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道路 dào lù
(1).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周礼·夏官·司险》:“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 唐 柳宗元 《伯祖妣赵郡李夫人墓志铭》:“ 王氏 姑定省扶持,自 扬州 至于京师,道路遇疾,遂馆于 陈氏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直生 道:‘小生有个旧友 刘念嗣 ,家事儘也温饱,身死不多时,其妻 房氏 席捲家资,改嫁后夫,致九岁一子,流离道路。’” 老舍 《正红旗下》十一:“可惜,那时代的道路很坏:甬路很高,有的地方比便道高着三四尺。”
(2).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巴金 《探索集·再谈探索》:“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
(3).路途;路程。《国语·吴语》:“今吾道路修远,无会而归,与会而先 晋 ,孰利?” 唐 康骈 《剧谈录·严士则》:“计其道路,去京不啻五六百里。”《镜花缘》第五三回:“如今道路尚远,何能赶得上。”
(4).路上的人。指众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北史·元坦传》:“傲狠凶粗,因饮酒之际,於 洛桥 左右顿辱行人,为道路所患。” 宋 王十朋 《又代女婿祭文》:“擗踊哭泣,哀而送之者,乃二孤女与吾僚壻也。灵舆前迈,道路感伤。” 清 顾炎武 《十庙》诗:“或闻道路言,欲改祀三皇。” 邹鲁 《乙未广州之役》:“总理曰:‘道路皆云 孙文 举事,汝未知耶?’”
(5).奔走;跋涉。 宋 刘弈 《上韩范二招讨书》:“贼之诣 岐 ,有道路之劳,不若诣 雍 之易也。” 清 邵岷 《将之成都》诗:“万里 鱼鳬 国,青春别恨长。行行穿鸟道,寸寸断猿肠。人以风尘贱,诗兼髩髮苍。谋生宜道路,从此问蛮荒。”
(6).行业;职业。《水浒传》第二九回:“﹝ 蒋门神 ﹞因此来夺小弟的道路。小弟不肯让他,喫那厮一顿拳脚打了。”《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左思右量,只有油行买卖是熟间。这些油坊多曾与他识熟,还去挑个卖油担子,是个稳足的道路。”《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长兄,你离家数百里,来省做这件道路,这事是寻不出大钱来的。”
(7).去向;线索。《红楼梦》第三三回:“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 琪官 ,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
(8).方法;办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提控道:‘ 江老儿 是老实人,若我不允女儿之事,他又剜肉补疮,别寻道路谢我,反为不美。’”《何典》第六回:“那时 活死人 弄得来得去不得,心里好不着急。思前算后,没个道路。”
(9).样子。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七出:“[丑]愿我捉得一片牛皮。一半鞔鼓,一半做鞋儿。[末]做鞋儿则甚底?[丑]两文擈一緉。[末]只做一文道路。” 钱南扬 校注:“道路,犹云样子。今 浙 语作‘路道’。言只值一文样子。”
(10).犹货色;油水。《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见有这许多香客在船,料得内中必有银钱可盗……摸得一个姓 钱 ,名 友杏 的香头,腰间鼓鼓囊囊有些道路,从袖中掏出兵器,使出那人所不知手段,一件夹袄,一件布衫,一层双夹裤腰,一个夹布兜肚,一割就开,探囊取物。” ——《漢語大詞典》
(2).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巴金 《探索集·再谈探索》:“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
(3).路途;路程。《国语·吴语》:“今吾道路修远,无会而归,与会而先 晋 ,孰利?” 唐 康骈 《剧谈录·严士则》:“计其道路,去京不啻五六百里。”《镜花缘》第五三回:“如今道路尚远,何能赶得上。”
(4).路上的人。指众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北史·元坦传》:“傲狠凶粗,因饮酒之际,於 洛桥 左右顿辱行人,为道路所患。” 宋 王十朋 《又代女婿祭文》:“擗踊哭泣,哀而送之者,乃二孤女与吾僚壻也。灵舆前迈,道路感伤。” 清 顾炎武 《十庙》诗:“或闻道路言,欲改祀三皇。” 邹鲁 《乙未广州之役》:“总理曰:‘道路皆云 孙文 举事,汝未知耶?’”
(5).奔走;跋涉。 宋 刘弈 《上韩范二招讨书》:“贼之诣 岐 ,有道路之劳,不若诣 雍 之易也。” 清 邵岷 《将之成都》诗:“万里 鱼鳬 国,青春别恨长。行行穿鸟道,寸寸断猿肠。人以风尘贱,诗兼髩髮苍。谋生宜道路,从此问蛮荒。”
(6).行业;职业。《水浒传》第二九回:“﹝ 蒋门神 ﹞因此来夺小弟的道路。小弟不肯让他,喫那厮一顿拳脚打了。”《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左思右量,只有油行买卖是熟间。这些油坊多曾与他识熟,还去挑个卖油担子,是个稳足的道路。”《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长兄,你离家数百里,来省做这件道路,这事是寻不出大钱来的。”
(7).去向;线索。《红楼梦》第三三回:“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 琪官 ,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
(8).方法;办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提控道:‘ 江老儿 是老实人,若我不允女儿之事,他又剜肉补疮,别寻道路谢我,反为不美。’”《何典》第六回:“那时 活死人 弄得来得去不得,心里好不着急。思前算后,没个道路。”
(9).样子。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七出:“[丑]愿我捉得一片牛皮。一半鞔鼓,一半做鞋儿。[末]做鞋儿则甚底?[丑]两文擈一緉。[末]只做一文道路。” 钱南扬 校注:“道路,犹云样子。今 浙 语作‘路道’。言只值一文样子。”
(10).犹货色;油水。《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见有这许多香客在船,料得内中必有银钱可盗……摸得一个姓 钱 ,名 友杏 的香头,腰间鼓鼓囊囊有些道路,从袖中掏出兵器,使出那人所不知手段,一件夹袄,一件布衫,一层双夹裤腰,一个夹布兜肚,一割就开,探囊取物。” ——《漢語大詞典》
携 ( 攜 ) xié
携 [ xié ]
- 带:~手。~带。扶老~幼。
- 离,叛离:~离。~贰。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波涛(波濤)bō tāo
(1).江河湖海中的大波浪。《淮南子·人间训》:“及至乎下 洞庭 ,騖 石城 ,经 丹徒 ,起波涛,舟杭一日不能济也。” 唐 张乔 《望巫山》诗:“愁连远水波涛夜,梦断空山雨雹时。”《警世通言·乐小舍拚生觅偶》:“ 乐和 跳下水去,直至水底,全不觉波涛之苦,心下如梦相似。” 茅盾 《锻炼》二五:“ 陈克明 感覚到自己好像是在一叶孤舟,而这孤舟又是在这风狂雨骤波涛汹涌的大海。”
(2).比喻艰险的处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无故沉浮於波涛之间,倒屣於埃尘之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 唐 孟郊 《百忧》诗:“何必在波涛,然后惊沉浮。”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在 东山坞 这场剧烈、复杂的斗争波涛里,那那全身的精神力量又被大大地鼓动起来了。”
(3).比喻突起的变故。《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汉祖 西征秉白旄, 子婴 宗庙起波涛。”
(4).比喻起伏不平的思潮。 唐 韩愈 《桃源图》诗:“ 南宫先生 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三:“窗外是祖国明丽的山河,心中是滚滚的波涛。”
(5).波逃,奔逃。 唐 李白 《白马篇》:“叱咤经百战, 匈奴 尽波涛。”一本作“ 奔逃 ”。《敦煌变文集·季布诗咏变文》:“三三五五总波涛,各自思归营幕内。” ——《漢語大詞典》
(2).比喻艰险的处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无故沉浮於波涛之间,倒屣於埃尘之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 唐 孟郊 《百忧》诗:“何必在波涛,然后惊沉浮。”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在 东山坞 这场剧烈、复杂的斗争波涛里,那那全身的精神力量又被大大地鼓动起来了。”
(3).比喻突起的变故。《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汉祖 西征秉白旄, 子婴 宗庙起波涛。”
(4).比喻起伏不平的思潮。 唐 韩愈 《桃源图》诗:“ 南宫先生 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三:“窗外是祖国明丽的山河,心中是滚滚的波涛。”
(5).波逃,奔逃。 唐 李白 《白马篇》:“叱咤经百战, 匈奴 尽波涛。”一本作“ 奔逃 ”。《敦煌变文集·季布诗咏变文》:“三三五五总波涛,各自思归营幕内。” ——《漢語大詞典》
隔 gé《國語辭典》
隔 [ gé ]
动- 遮断、阻塞。如:「阻隔」、「分隔」。《说文解字·阜部》:「隔,塞也。」《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闲。」
- 距离、间隔。如:「相隔千里」、「隔两天再说吧!」。《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唐·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改变、变异。《续汉书志·第二三·郡国志五》赞曰:「称号迁隔,封割纠纷。」
月行
白虎通阳舒阴急何法法日行迟月行速也夜阙名月照寒泉赋泉凝释于春冬月行藏于昼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