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青山 qīng shān
(1).青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唐 徐凝 《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一见我这里青山隐隐,緑水迢迢,便问我借与他居住。” 海默 《我的引路人》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指归隐之处。 唐 贾岛 《答王建秘书》诗:“白髮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隣。” 严复 《送沈涛园备兵淮扬》诗之一:“相看白髮盈头出,长恐青山与愿违。”
(3).山名。一名 青林山 。 南朝 诗人 谢朓 曾卜居于此,故又称 谢公山 。在今 安徽省 当涂县 东南。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袁宏 始作《东征赋》”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后游 青山 饮酌,既归,公命 宏 同载,众为危惧。” 唐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诗:“宅近 青山 同 谢朓 ,门垂碧柳似 陶潜 。” 宋 杨万里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诗:“ 阿朓 青山 自一村,州民岁岁与招魂。 六朝 陵墓今安在,只有诗仙月下坟。” ——《漢語大詞典》
(2).指归隐之处。 唐 贾岛 《答王建秘书》诗:“白髮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隣。” 严复 《送沈涛园备兵淮扬》诗之一:“相看白髮盈头出,长恐青山与愿违。”
(3).山名。一名 青林山 。 南朝 诗人 谢朓 曾卜居于此,故又称 谢公山 。在今 安徽省 当涂县 东南。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袁宏 始作《东征赋》”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后游 青山 饮酌,既归,公命 宏 同载,众为危惧。” 唐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诗:“宅近 青山 同 谢朓 ,门垂碧柳似 陶潜 。” 宋 杨万里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诗:“ 阿朓 青山 自一村,州民岁岁与招魂。 六朝 陵墓今安在,只有诗仙月下坟。” ——《漢語大詞典》
流水 liú shuǐ
(1).流动的水;活水。《诗·小雅·沔水》:“ 沔 彼流水,朝宗于海。”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 孙思邈 《千金方》人参汤,言须用流水煮,用止水则不验。” 碧野 《富春江畔》:“这流水是半山‘冰壶洞’的飞瀑渗入山脚的‘双龙洞’,汇成深潭,然后由‘双龙洞’石潭中流出来,形成了这一条长流不涸的山涧。”
(2).谓水向低处流逝。《东观汉记·明帝纪》:“十四年,帝作 寿陵 。制:‘令流水而已。’”
(3).形容流逝的岁月。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4).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史记·货殖列传》:“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子虚子 《湘事记》:“人众如蚁附羶,日给饭至四百餘席,无昼夜,流水浮埃,殆同一大剧场。”
(5).即高山流水,古琴曲名。亦泛指琴曲。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 南山 死。” 宋 范仲淹 《明月》诗:“明月照前墀,朱弦奏《流水》。”《瓯北诗话》卷十引 清 查慎行 《送陈泽州相国予告归》诗:“《流水》一弹真絶调,朱弦三嘆有餘音。”
(6).京剧的一种板式。节奏紧促,每个分句之间停顿不明显,是一种叙述性较强的曲调,用于表现轻松愉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
(7).指商店的销货金额。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流水收簿》:“流水者,按日挨登如流水之盈科渐进也。”如:今天店里做了五千元的流水。 ——《漢語大詞典》
(2).谓水向低处流逝。《东观汉记·明帝纪》:“十四年,帝作 寿陵 。制:‘令流水而已。’”
(3).形容流逝的岁月。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4).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史记·货殖列传》:“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子虚子 《湘事记》:“人众如蚁附羶,日给饭至四百餘席,无昼夜,流水浮埃,殆同一大剧场。”
(5).即高山流水,古琴曲名。亦泛指琴曲。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 南山 死。” 宋 范仲淹 《明月》诗:“明月照前墀,朱弦奏《流水》。”《瓯北诗话》卷十引 清 查慎行 《送陈泽州相国予告归》诗:“《流水》一弹真絶调,朱弦三嘆有餘音。”
(6).京剧的一种板式。节奏紧促,每个分句之间停顿不明显,是一种叙述性较强的曲调,用于表现轻松愉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
(7).指商店的销货金额。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流水收簿》:“流水者,按日挨登如流水之盈科渐进也。”如:今天店里做了五千元的流水。 ——《漢語大詞典》
迢迢 tiáo tiáo
(1).高貌。 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宋复古春日》之五:“残春举目多愁思,休上迢迢百尺楼。”
(2).深貌。 唐 李涉 《六叹》诗之二:“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餘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宋 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细草穿沙雪半销, 吴 宫烟冷水迢迢。”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之五:“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4).时间久长貌。 唐 戴叔伦 《雨》诗:“歷歷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月冷萱堂,夜迢迢,感风木,动悲号,父骨何处沙场草!” 清 沈湘云 《淡黄柳·归舟咏蝉》词:“捲起孤篷,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
(5).舞动貌。 唐 元稹 《舞腰》诗:“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漢語大詞典》
(2).深貌。 唐 李涉 《六叹》诗之二:“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餘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宋 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细草穿沙雪半销, 吴 宫烟冷水迢迢。”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之五:“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4).时间久长貌。 唐 戴叔伦 《雨》诗:“歷歷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月冷萱堂,夜迢迢,感风木,动悲号,父骨何处沙场草!” 清 沈湘云 《淡黄柳·归舟咏蝉》词:“捲起孤篷,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
(5).舞动貌。 唐 元稹 《舞腰》诗:“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