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馀事君节,不让古人先。
明发扈山巅,飞龙高在天。山南平对巩,山北远通燕。
瞻彼冈峦峻,凭兹士马妍。九圻行若砥,万谷辗如川。
罗网开三面,闾阎问百年。泽将春雪比,文共晓星连。
徯后逢今圣,登台谢曩贤。唯馀事君节,不让古人先。
瞻彼冈峦峻,凭兹士马妍。九圻行若砥,万谷辗如川。
罗网开三面,闾阎问百年。泽将春雪比,文共晓星连。
徯后逢今圣,登台谢曩贤。唯馀事君节,不让古人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唯 wéi《國語辭典》
唯 [ wéi ]
副- 独、只有。《易经·同人卦·彖曰》:「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楚辞·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通「惟」。
- 以、因为。《左传·僖公二年》:「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希望、祈使。《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唯留意!」
- 听任、听随。《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庄子·说剑》:「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 虽。《荀子·性恶》:「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能之理邪?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通「惟」。
- 发语词,无义。《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汉书·卷四○·张良传》:「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通「惟」、「维」。
唯 [ wěi ]
名- 对于尊长的应答之词,表示恭敬的意思。《礼记·曲礼上》:「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意者寡人殆不明乎,非有先生伏而唯唯。」
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 见“余”。
- 姓。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节 ( 節 ) jié/jiē
节 [ jié ]
-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
-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
-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
- 礼度:礼~。
-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
-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
- 略去,简略:~选。~录。
-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
- 姓。
- 〔~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不让(不讓)bù ràng
(1).不逊让;不推辞。《诗·小雅·角弓》:“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 旦奭 不让 燕 鲁 之封,其功大也。” 晋 张华 《励志》诗:“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2).不亚于,不次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引 李现田 诗:“洗耳自同高士洁,披襟不让大王雄。” 甘簃 《辛亥和议之秘史》:“二公爱国之殷,不让 廷芳 ,忠君之诚,或且过之。”
(3).不许。 钱钟书 《围城》九:“我知道老大决不让我去的,你瞧他那时候多少着急。” 王汶石 《少年突击手》:“凡是他能做的事,妈妈不唯自己不帮忙,奶奶要帮忙,他还不让呢。” ——《漢語大詞典》
(2).不亚于,不次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引 李现田 诗:“洗耳自同高士洁,披襟不让大王雄。” 甘簃 《辛亥和议之秘史》:“二公爱国之殷,不让 廷芳 ,忠君之诚,或且过之。”
(3).不许。 钱钟书 《围城》九:“我知道老大决不让我去的,你瞧他那时候多少着急。” 王汶石 《少年突击手》:“凡是他能做的事,妈妈不唯自己不帮忙,奶奶要帮忙,他还不让呢。” ——《漢語大詞典》
古人 gǔ rén
(1).古时的人。《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 汉 班昭 《东征赋》:“盍各言志,慕古人兮。” 唐 韩愈 《复志赋》:“考古人之所佩兮,閲时俗之所服。”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古人行事,殊非今人所及。”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2).指亡故之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按,此指亡妻。《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 高祖 之庙乎!” 颜师古 注:“古人谓先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黄州忆王子立》:“ 张师厚 久已死,今年 子立 復为古人,哀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兄 果是我八拜至交,指望再得相会,谁知已作古人!”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 汪原放 君已经成了古人了。”
(3).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的人类。亦称早期智人。如我国的 广东 马坝 人、 湖北 长阳 人和 山西 丁村 人等。 ——《漢語大詞典》
(2).指亡故之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按,此指亡妻。《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 高祖 之庙乎!” 颜师古 注:“古人谓先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黄州忆王子立》:“ 张师厚 久已死,今年 子立 復为古人,哀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兄 果是我八拜至交,指望再得相会,谁知已作古人!”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 汪原放 君已经成了古人了。”
(3).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的人类。亦称早期智人。如我国的 广东 马坝 人、 湖北 长阳 人和 山西 丁村 人等。 ——《漢語大詞典》
先 xiān《國語辭典》
先 [ xiān ]
名- 祖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 首要的事务。《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原先、先前。《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
- 先生的简称。《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先轸。
- 对已去世者的尊称。如:「先父」、「先人」、「先圣先贤」、「革命先烈」。
- 时间或次序在前。如:「先发制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春江水暖鸭先 知。」
- 暂时。如:「你先不要慌,我们慢慢想办法来解决。」
- 倡导、先行。《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 时间居前。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事前联系、介绍。《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先 [ xiàn ]
动- 不当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 领导、率导。《礼记·郊特牲》:「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