示友人》诗:“气运忽迁谢,一散无重期。”
(2).谓时间迁移流逝。《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外道等执於常见,便谓过去未来现在唯是一识,无有迁谢。” 宋 苏辙 《赠景福顺长老》诗序:“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
(3).谓身心衰老。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只为主人不了絶,遂招迁谢逐迷邪。”《古尊宿语录·佛眼禅师》:“初生时渐长,至三岁五岁,乃至二十时,决定不移,到四十五十,而此身念念迁谢,念念无常。” 宋 陈师道 《观音院修满净佛殿记》:“身既与物同其盛衰,心亦与时而迁谢。” 明 宋濂 《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盖以众生汨没妄尘,念念迁谢,起灭不停。” ——《漢語大詞典》
(2).谓时间迁移流逝。《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外道等执於常见,便谓过去未来现在唯是一识,无有迁谢。” 宋 苏辙 《赠景福顺长老》诗序:“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
(3).谓身心衰老。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只为主人不了絶,遂招迁谢逐迷邪。”《古尊宿语录·佛眼禅师》:“初生时渐长,至三岁五岁,乃至二十时,决定不移,到四十五十,而此身念念迁谢,念念无常。” 宋 陈师道 《观音院修满净佛殿记》:“身既与物同其盛衰,心亦与时而迁谢。” 明 宋濂 《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盖以众生汨没妄尘,念念迁谢,起灭不停。”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名-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 剧烈的。如:「重病」。
-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尊敬。如:「尊重」、「敬重」。
- 偏好。如:「重色轻友」。
-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名-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动-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 姓。如汉代有成瑨。
-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念旧(念舊)niàn jiù
挂念旧人;不忘故旧。《晋书·吕光载记》:“朔马心何悲?念旧中心劳。”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恭承惠下之旨,重以念旧之怀。”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天闕梦回,必有感恩之泪;日边人至,常闻念旧之言。” 清 郑燮 《贺新郎·落花》词:“粉蝶游蜂谁念旧,背残枝飞过秋千架,只落得,蛛丝掛!” 洪深 《劫后桃花》十一:“ 余家骧 收了钱,笑逐颜开:还是表婶念旧。” ——《漢語大詞典》
悲 bēi《國語辭典》
悲 [ bēi ]
动- 哀伤。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思念、顾念。《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日归,我心西悲。」《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
- 哀痛。如:「忍悲」、「含悲」、「乐极生悲」。唐·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 佛学中拔除众生痛苦的行为、心境。如:「慈悲」。
- 哀伤的。《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 凄厉的。如:「悲曲」、「悲声」。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