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得意在当年,登坛秉国权。

杨夔唐代〕《送张相公出征

得意在当年,登坛秉国权。汉推周勃重,晋让赵宣贤。
儒德尼丘降,兵钤太白传。援毫飞凤藻,发匣吼龙泉。
历火金难耗,零霜桂益坚。从来称玉洁,此更让朱妍。
鸳鹭臻门下,貔貅拥帐前。去知清朔漠,行不费陶甄。
献画符中旨,推诚契上玄。愿将班固笔,书颂勒燕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得意当年登坛秉国

得意 dé yì
(1).领会旨趣。《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列子·仲尼》:“得意者无言,进知者亦无言。”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捷悟》:“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明 沈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义理一原须得意,知行两字在潜心。”
(2).犹得志。《管子·小匡》:“ 管仲 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 楚 ,则 楚 得意於天下;在 晋 ,则 晋 得意於天下,在 狄 ,则 狄 得意於天下。”《史记·六国年表》:“ 秦 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东巡 泰山 ,奏功皇天,具著显庸,明示得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天子方举西巡狩之典,幸 五臺 ,示得意。” 刘绍棠 《乡土与创作》:“后来少年得意,一帆风顺。”
(3).称心,满意。今亦指骄傲自满,沾沾自喜。 汉 刘向 《列女传·黎庄夫人》:“ 黎庄夫人 者, 卫侯 之女, 黎庄公 之夫人也。既往而不同欲,所务者异,未尝得见,甚不得意。”《新唐书·柳公权传》:“尝书京兆 西明寺 《金刚经》,有 钟 、 王 、 欧 、 虞 、 褚 、 陆 诸家法,自为得意。” 宋 苏轼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诗之二:“得意诗酒社,终身鱼稻乡,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西游记》第三一回:“你凡事攛唆,是他个得意的好徒弟,你不救他,又寻 老孙 怎的?”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十二:“﹝ 小芹 ﹞过门之后,小两口都十分得意,邻居们都说是村里第一对好夫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三章:“ 陆希荣 得意地笑了笑,说:‘不瞒你说,我现在是西北潘记皮毛公司的副总经理。’”
(4).指及第。 唐 赵氏 《闻夫杜羔登第》诗:“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期尔香浮曲水,夸得意於春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得意》:“ 越 人以试雋为得意。”参见“ 春风得意 ”。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当年(當年)dāng nián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 孙诒让 间诂:“ 王 云:‘当年,壮年也。’当有盛壮之义。”《吕氏春秋·爱类》:“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 许维遹 集释引 王念孙 曰:“丁、当语之转,‘当年’犹‘丁年’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薄情业种,咱两箇彼各当年。” 清 李渔 《巧团圆·原梦》:“登楼胜似登仙,登仙如今即是当年。”如:他正当年,身强力壮。
(2).指果树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二:“‘明年的茶子,不是当年吗?’‘是呀,’ 符癞子 答白:‘今年是背年。’”自注:“茶子树,跟别的果树一样,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叫做当年,少的一年,叫做背年。”
(3).往年;昔年。《晋书·文苑传序》:“《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 唐 郑谷 《赠下第举公》诗:“见君失意我惆悵,记得当年落第情。”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当年必有丰碑,今无片石,盖为人所踣矣。”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二诸葛 原来叫 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
就在本年;同一年。《韩诗外传》卷六:“故先生者,当年而霸, 楚庄王 是也;后生者,三年而復, 宋昭公 是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鱼》:“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漢語大詞典》
登坛(登壇)dēng tán
(1).登上坛场。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昔 张景明 亲登坛喢血,奉辞奔走,卒使 韩牧 让印,主人得地。”《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命旅致屯云之应,登坛有降火之祥。” 李善 注:“登坛,祭天也。”《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然而杜门不用,登坛受讥。” 李善 注:“《江表传》曰:‘ 权 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 周瑜 ……’然登坛,即位之时也。”《后汉书·献帝纪》“皇帝逊位, 魏王 丕 称天子” 李贤 注引 晋 袁晔 《献帝春秋》:“乃为坛於 繁阳 故城, 魏王 登坛,受皇帝璽綬。”《晋书·谢安传》:“及 宋 受禪,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史记·淮阴侯列传》 唐 司马贞 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 唐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
(2).走上讲台。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始弘就馆之礼,即受登坛之策。” 唐 杜牧 《送太昱禅师》诗:“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师。”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 阳明 登坛讲学,反復辨説良知二字。”
(3).借指某种事物开始出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人格的平等,也是一种外来的旧理想;现在‘经验’既已登坛,自然株连着化为妄想。”  ——《漢語大詞典》
秉国(秉國)bǐng guó
执掌国政。《后汉书·郑太传》:“今明公秉国平正,讨灭宦竖,忠义克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李忠定公》:“非 李纲 秉国,整立规画,何以成朝廷哉?”  ——《漢語大詞典》
权 ( 權 ) quán
权 [ quán ]
  1.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力。~威。~贵。~柄。~势。生杀予夺之~。
  2. 有利的形势:主动~。
  3. 变通,不依常规:~变。~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术。智必知~。
  4. 暂且,姑且:~且。
  5. 秤锤:~衡。
  6. 衡量,估计:~其轻重。
  7.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