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武则天唐代〕《唐享昊天乐。第五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
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灵鉴俯察

仰 yǎng/áng《國語辭典》

仰 [ yǎng ]

  1. 抬头。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2. 朝上、向上。《淮南子·天文》:「冬日至则阳乘阴,是以万物仰而生。」
  3. 敬慕。如:「敬仰」、「景仰」。《儒林外史·第九回》:「如今若救出杨先生来,这一镇的人,谁不感仰。」
  4.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置于恳、祈、请之前,表示尊敬,如:「仰恳鉴察」;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如:「令仰遵照」。《通俗编·政治》引孔平仲《谈苑》:「今公家文移,以上临下,皆用仰字。」
  5. 依赖。如:「仰仗」、「仰赖」。《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1. 姓。如宋代有仰忻。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1.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2.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3.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1.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2.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3.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1.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2.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1.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2.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3.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1.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灵鉴(靈鑒)líng jiàn
(1).英明的识见。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英英 文若 ,灵鉴洞照,应变知微,探賾赏要。”《旧唐书·李德裕传》:“然臣窃念拔自先圣,偏荷宠光,若不爱君以忠,则是上负灵鉴。” 郭沫若 《虎符》第四幕:“呵,我的先王,你的灵鉴不昧,请你谴责我!”
(2).犹灵应。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战主国》:“邻此復有 慈氏菩萨 像,形量虽小,威神嶷然,灵鉴潜通,奇迹间起。”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踰陀国》:“以为 世亲菩萨 及 师子觉 流转恶趣,遂无灵鉴。”  ——《漢語大詞典》
俯察 fǔ chá
(1).俯首察看。 汉 张衡 《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 三国 魏 曹丕 《短歌行》:“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於是俯察旁罗,登臺升库。”
(2).下察,垂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伏乞陛下特开睿鉴,俯察愚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圣祖 仁皇帝 西巡,俯察邇言,採及清望,温旨褒奬。”  ——《漢語大詞典》
翘 ( 翹 ) qiáo/qiào
翘 [ qiáo ]
  1. 举起,抬起,向上:~首。~望。~企(殷切企望)。~足引领。
  2. 特出:~才(高才)。~楚(喻杰出的人才)。
翘 [ qiào ]
     ◎ 一头向上仰起:~尾巴。~辫子(死)。
襟 jīn《國語辭典》

襟 [ jīn ]

  1. 衣服胸前钉纽扣的地方。如:「对襟」、「开襟」。《楚辞·屈原·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也作「衿」。
  2. 参见「[[连襟]]」条。
  3. 心胸、怀抱。如:「胸襟」。唐·陆龟蒙〈记事〉诗:「天高气味爽,野迥襟怀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