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八】闲嬉游父老每多,恐韶光暗里催,怕春归又怕相寻觅。

睢玄明元代〕《【般涉调】耍孩儿 咏鼓

乐官行径咱参破,全仗着声名过活。且图时下养皮囊,隐居在安乐之窝。咚
咚的打得我难存济,紧紧的棚扒的我没奈何。习下这等乔功课,搬得人赏心乐事,
我正是鼓腹讴歌。
  【五煞】开山时挂些纸钱,庆棚时得些赏贺,争构阑把我来妆标垛。有我时
满棚和气登时起,一分提钱分外多。若有闲些儿个了,除是扑煞点砌,按住开呵。
  【四】专觑着古弄的说出了,村末的收外科,但有些决撒我早随声和。做院
本把我拾掇尽,赴村戏将咱来擂一和。五音内咱须大,我教人人喜悦,个个脾和。
  【三】迎宣诏将我身上掩,接高官回把我背上驮,棚角头软索是我随身祸。
一声声怨气都言尽,一棒棒冤仇即渐多。肚皮里常饥饿,论着您腔新谱旧,显我
恨满言多。
  【二】这厮则嫌乐器低,却不道本事捋,曾听的子弟每街头上有几篇新曲相
撺,不是两片顽皮吃甚么?但唆着招子都走过。排场上表子偷睛望,恨不得街上
行人将手拖。但场户阑珊了些儿个,恨不得添五千串拍板,一万面铜锣。
  【尾】把我似救月般响起来打蝗虫似哄不合,不信那看官每不耳喧邻家每不
恼聒。从早晨间直点到斋时М,子被这淡厮全家擂煞我。 咏西湖
  钱唐自古繁华地,有百处天生景致。幽微尽在浙江西,惟西湖山水希奇。水
澄清玻璃万顷欺蓬岛,山峻峭蓝翠千层胜武夷。山水共谁相类?山旖旎妖妍如西
子,水回环妩媚似杨妃。
  【九煞】遇清明赏禁烟,艳阳天丽日迟,倾城士庶同游戏。绣帘彩结香车稳,
玉勒金鞍宝马嘶。骋豪富夸荣贵,恣艳冶王孙士女,逞风流翠绕珠围。
  【八】闲嬉游父老每多,恐韶光暗里催,怕春归又怕相寻觅。坐兜轿的共访
欧阳井,骑蹇驴的来寻和靖碑。闷选胜闲拾翠,凝翠霭亭台楼阁,琐晴岚茅舍疏
篱。
  【七】见胡蝶儿觅小英,游蜂儿采嫩蕊,莺声娇转藏花卉。白洲沙暖鸳鸯
睡,红蓼岸泥融燕子飞。小鱼儿成群队,翻碧浪双双鸥鹭,戏清波队队。
  【六】见些踏青的薄媚娘,空着轻罗锦绣衣,翠冠梳玉项牌金霞。乍步行
恨杀金莲小,浅印香尘款款移。粉汗溶浸浸湿。兰麝香凄迷葛岭,绮罗丛盈满苏
堤。
  【五】绿垂杨拂画桥,红夭桃簇锦溪,夭桃间柳争红翠。寻芳载酒从心赏,
遣兴行春岐路迷。春景游人醉,粉墙映秋千庭院,杏花梢招青旗。
  【四】步芳茵近柳洲,选湖船觅总宜,绣铺陈更有金妆饰。紫金罂满注琼花
酿,碧玉瓶偏宜琥珀杯。排果桌随时置,有百十等异名按酒,数千般官样茶食。
  【三】列兵厨比光禄寺更佳,论珍羞尚食局造不及,动箫韶比仙音院大乐犹
为最。云山水陆烹炮尽,歌舞吹弹腔韵齐。更那堪东风软春光媚,借着喜人心的
山明水秀,又恐怕送残春绿暗红稀。
  【二】游春客误走到丹青彩画图,寻芳人错行入蜀川锦绣堆,向武陵溪攒砌
就花圈<囗贵>。看了这佳人宴赏西湖景,胜如仙子嬉游太液池,似王母蟠桃会。
灵芝港揭席人散,趁着海棠风赏玩忘归。
  【尾】看方今宇宙间,遍寰区为第一。论中吴形胜真佳丽,除了天上天堂再
无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嬉游父老韶光暗里春归寻觅

八 bā《國語辭典》

八 [ bā ]

  1. 介于七与九之间的自然数。如:「六、七、八、九……」。大写作「捌」,阿拉伯数字作「8」。
  2. 姓。如汉代有西域人八滑。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表示数量是八的。如:「八字」、「八方」。
  1. 形容多数或多方面。如:「四通八达」。
  1. (「八」字口语连用在去声字前读成阳平,如:「八号」、「八拜」。)​
闲 ( 閑 閒 ) xián
闲 [ xián ]
  1.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相对:游手好~。没有~工夫。
  2.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房。机器别~着。
  3.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农~。忙里偷~。
  4. 与正事无关的:~谈。~人免进。~话。
  5. 栅栏。
  6. 防御:防~。
嬉游(嬉遊)xī yóu
亦作“ 嬉游 ”。 游乐;游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若此辈者,数千百处。嬉游往来,宫宿馆舍,庖厨不徙,后宫不移,百官备具。”《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声乐嬉游,不宜令过;蒱酒渔猎,一切勿为。” 宋 梅尧臣 《野鸽》诗:“一日偶出羣,盘空恣嬉游。”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诗:“嬉游的童年过去了,于是你们一跃而成为我们祖国的精壮的公民。”  ——《漢語大詞典》
父老 fù lǎo
对老年人的尊称。《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輦过,问 唐 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 司马贞 索隐引 颜师古 曰:“年老矣,乃自为郎,怪之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金 元好问 《春日书怀呈刘济川》诗:“父老只供留我醉,儿童也喜从君行。”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各位同志,各位父老,今天晚上,我快活极了,高兴极了。”  ——《漢語大詞典》
每 měi《國語辭典》

每 [ měi ]

  1. 各个。如:「每人」、「每件」、「每时每刻」。
  1. 常、往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晋书·卷六二·祖逖传》:「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2. 凡是、只要。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宋·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词:「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1. 姓。如汉代有每当时。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恐 kǒng《國語辭典》

恐 [ kǒng ]

  1. 害怕、畏惧。如:「惊恐」、「惶恐」、「争先恐后」、「有恃无恐」。《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 威胁、使害怕。如:「恐吓」。《汉书·卷八○·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不许,博辞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1. 大概、或者。表疑虑不定的语气。如:「恐怕」、「恐未必如此」。唐·崔颢〈长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韶光 sháo guāng
(1).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慧琰法师书》:“五翳消空,韶光表节。”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每至韶光照野,爽靄晴遥。”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但能勾五千岁遐龄,索强如九十日韶光。” 清 顾炎武 《赴东》诗之五:“草木皆欣欣,不觉韶光晚。”
(2).泛指光阴。《武王伐纣平话》卷上:“韶光似箭,日月如梭。”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分别》:“韶光荏苒,嘆桑榆暮景。”
(3).比喻青少年时期。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只恐韶光易零落,何时重得会 刘郎 ?”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 殷夫 《给母亲》:“但我求的是青春的生活,因为韶光一去不再来。”  ——《漢語大詞典》
暗里(暗裏,暗裡)àn lǐ
犹暗中;背地里。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之十:“暗里迴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我却暗里依他两个的话慢慢的把这些不要紧的营生丢开,干起正经的来,岂不是个两全之道?”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暗里看出,白地小花的衫子,黑的下衣。”  ——《漢語大詞典》
催 cuī《國語辭典》

催 [ cuī ]

  1. 促使行动开始,或加速进行。如:「催生」、「时间到了,催他上车。」《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怕 pà《國語辭典》

怕 [ pà ]

  1. 恐惧、害怕。如:「贪生怕死」、「妳怕不怕雷电交加的夜晚?」唐·杜甫〈丽春〉诗:「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2. 担心、疑虑。如:「我怕你累著了。」、「我怕他别有用心。」
  1. 可能、或许、大概。表猜测。如:「这堆橘子怕有十来斤吧!」《儒林外史·第二六回》:「他怕不也有二十五六岁,他对人自说二十一岁。」
  2. 岂、难道。表反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怕不要周全?只是关著财利上事,连夫妻两个,心肝不托著五脏的。」《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
  3. 如果、倘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梅香,怕有赏春佳客来买酒,你与我安排了酒器,整顿则个。」《董西厢·卷五》:「可怜我四海无家独自个,怕得工夫肯略来看觑我么?」
  1. 姓。如唐代有怕善,宋代有怕篯。
春归(春歸)chūn guī
(1).春天来临。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唐 李山甫 《贺邢州卢员外》诗:“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唐 滕迈 《春色满皇州》诗:“蔼蔼復悠悠,春归十二楼。”
(2).春去;春尽。 唐 白居易 《送春》诗:“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復暮。” 宋 黄庭坚 《清平乐》词之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宋 辛弃疾 《杏花天·无题》词:“有多少、鶯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
(3).春时回来。 唐 李白 《南流夜郎寄内》诗:“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 豫章 书。” 唐 李嘉祐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漢語大詞典》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寻觅(尋覓)xún mì
寻求;寻找。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六:“其夜,令又梦 俭 云:‘二人虽得走,民悉誌之:一人面上有青誌如藿叶,一人断其前两齿折,明府但案此寻觅,自得也。’” 唐 元稹 《遣行》诗之七:“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但闻四野号哭之声,回头不见了 崔氏 。乱军中无处寻觅,只得前行。” 鲁迅 《彷徨·伤逝》:“我遍看各处,寻觅 子君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